歷史沿革

鄉鎮概況

南洋鎮地處鹽城市主城區的東入口,土地面積6280公頃,耕地面積3872公頃,下轄8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5個居委會),人口4.1萬人,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政通人和,在蘇北地區特色鮮明,獨樹一幟,素有“鹽東小上海”之美譽。近年來,南洋鎮緊緊圍繞“全市進位、全區爭先”和打造市區繁榮秀美“東大門”的目標,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力實施“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鎮村一體化和社會和諧化”四化聯動戰略,連續兩年獲得區三個文明建設優勝單位。200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3億元,增長36.3%;財政收入2218萬元,增長39.8%,兩年翻兩番,年均遞增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45元,增長10%。
堅持以招商引資為抓手,推進項目建設。充分發揮產業、區位等優勢,積極推行集約化招商。近三年,全鎮引進項目126個,投入超千萬元項目45個,超5000萬元項目3個,竣工項目92個。2006年,工業銷售收入5.61億元,利稅5670萬元,納稅超500萬元企業1家,超300萬元2家,連續兩年獲全市財稅貢獻先進集體。
主要特色

放大產品優勢,實行規模化種植。南洋鎮不斷擴大蘿蔔種植面積,由過去的200多畝,發展到3000多畝,占耕地面積的70%;品種由原來單一的白荔枝,發展到里外青、滿膛紅、日本大根等10多個品種,年產各種蘿蔔18000噸。
著眼經濟效益,發展集約化生產。南洋鎮蘿蔔在過去一年一茬、露地栽培、秋天上市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出一套加大投入、設施栽培、一年五茬、周年上市的種植模式;畝效益由原來的100多元,上升到10000元左右,蘿蔔收入占全村種植業收入的85%。
強化安全意識,建立無公害產地。為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制定了南洋牌蘿蔔產品質量標準和蘿蔔周年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對蘿蔔生產實行全程監控。南洋鎮蘿蔔生產基地1999年被列為省現代農業示範區,2002年通過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3年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
建立合作組織,推進產業化經營。南洋鎮的蘿蔔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品種和數量的增多,銷售也由原來的蘿蔔換稻、提籃小賣的經營方式發展到由蘿蔔生產購銷協會訂單生產、定點收購,協會從事蘿蔔運輸的車子有50多輛,把南洋牌蘿蔔銷往全國各地。
經濟優勢
南洋鎮便捷的現代交通。新長鐵路、204國道,通榆河縱貫南北,鹽海大通道橫穿西東,鹽城機場座落境內。西靠鐵路中轉站,東臨射陽港口。
南洋鎮獨特的自然風光。南洋鎮境內有正待開發的200公頃天然大洋灣,有美麗的甓湖園和高科技的生態農業觀光園,並與國家級的丹頂鶴,糜鹿保護區緊密相連。
南洋鎮完美的基礎設施。境內有萬噸級地面水廠,35kv變電所各1座,30000門程控電話,移動通訊、光纜傳輸,圖文傳真,特快專遞等設備齊全,防汛防旱設施配套,災害年份能保證安全生產。
南洋鎮雄厚的經濟實力。南洋是鹽城市人口最多的鄉鎮,具有近郊、交通資源,人才等優勢。經濟實力雄厚,200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質3.5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1.4億元,農業增加值1.35億元服務業增加0.25億元。
經濟發展
南洋鎮的優勢第一區位優勢,南洋鎮距市中心十公里,距亭湖新政府大樓五公里,亭湖開發區(原南洋開發區)就在近鄰。第二交通,鹽城南洋飛機場\沿海高速都在境內,火車站\長途客運站(五星站)近在咫尺,公交5153555路直達市區和飛機場、火車站。第三人才教育,南洋中學三星級,國家級中點職業高中鹽城生物工程學校,境內鹽城工學院東校區,第四環境,大洋灣旅遊渡假區,還有規劃中的鹽城海洋公園都在境內。第五民生,鹽城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也在境內,為農民增收奠定基礎。
南洋鎮黨委、政府以提高土地產出能力、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業“雙百”工程、“一三五”工程,大規模抓投入、搞開發,夯實發展高效農業的基礎。該鎮積極制定激勵政策,採取走出去學習取經、請進來示範帶動、農業實用新技術培訓等做法,引導農民認知現代高效農業,走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全鎮利用傳統優勢形成了生豬飼養、家禽養殖、奶牛養殖、特種水產養殖、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勞務輸出、機械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先後建成東團萬頭生豬養殖區、民聯百萬隻家禽養殖區、民航知頭奶牛養殖區、三窪千畝蔬菜種植區。在此基礎上,該鎮還建成黨號示範崗73個,發揮“傳幫帶”作用。鎮黨委、鎮政府學出台了激勵措施,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目前,該鎮高效農業已形成規模,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