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92年初,鄧小平先後途經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幾千公里、歷時一個多月的行程中,這位偉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邊調研視察,一邊發表了一系列振聾發聵的新觀點,後來被統稱為“南巡講話”。其中最著名的論斷包括,不要糾纏於“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計畫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中國現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等。 這個講話標誌著繼毛澤東思想之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偉大歷史性飛躍的思想結晶———鄧小平理論的最終成熟和形成。
自此以後,以“三個有利於”為代表的新的“思想大解放”的共識,成為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標準,全社會充溢自由創新的氣象。南巡講話,特別是其中深刻闡明的馬克思主義精髓論、社會主義本質論、市場經濟論等,處處閃爍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創造性光輝。
時代背景
20世紀最後十年的中國和世界,從一開始就很不太平。剛剛經歷了“八九”風波的中國,許多事情尚未理順頭緒,接連又遭遇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偌大的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傾刻間不戰自潰,紛紛倒旗落馬。面對這些世界性的歷史難題,各式各樣的人物都相繼登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敵對勢力大肆宣揚“共產主義大潰敗”,國內一些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也主張放棄四項基本原則,走“西化”的道路。黨內和一部分幹部民眾中一度出現了對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模糊認識,甚至出現了姓“資”姓“社”的爭論。這些實際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中國走什麼道路的問題。
在這關鍵時刻,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勇敢地站出來,力排眾議,撥正船頭,引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駛向光明的彼岸。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視察,發表了震驚中外的南方談話。
主要內容
談話的內容主要有六點:
1、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關鍵是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2、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要糾纏于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討論。改革開放的判斷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現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計畫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3、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時機,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發展經濟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4、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
5、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要注意培養人,按照“四化”標準選拔人才進入領導層。要反對形式主義,學馬列要精,要管用。
6、堅持社會主義信念,社會主義在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思想內涵
鄧小平的這次南巡講話,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嶄新篇章。
首先,南巡講話充滿了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急迫感。
其次,南巡講話清晰地解決了姓資姓社的問題,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也給民營經濟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第三,南巡講話賦予了發展以全新的科學的時代內涵。
歷史意義
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分析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進一步闡明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闡述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基本原則,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這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為《鄧小平文選》三卷本壓軸之作的南巡談話,是一篇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文獻,它用許多新的理論觀點豐富和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使人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科學,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更加堅定。
南巡談話告誡全黨既要抓住黨的各項工作的主要矛盾,同時也要兼顧非主要矛盾,但特彆強調了主要矛盾解決的根本和戰略意義,是一篇包含有深刻辯證法思想的科學文獻。
南巡談話的歷史意義還在於,它是一篇總結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幾十年經驗教訓並以此警示後人的歷史文獻,既有對全黨一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諄諄告誡,也表示了對基本路線被中斷的擔憂,並提醒全黨對可能影響基本路線貫徹執行的因素保持應有的警惕,為中國堅持正確道路,排除干擾,勝利跨入21世紀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