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教寺

滄海桑田,南山寺僅存大雄寶殿及東面幾間附房。 一九五七年,南山寺大雄寶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二零零三年六月,泰州對南山寺大雄寶殿進行維修,二零零四年八月告竣。

地處泰州老城東南。始建於唐僖宗乾符三年(八七六)。僖宗賜名“護國寺”。北宋治平元年(一零六四)改名“資福禪院”;政和七年(一一一七)改設道觀“神霄玉清萬壽宮”。南宋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復為“資福禪寺”。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寺毀;紹熙年間僧紹信、覺妙重建;嘉定年間立戒壇。明為“祝聖道場”,設僧正司(管理佛教的機構);永樂十八年(一四二零)鑄鐵鐘一口,鐘聲洪亮,聲聞數十里,惜已不存。崇禎五年,天竺僧方誌重建浮圖。
清道光時稱南山教寺。教寺,是佛教律宗派寺廟的專用名稱,創始人唐代僧人道宣住終南山,故名“南山律宗”,簡稱“南山宗”,他創設“戒台”,訂佛教受戒儀式,簡稱“律宗”。從此,凡歸從此教義的僧人寺廟,皆冠“教寺”之名。宋嘉定年間,此寺曾立“戒台”,南山教寺之名由此開始,後人簡稱其為“南山寺”。
寺坐北朝南,分主次二軸線。主軸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二殿、大雄寶殿,大殿左右分設鍾、鼓二樓。殿間兩側建有側殿、廊屋,形成三合或四合院落規制;次軸線上,前後各有一座面闊五間的殿宇,中間一側另有較大型的殿宇,還有一些輔助用房。山門殿南是市河,再南邊是城牆,外為護城河。地勢高敞,環境開闊。
滄海桑田,南山寺僅存大雄寶殿及東面幾間附房。大雄寶殿為廡殿重檐,楠木金柱,內外柱等高,脊桁下用叉手,建築技法為元代以前常見手法,斗拱為明式做法,天花上用草栿作,梁枋上彩繪二龍戲珠和唐三藏師徒西天取經以及動、植物圖案。殿面闊五間,進深六間,瓦當、滴水上飾有龍鳳圖案。整體屬明中期風格,屋面則繼承了唐代的建築手法。雖經千年風霜,仍翹角飛檐,巍然屹立。一九五七年,南山寺大雄寶殿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一九八五年四月,知名園林建築專家陳從周教授應邀來泰,在視察南山寺後認為,大雄寶殿為廡殿重檐的屋頂建築,類同北京紫禁城太和殿、山東岱廟,是中國古建築史上至高等級的屋面式樣,一般用於皇宮的主要建築,以示尊崇或隆重。在江蘇的寺廟建築中,只有蘇州的文廟和泰州南山寺是這種形式的古建築。
二零零三年六月,泰州對南山寺大雄寶殿進行維修,二零零四年八月告竣。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上午,中國古建築學家、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羅哲文踏訪了南山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