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法常布袋和尚圖

南宋法常布袋和尚圖,南宋畫家法常創作的作品,尺寸縱96.7厘米 橫41.5厘米,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布袋和尚為五代後梁時僧人,世傳為彌勒菩薩化身。此圖中的布袋和尚為半身像,雙手捧腹,作開口大笑狀。


南宋法常 布袋和尚圖
說明:宋 紙本水墨 縱96.7厘米 橫41.5厘米
不知名氏,來歷不詳的布袋和尚,自稱“契此”,他是五代明州奉化人(或說四明人)。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一生奇事不勝枚舉,高興就臥在雪裡,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凶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濕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
法常,中國南宋畫家,僧人。號牧溪。生卒年不詳,活躍於13世紀60~80年代之際。蜀(今四川)人。曾因反對奸相賈似道而遭通緝,在浙江一位姓丘的人家中避難。擅龍、虎、猿、鶴、蘆雁、山水、人物。師法梁楷,加以發展變化。所畫猿、鶴、觀音、羅漢等,造型嚴謹,形象準確。也有人稱他多用蔗渣、草結蘸水墨,隨意點染,意思簡當,不費妝綴。但元代也有人認為他的畫粗惡無古法,誠非雅現。其畫於秀逸清冷中透出禪意,部分作品流傳到日本,對日本繪畫影響很大 。有《觀音圖》、《猿圖》、《鶴圖》、《羅漢圖》、《寫生蔬果圖》、《花果翎毛圖》等傳世
布袋和尚為五代後梁時僧人,世傳為彌勒菩薩化身。此圖中的布袋和尚為半身像,雙手捧腹,作開口大笑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