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匿山

南匿山

南匿山島東西長,南北狹,中間平坦。 南日島是莆田市第一大島,最近的距石城7海里。 二尖山遠眺:南日島上的尖山,以峰尖突兀而得名。

簡介

南匿山島東西長,南北狹,中間平坦。分為東半島和西半島(原來南日

島為兩個島嶼,后海灣變淺相接);總陸地面積52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66.4公里。它由111個島礁組成,其中面積0.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8個,故有“十八列島”之稱。其中”烏丘嶼”現屬台灣省金門縣管轄。

景點概覽

南日島的歷史:
宋、元時屬崇福鄉奉谷里
據《南日島志》記載,明洪武初,海盜“以勾引番寇遺禍地方”,為防禦倭寇,明廷最初在這裡設南日山水寨,平海衛向這裡派駐軍900名,後因水寨“在漲海中孤立無援”,遂遷往一水之隔的石城,與青山巡檢司合一。明清兩朝兵馬在福建沿海拉鋸之際,清廷實行截界,南日人民被迫內遷.
清康熙十五年(1667),興化城守將與鄭成功(1624—1662)之子鄭經(1643—1681)聯合,同守興化城抗拒清兵。第二年,鄭經兵敗,退出興化城。
清康熙十八年(1670),鄭經軍隊駐紮在南日圍頭和湄洲等地,繼續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73),施琅攻台成功,鄭成功之子孫鄭克塽率南明政權投降,莆田沿海全部復界。復界後,南日人民從涵江等地返遷,同時遷來的還有平潭、福清和閩南人。清同治三年(1684),基督教經南日島傳入莆田。1934年,南日島被劃給福清縣管轄,1935年改為省轄特種區,1940年劃回莆田,解放後屬13區1952年為24區,1955年為南日區,1957年稱鄉,1994年撤鄉建鎮.
20世紀50年代初,南日島再次成為國共兩軍拉鋸之地。南日島烈士紀念碑屹立在尖山山腰,是為紀念當時二度抗擊反攻該島的國民黨軍隊而英勇陣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而於1964年建立的。紀念碑高約8米,由潔白的花崗石砌成,碑身有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葉飛等人的題字:“烈士英靈永鎮海疆”“碧海丹心威鎮海疆”“雄風千古永鎮海疆”。碑座的碑文記述兩個戰役的全過程,生動地再現了當年戰士們視死如歸、浴血奮戰的大無畏精神。三級碑台內埋葬著烈士們的忠骨。記錄著當年這些英雄戰士可歌可泣的業績,南日島因此被譽為"英雄島"
紀念碑所在的尖山(現海山村),雖然海拔只有100.2米,但它奇峰突起,秀出海表,看上去十分醒目。山上奇石層層疊疊。置身尖山之巔,島上風光盡收眼底,海上雲帆明滅不定,台灣軍隊占據的烏丘嶼隱然在目,令人遐思無限。這就是莆田沿海十景之一的“尖山望遠”。
與“尖山望遠”齊名的風景是“大嶠吐煙”。大嶠山在島東端的東岱村,海拔166米。春夏之間,漁民出海時時回望家園,如果看到大嶠山上雲霧吞吐,就預知暴雨即將來臨,出海船隻馬上回港,因此被稱為"海上氣象台"之說.
南日島的景光:
南日島是莆田市第一大島,最近的距石城7海里。自古是軍事要地,島上風景秀麗,有許多名勝古蹟,人文豐厚。民國二十六年(即1937年)十月三十日,南日島務局長官薩福榛撰寫《南日島志》。從島上的沿革、形勢、屬島、勝跡、交通、氣候、物產、戶口、氏族、民俗、宗教等方面,作了簡要的記錄。基本上反映了南日島自然與人文概況。該書為手抄本,現存於莆田市圖書館。現把該島的六大景觀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一浮斗觀日:位於南日島之東部的浮斗山,面臨東海,每當晨時,太陽東升,猶如巨輪出現於海天相接之間。此時,海面上舟楫往返,光芒四射,一片壯麗景色,令人心醉神馳。 
二尖山遠眺:南日島上的尖山,以峰尖突兀而得名。山頂有玉皇宮、關帝廟等古蹟。山上巨岩遍地,奇形怪狀。站在山巔,俯瞰南日全島,遠望那浩瀚的大海,漁船張帆遠航,一派繁忙昌盛景象,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三九龍險峻:位於南日島中部的九龍山,險峻逶迤,連綿數里,蔚為大觀,恍若一條巨龍橫臥在島間。這裡地勢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至今還保留一些當年古寨設立的堡壘等工事,到山參觀,令人遐思。
四海會古墓:古墓出於何朝代無法考證,據傳為宋代名宦航海遇險,全家溺海,島民出於好心,收其遺體葬於古萬嶼群山。山上霧氣氤氳,繚繞蒸騰,裊裊上升,風景迷人,既是一處風景點,又是當地民眾消災祈福、頂禮膜拜之宗教聖地。 
五西寨晚照:西寨即西寨港,每當夕陽,彩霞萬丈,島海山港一片金燦燦,絢麗多姿,如同仙境一般。
六龍頭山烈女祠:烈女原名林俊,因拯救溺海生命而自己身亡,人們為了紀念她,特在龍頭山建立烈女祠,以奉祀烈女林俊神像。千百年來,廟宇香火旺盛,前來焚香叩拜者絡繹不絕。整座龍頭山充滿興旺人氣。 
以上僅是南日歷史上的六大景,南日島烈士紀念碑亦可成為風景點,亦是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去年落成的“南日島風力發電站”,也可成為南日島新風景線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