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南日革命鬥爭歷史悠久。
1945年初,黃國璋、葉良運率莆田海上抗日游擊隊180多人,在南日岩下一帶開展工作。4月,國民黨政府派一個中隊的兵力在南日島西沃登入,進攻游擊隊,游擊隊搶占西戶制高點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激戰,頑敵連夜潰退逃回大陸。
1951年12月7日凌晨,台灣國民黨軍隊600多名官兵,在美國顧問的指揮下,從烏丘嶼向南日島進攻,在南日萬湖和岩下登入後,主攻南日尖山。駐守在島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只有6567部隊偵察排、機槍排兩個排,駐尖山10多名戰士,在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展開了守衛戰,打退了200餘名國民黨軍的2次進攻,排長徐戚等多位同志在戰鬥中不幸壯烈犧牲,後在兄弟部隊的增援下,重創敵軍,國民黨軍隊傷亡慘重,逃回烏丘嶼。
1952年10月11日,台灣國民黨軍隊又拼湊了一個加強師共6000多人,再次侵犯南日島,當時南日島只有人民解放軍守備部隊2個連和6567部隊偵察排、機槍排2個排,駐島部隊不畏強敵,英勇擊敵,終因寡不敵眾,除個別被民眾掩護外,全部壯烈犧牲。255團陸戰營和6573部隊二營冒著驚濤駭浪,渡海支援。在強大的海防總隊陸續增援下,犯敵終於狼狽而逃。在這兩次對台灣國民黨的反登入戰鬥中,數千南日優秀兒女與人民解放軍並肩作戰,奮勇抗敵,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特別是1952年的反擊戰中,南日島多名地方幹部、民眾犧牲,國民黨軍隊還殺害無辜民眾,搶抓人員,劫掠漁船、糧食和家禽家畜無數。
南日長期處於對台前線,為了國家統一,為了對台軍事鬥爭的勝利,幾十年來,海島軍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建國以來,海島軍民齊心協力共建堅固海防。
榮譽
1958年,駐南日島石盤村的公安38團5連與民兵聯防的經驗,在全軍政工會議上獲高度評價,《解放軍報》為此發表社論,民兵陳亞文、林亞口等同志進京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南日島實行軍政、軍民統一領導,民兵與駐島總隊密切配合,共同守島,1960年9月14日,國務院授予南日島軍民“全國軍民聯防聯建標兵”的稱號。
立碑
為了緬懷烈士們的豐功偉績,1964年春,中共莆田縣委員會、莆田縣人民委員會建立了南日島烈士紀念碑,碑台內各層埋葬著烈士們的忠骸。
南日島烈士紀念碑位於風光秀麗的尖山山腰,占地1040平方米,係為紀念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1951年和1952年英勇抗擊台灣國民黨軍隊侵犯而光榮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們而建立的,現為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碑高10米,採用花崗岩建造,下面鐫刻著“南日島烈士紀念碑”,背面和左右兩側分別刻著“烈士英靈永鎮海疆”、“碧海丹心威鎮海疆”、“雄風千古永鎮海疆”等題詞。紀念碑入口有石獅一對,碑身四周欄桿雕刻精美。紀念碑周圍環境幽靜,綠樹成蔭,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是海島軍民雙擁共建光榮傳統的歷史見證。
先烈事跡勵後人,革命精神代代傳。每逢清明節、“七一”,各單位、學校和駐軍部隊都組織人員來到烈士陵園瞻仰紀念碑。他們或獻上花圈,緬懷為國家、為民族灑鮮血的英魂;或舉行莊嚴的入黨宣誓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年植樹節,都有人在這裡栽上蒼松翠柏和各種名果鮮花。年復一年,這裡已成為樹海和花園,把紀念碑映襯得更加莊嚴肅穆,更加聖潔美麗。
傳統
多年來,島上軍民始終發揚雙擁共建的光榮傳統,緊緊圍繞“共學、共建、共發揚”這一主題,全鎮有18個單位與駐軍連隊結對,積極組織開展共創基層先進黨支部活動,互辦實事,共同提高,相得益彰,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譜寫了一曲曲軍愛民、民擁軍的新篇章,創造了一個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新成果。先後被評為全省首批“雙擁模範鎮”,被南京軍區、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評為“抗洪搶險先進單位”、“雙擁共建先進單位”、“共學、共建、共發揚先進單位”、“全省軍民共建‘三掛鈎’先進集體”、“全省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萬峰村與駐軍一連結對,開展崗位練兵等活動,被省政府評為“優勝村莊”,被莆田市委評為“學美嶺先進村”、“文明村”;共建駐軍一連1999年榮獲南京軍區“集體一等功”,並榮膺“海防尖兵連”稱號。石盤村蔡銀治三代擁軍情傳為美談,被評為全國“擁軍女模範”和“三八紅旗手”。
題詞
“烈士英靈永鎮海疆”——原福建省省委書記葉飛題
“碧海丹心威鎮海疆”——中國人民解放軍六五六二部隊司令部政治處
“雄風千古永鎮海疆”——韓先楚
“烈士英名,永垂不朽”——中共莆田縣委員會、莆田縣南日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英名垂千載,浩氣沖雲霄”——中共莆田縣委員會、莆田縣人民委員會
“功勳著史,浩氣長存”——南日駐軍
“波撼東海吞仇敵,碑立南日誌忠魂”——中共晉江地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