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美術館
簡介:
1936年建成的國立美術陳列館。先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民國建立伊始,諸多文化名流如魯迅、蔡元培等就開始倡議設立國家美術館。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等早期美術教育家、著名畫家也為之四處奔走,呼籲吶喊。在強大的社會輿論推動下,1935年3月,國民政府終於正式通過籌建國立美術陳列館的議案,並推定包括于右任、孔祥熙、陳立夫、居正、孫科、褚民誼等政要在內的19人,組成陣容雄厚的籌備委員會。國立美術陳列館的建築設計,是從全國應徵的14份設計方案中經過評選,並綜合了其中一、二、三等獎設計方案的優點而產生的。建築特點:
它吸收國外某些現代建築的手法,整體上仍然體現出民族個性,顯得莊重、樸素、大方。美術館主樓與西側的“國民大會堂”一併設計,一同施工,這一相輔相成的建築組群,代表著民國時期建築的藝術水平。歷史沿革:
國立美術陳列館從1935年11月奠基破土,至次年8月竣工落成。但此後直至新中國成立的十多年間,這裡只舉辦過一次美術展覽——1937年4月開幕的“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同年12月13日,由於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便停止了一切美術活動。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忙於內戰,經濟極度衰敝,更無心關注文化建設,因此這座高雅的藝術殿堂一直備受冷落,一度甚至被挪作他用。新中國成立後,江蘇省人民政府於1954年在原國立美術陳列館的基礎上籌建“江蘇民間工藝美術陳列室”,並於同年10月1日對外開放。1956年6月開始籌建“江蘇省美術陳列館”,逐漸恢復了這座藝術殿堂所應有的社會功能。但舊時代遺留下來的美術陳列館既無藏品,也無設備,所有工作都是從頭開始。1960年9月,江蘇省美術陳列館正式更名為“江蘇省美術館”,工作重點為組織美術作品展覽、開展美術創作和文化交流,館內下設創作室,從事版畫、連環畫、油畫、雕塑創作。從此,這裡成為展示當代美術成就,推進美術普及,進行美的教育的藝術殿堂。自1956年成立江蘇省美術陳列館至“文化大革命”的前後十年,共舉辦國內外畫展100多個,在培養人才和文化交流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江蘇水印木刻畫派”及“江蘇新山水畫派”的成名都是從這裡生髮出來的。江蘇省美術館不僅為江蘇美術事業的繁榮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同時也為新中國美術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世紀80年代初,該館借鑑國內外美術館及博物館的發展經驗,在國內率先開始了對美術館套用科學的研究,撰寫了一系列論文,明確了美術館的性質是專業性的造型藝術博物館,是永久性的社會文化機構,其職能應包括收藏、保管、研究、陳列、展覽和對外文化交流等。鑒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該館還負有美術創作的任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政府加大了對美術館事業的投入。江蘇省美術館的硬體設施也不斷得到改善。為觀眾創造了優美舒適的參觀環境。1995年還擴建了碑亭巷62號美術大廈,新建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為該館創作、研究和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江蘇美術館平均每年舉辦各種類型的陳列展覽60多個,以豐富多彩的個人畫展、畫家聯展和省市美協舉辦的集體展覽為主,也舉辦館藏作品展以及全國美展等國家重要的藝術展示活動,發揮美術館審美教育職能。同時,展廳作為聯繫畫家的紐帶,為畫家們展現藝術才華和創作成果提供一方天地,眾多優秀的畫家都曾來這裡舉辦過畫展,包括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朱屺瞻、傅抱石、李可染、劉海粟、石魯、吳冠中等藝術大師的個人作品展都曾在這裡舉行。作為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美育課堂,江蘇省美術館已成為江蘇人民特別是南京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園地。
旅遊特色:
作為藝術品的收藏機構,江蘇省美術館肩負著為國家、為民族蒐集並永久保存優秀造型藝術財產的重任。該館極為重視收藏工作,不僅通過收購、接受捐贈、專題徵集等方式積累藏品,並將展覽工作與徵集藏品結合起來,從畫家的個展、聯展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藏。由於該館始終注重塑造自己良好的社會形象,收藏工作不僅得到畫家們的支持,也得到社會各界的信任和襄助,眾多關心美術館建設的人士包括海外華僑和國際友人,向該館捐贈了大量藝術珍品。其中離休老幹部夏同浩將自己一生節衣縮食購買珍藏的近300件珍貴書畫和工藝美術品捐助館藏的義舉尤其令人感動。此外,老教授萬福森捐贈了10幅青年時代留學波蘭時期收購的外國版畫;加拿大華裔韓培元先生專程來館,捐贈了兩幅德國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珂勒惠支的版畫原作;日本友人龜井鑛先生捐贈了1000餘件日本鄉土玩具等。在自身的不斷努力和社會各界及愛國僑胞、國際友人的支持下,該館藏品逐年增加,擁有各級藏品近萬件,分別形成明清書畫、近現代中國畫、近現代書法、中國新興版畫、現代版畫、油畫、水粉水彩、農民畫、民間美術、國外繪畫等10個專題系列。籌建藏品資料庫電腦管理系統。在妥善保管的同時,該館還積極籌辦展品陳列,處理好“藏”與“用”的關係,近年來舉辦的“館藏近現代中國畫名家作品展”、“館藏中青年中國畫作品精萃展”、“館藏近現代名家書法作品展”、“國外及港、台版畫藏品展”都具有較大的社會反響,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開展學術研究,是江蘇省美術館基本任務之一。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通過舉辦各種創作座談會,使理論研究和美術創作結合起來,促進美術事業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以後,研究工作更加系統化,深入化,並聘請了一批省內優秀的理論家擔任特邀研究員,凝聚了一支實力雄厚的理論研究隊伍。多年來,這裡開展過許多在國內具有影響的學術活動,“中國畫創作理論研討會”、“新興版畫運動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二十世紀中國畫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討論會等在這裡相繼召開。
一大批科研成果也相繼問世,已出版專著十餘部、各種藏品圖錄、畫冊十餘冊,館中還負責編印《江蘇省美術館年鑑》、《江蘇美術報》,強調資料性、學術性並重。
地位:
江蘇省美術館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是全省美術創作的重要單位之一,擔負著較重的創作任務,逐年來已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的藝術創作隊伍,擁有專業美術家50餘人,從事中國畫、版畫、雕塑、書法的創作和研究。多年來,畫家們遵循“二為”方針,深入民眾、深入生活,足跡踏遍祖國大地,創作了數以千計的美術作品並在國內外展出、發表,多次獲得全國或國際獎。1992年之後,又相繼成立版畫院和油畫雕塑院,成為江蘇省版畫和油畫雕塑的創作研究中心。該館還是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近十多年來,引進國外美展約占展覽總數的10%,接待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來訪者12000餘人次,包括政府官員、民間藝術團體、著名畫家、學者、美術館長和友好人士。還組織出國訪問、辦展、講學,藏品分別赴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和香港地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