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參[植物]

南丹參[植物]

與丹參相似,區別在於根較小,外皮灰紅色。小葉5~7(9)枚,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兩面除脈上被疏柔毛外,均無毛。花萼筒狀或近筒狀;花冠簡短,藍紫色,內藏或微伸出花萼,上唇長約1.2cm。生於山坡、林緣、水邊等處。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南丹參 南丹參

南丹參又稱七里麻、七里蕉(福建南平),丹參、紫根(福建永泰),丹參、赤參、紫丹參、紅蘿蔔、木羊乳(福建福州),丹參、八蓮麻(江西吉水),紫丹參(江西婺源、彭澤),紅蘿蔔(江西德興),赤參(江西景德鎮),丹參、紅根、赤參、紫丹參、奔馬草(湖南)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表紅赤色,切面淡黃色。 粗大,高約1米,鈍四棱形,具四槽,被下向長柔毛。

南丹參 南丹參

為羽狀複葉,長10-20厘米,有小葉(5)7片,頂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4-7.5厘米,寬2-4.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或稍偏斜,邊緣具圓齒狀鋸齒或鋸齒,草質,兩面除脈上略被小疏柔毛外餘部均無毛,側脈5-6對,與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明顯,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側生小葉較小,基部偏斜;葉柄長4-6厘米,腹凹背凸,被長柔毛。

南丹參 南丹參

輪傘花序8至多花,組成長14-30厘米頂生總狀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長3-4毫米,寬約1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兩面略被短柔毛,邊緣全緣,具緣毛;花梗長約4毫米,與花序軸密被長柔毛及具腺長柔毛。花萼筒形,長8-10毫米,外面被具腺疏柔毛及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白色長剛毛,二 唇形,裂至花萼長1/4,上唇寬三角形,長約2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有靠合的3小齒,下唇較小,三角形,長1.5毫米,寬約4毫米,淺裂成2齒,齒三角形,靠近,先端銳尖。花冠淡紫、紫至藍紫色,長1.9-2.4厘米,外被微柔毛,內面靠近冠筒基部斜生毛環,冠筒長約10毫米,伸出花萼,基部寬約2.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7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略作鐮刀形,兩側折合,長8-12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深凹,下唇稍短,呈長方形,長約11毫米,寬約12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先端微缺,基部略收縮,長3毫米,寬6毫米,側裂片卵圓形,較小,寬達2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絲長約4毫米,扁平,無毛,藥隔長約19毫米,上臂長達15毫米,下臂長約4毫米,二下臂藥室不發育,頂端聯合。花柱伸出,長達2.8厘米,先端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較短。花盤前方微膨大。

小堅果橢圓形,長約3毫米,褐色,頂端有毛。花期3-7月。

生長環境

南丹參生長於海拔30-960米的山地、山谷、路旁、林下或水邊。

分布範圍

南丹參分布於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模式標本采自福建永泰。

主要價值

南丹參根入藥,功效同丹參。

藥材·南丹參

版本一

南丹參[植物] 南丹參[植物]

名稱:Radix Salviae Bowleyanae

【別名】 赤參、紅根、奔馬草、七里麻。

(英)Bowley Sage Root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南丹參Salvia bowleyana Dunn的根。

【採制】 同丹參。

【性狀】 根莖粗短,並有殘留莖基。根類圓柱形,常微捲曲,灰棕色或灰紅色,直徑2~8mm。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狀。余同丹參。

【化學成分】 含丹參酮Ⅰ、丹參酮Ⅱ、二氫丹參酮Ⅰ、次甲丹參醌、丹參酸甲酯、隱丹參酮、原兒茶酸、原兒茶醛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丹參。

版本二

丹參的圖片 丹參的圖片

【拼音名】Nán Dān Shēn

【別名】土丹參、丹參、赤參、紫丹參、八蓮麻、七里麻、七里蕉、紫根、木羊乳、紅根、奔馬草、鼠尾草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南丹參的根。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曬乾。

【鑑別】

性狀鑑別,根莖粗短,上端殘留有莖基。根數條,圓柱形,微捲曲,長5-20cm,直徑2-8mm;表面灰棕色或灰紅色。質堅硬,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角質樣。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栓層為3-7列木栓細胞,內側1-3列細胞壁木化。皮層較寬,無厚壁組織。韌皮部較窄,篩管群稀疏。形成層成環。木質部較寬,導管束4-8束,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至十數個成群,略呈徑向稀疏排列,木纖維主要位於木質部內側。

粉末特徵:灰白色。1.網紋及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1-60μm,網紋導管分子末凋鈍尖、鈍圓或銳尖,壁較厚,穿孔位於端壁或側壁。網孔較狹而短;具緣紋孔導管粗短,具緣紋孔類圓形,排列密集,有的具網狀三生增厚。2.纖維管胞梭形,有的呈彎曲狀,末端斜尖。

【化學成份】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咖啡酸(caffe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亞甲基丹參醌(methylene tanshinquinone)。

【藥理作用】

1.抗凝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2.抗心肌缺血作用,南丹參水溶性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極顯著提高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以3mg(生藥)/ml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能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鑑別】理化鑑別,薄層色譜:取本品粗僂2g,用乙醚在索氏提取器中回流4h,回收大部分乙醚後,用0.5%碳酸鉀水深液洗乙醚液,再用水洗後,乙醚液作供試品液;另取隱丹參酮、丹參酮IIA作對照品。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以碳酸鉀水溶液製備)薄板上,用苯-甲醇(9:1)展開19cm。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主胸痹絞痛;心煩;心悸;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崩漏;肚脾腫大;關節痛;疝氣痛;瘡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

栽培技術

選用良種是在同等栽培條件下效益高、見效快的基礎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怕乾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鹼土、微酸士均可栽培。在種植時,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鬆,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

中耕除草

丹參前期生長緩慢,為了避免丹參和雜草爭奪養分的矛盾,一般要進行鬆土除草3次。第一次在苗高5cm時進行,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在幼苗出土時,查看有無因板結或蓋土厚而幼苗頂不出的情況,結合鬆土使苗易長出土面。

合理施肥

丹參是一種需肥量很大的植物,應該在不同時期及時追肥。

播種時施足基肥,為丹參茁壯成長積累能量,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如堆肥、圈肥、作物秸稈、綠肥等。另外,生長期也要根據丹參生長情況合理追肥。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以氮肥為主;以後可用腐熟糞肥,配合過磷酸鈣、硝酸鉀各15kg;最後1次在8月上旬,可以多施些,以促進根部生長,為來年豐收積攢力量。

花期管理

丹參花期需水量很大,此期缺水,就會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在丹參開花前、根部發育生長期噴“地果壯蒂靈”,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

排灌水工作

在天旱時要及時澆水,同時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在旱災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區,噴灑“新高脂膜”,能起到抗旱保濕、保墒的功效;遇到連陰雨天氣,如果不及時排水,不僅影響丹參正常生長,還會導致腐爛病等病害的發生,因此田間排水工作也很重要。

病蟲害防治

丹參主要病蟲害有根腐病和地老虎。根腐病發病後使根部發黑腐爛,地上莖葉枯萎死亡,6~8月多雨高溫季節易發生此病。防治上可及時排水,忌連作,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地老虎危害嫩苗,可用3%馬拉硫磷粉劑1:10拌毒土,撒在行間進行毒殺。

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唇形科
科拉丁名 Labiatae
科號 211
種拉丁名 Salvia bowleyana Dunn
種中文名 南丹參
引種地點 重慶石柱
引種時間 20040503
引種號 40471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
Id 2751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引種數量 14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草本

中藥方劑之南字類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