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約束性目標,根據《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節約資源基本國策,圍繞實現“十一五”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企業為實施主體,大力調整和最佳化結構,加快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機制,加大政府資金的引導力度,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市場主體節約能源資源的自覺性,儘快形成穩定可靠的節能能力,為實現國家節能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實施原則

(一)堅持企業為主實施與政府引導推動相結合。

(二)堅持節能與結構調整、技術進步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三)堅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與政府巨觀調控相結合。

(四)堅持依法強化管理與政策激勵相結合。

(五)堅持突出重點、示範帶動與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相結合。

(六)堅持整體推進與分年度有效實施相結合。

工程目標

通過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十一五”期間,可實現節能2.4億噸標準煤(未含替代石油),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工作量)單位能耗指標總體達到或接近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

實施內容

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

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更新改造低效工業鍋爐,建設區域鍋爐專用煤集中配送加工中心;淘汰落後工業窯爐,對現有工業窯爐進行綜合節能改造。

一、現狀和問題

工業鍋爐

目前,全國在用工業鍋爐保有量50多萬台,約180萬蒸噸/小時。燃煤鍋爐約48萬台,占工業鍋爐總容量的85%左右,平均容量約3.4蒸噸/小時,其中20蒸噸/小時以下超過80%。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中約有燃煤工業鍋爐24萬台,90萬蒸噸/小時,均占全國的1/2。工業鍋爐主要用於工廠動力、建築採暖等領域,每年耗原煤約4億噸。

我國燃煤工業鍋爐效率低,污染重,節能潛力巨大。鍋爐設計效率為72%-80%,平均運行效率約60%-65%,平均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0個百分點;每年排放煙塵約200萬噸,二氧化硫約600萬噸,是僅次於火電廠的第二大煤煙型污染源。

燃煤工業鍋爐存在主要問題是:單台鍋爐容量小,設備陳舊老化;鍋爐平均負荷不到65%,“大馬拉小車”;鍋爐自動控制水平低,燃燒設備和輔機質量低;使用煤種與設計煤種不匹配、質量不穩定;缺乏熟練的專業操作人員;污染控制設施簡陋,多數未安裝或未運行脫硫裝置,污染排放嚴重;節能監督和管理缺位等。

工業窯爐

工業窯爐每年消耗原煤約3億多噸,主要集中在建材和冶金行業。水泥、牆體材料窯爐每年消耗煤炭約2.24億噸,其中水泥窯約7800座,年耗煤1.6億噸,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以上;牆體材料窯爐約10萬座,年耗煤6400萬噸,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平低30%以上。鋼鐵工業窯爐每年消耗煤炭約6600萬噸,其中球團工序迴轉窯生產線20多條,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平低50%以上;石灰熱工窯爐約350座,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耐火材料熱工窯爐約1900餘座,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

工業窯爐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水平低,裝備陳舊落後、規模小;能耗高,大部分缺乏污染控制設施,污染嚴重;運行管理水平低,管理粗放;缺乏能效標準和節能政策。

二、主要內容

工業鍋爐

1、更新、替代低效鍋爐:採用新型高效鍋爐房系統更新、替代低效鍋爐,提高鍋爐熱效率。

2、改造現有鍋爐房系統:針對現有鍋爐房主輔機不匹配、自動化程度和系統效率低等問題,集成現有先進技術,改造現有鍋爐房系統,提高鍋爐房整體運行效率。

3、建設區域煤炭集中配送加工中心:針對目前鍋爐用煤普遍質量低、煤質不穩定、與鍋爐不匹配、運行效率低的問題,主要側重於北方地區,建設區域鍋爐專用煤集中配送加工中心。

4、示範套用潔淨煤、優質生物型煤替代原煤作為鍋爐用煤,提高效率,減少污染。

工業窯爐

1、淘汰改造立窯、濕法窯及乾法中空窯等落後水泥窯爐。

2、採用低壓旋風預熱分解系統、保溫耐用新型爐襯材料、高效燃燒器、高效熟料冷卻機、生產過程自動控制與檢測系統等技術對現有水泥生產線進行綜合節能改造。

3、採用節能型隧道窯、內燃燒磚節能、餘熱利用節能型乾燥、稀碼快燒、窯體改造等技術對落後的牆體材料窯爐進行改造。

4、改造鋼鐵企業球團迴轉窯、石灰窯、耐火材料窯等。

三、配套措施

1、制定《鍋爐節能技術監察規程》、《工業鍋爐節能監測管理辦法》,制定有關工業鍋爐的能效標準及用煤質量標準,修訂《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和《工業鍋爐經濟運行導則》等法規和標準。

2、根據相關的節能法規和標準,限制落後鍋爐的生產,淘汰在用落後鍋爐,依法關停規模小於20萬噸/年的水泥生產企業,加強與技術監督局、安全生產監督局工作配合。

3、鼓勵開發和套用工業鍋爐、窯爐節能降耗新技術、新設備。

4、建立鍋爐信息平台,發布工業鍋爐、窯爐節能信息,推行契約能源管理,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

5、加強鍋爐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培訓。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質量技術監督局、環保局、科技廳(科委)、“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多部門協調小組。

2、實施主體:實施鍋爐、窯爐改造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鋼鐵工業協會、建材工業協會、城鎮供熱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

區域熱電聯產工程:建設採暖供熱為主熱電聯產和工業熱電聯產,分散式熱電聯產和熱電冷聯供,以及低熱值燃料和秸稈等綜合利用示範熱電廠。

(一)現狀和問題

到2004年底,全國已建成6000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約2300台,裝機容量4800萬千瓦,占火電裝機容量的15.6%,年供熱16.6億吉焦。熱電聯產與熱、電分產相比,熱效率提高30%,集中供熱比分散小鍋爐供熱效率高50%。

我國熱電聯產總規模小,發展不均衡。北方採暖城市中集中供熱普及率不到30%,其中熱電聯產僅占20%。在北方採暖城市、南方工業園區及一些工業企業,低效、污染重的小鍋爐大量存在,大多數小鍋爐應由熱電聯產機組替代。

(二)主要內容

1、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為主的方式替代城市燃煤供熱小鍋爐,提高熱電聯產在供熱中的比例,擴大集中供熱範圍。燃煤熱電廠發展2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供熱機組,城市附近的30萬千瓦以下純凝汽發電機組改為供熱機組,鼓勵建設熱電冷聯供機組,北方小城市建設背壓式供熱機組熱電廠。

2、加強工業開發區熱電廠的管理,工業生產用熱儘量採用熱電聯產方式,以背壓供熱機組為主。

3、建設分散式熱電聯產和熱電冷聯供。

4、因地制宜建設低熱值燃料和秸稈等綜合利用熱電廠。

(三)配套措施

1、加快城市供熱體制改革。

2、適度超前建設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為熱電聯產創造條件。熱網不落實的熱電聯產項目,不予核准。

3、結合城市規劃改造和工業園區建設,將現有供熱機組改建為熱電聯產機組。

4、修改完善《關於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研究熱力和電力價格管理辦法和稅收政策,研究制定嚴格的以單位熱力煤耗作為主要指標的熱電聯產技術經濟考核指標,建立熱電聯產認證制度,對於達不到熱電聯產有關技術經濟指標要求的項目要給予處罰。加強項目建設和運行監督管理,防止以熱電聯產名義建設火電項目,引導熱電聯產規範有序發展。

5、各省級發展改革委做好工業熱電聯產發展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組織落實各省(區、市)熱電聯產規劃和法規。

6、研究並完善有關天然氣分散式熱電聯產的標準和政策。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有關省級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中央和地方發電企業。

2、實施主體:實施熱電聯產建設與改造的企業或單位、中央和地方發電企業。

3、參與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餘熱余壓利用工程

餘熱余壓利用工程:在鋼鐵、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改造和建設純低溫餘熱發電、壓差發電、副產可燃氣體和低熱值氣體回收利用等餘熱余壓余能利用裝置和設備。

(一)現狀和問題

我國鋼鐵、有色、煤炭、建材、化工、紡織等行業的餘熱余壓以及其他余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鋼鐵企業的焦爐氣、高爐氣、轉爐氣,煤礦的煤層氣,焦化企業的焦爐氣等可燃副產氣,大量放空,造成能源的嚴重浪費,同時也污染了環境。

我國鋼鐵行業1000立方米以上高爐約110餘座,有30座以上尚未配套爐頂壓(TRT)發電設備;有大型轉爐的企業19家,中型轉爐的企業42家,只有7家使用轉爐負能煉鋼技術。我國焦化爐乾熄焦比例較低,乾熄焦產量僅占機焦總產量17.4%。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可充分利用副產煤氣,但一次性投資較大。我國現有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乾法窯水泥生產線225條,只有少數配裝了餘熱發電裝置。

(二)主要內容

冶金行業

鋼鐵:推廣乾法熄焦技術、高爐爐頂壓差發電技術、純燒高爐煤氣鍋爐技術、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技術、轉爐負能煉鋼技術、蓄熱式軋鋼加熱爐技術。建設高爐爐頂壓差發電裝置、純燒高爐煤氣鍋爐發電裝置、低熱值高爐煤氣發電-燃汽輪機裝置、乾法熄焦裝置等。

有色:推廣煙氣廢熱鍋爐及發電裝置,窯爐煙氣輻射預熱器和廢氣熱交換器,回收其他裝置餘熱用於鍋爐及發電,對有色企業實行節能改造,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

煤炭行業

推廣瓦斯抽采技術和瓦斯利用技術,逐步建立煤層氣和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產業體系。到2010年,全國煤層氣(煤礦瓦斯)產量達100億立方米,其中,地面抽採煤層氣50億立方米,利用率100%;井下抽采瓦斯50億立方米,利用率60%以上。

建材行業

水泥:推廣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建設水泥餘熱發電裝置。推廣綜合低能耗熟料燒成技術與裝備,對迴轉窯、磨機、烘乾機進行節能改造,利用工業和生活廢棄物作燃料。

玻璃:推廣餘熱發電裝置,吸附式製冷系統,低溫餘熱發電-製冷設備;推廣全保溫富氧、全氧燃燒浮法玻璃熔窯,降低煙道散熱損失;引進先進節能設備及材料,淘汰落後的高能耗設備。

化工行業

推廣焦爐氣化工、發電、民用燃氣,獨立焦化廠焦化爐乾熄焦,節能型燒鹼生產技術,純鹼餘熱利用,密閉式電石爐,硫酸餘熱發電等技術,對有條件的化工企業和焦化企業進行節能改造。

其他行業

紡織、輕工等其他行業推廣供熱鍋爐壓差發電等餘熱、余壓、余能的回收利用,鼓勵集中建設公用工程以實現能量梯級利用。

(三)配套措施

1、研究制定鼓勵利用餘熱余壓發電、供熱和製冷的優惠政策及電網準入標準和規定。在修訂《節能法》時,作為重點內容予以考慮。

2.制訂新建鋼鐵、有色企業節能準入標準,制定《水泥廠餘熱發電、餘熱供熱工程建設標準》和《水泥廠節能設計規範》,強制關閉污染嚴重的開放式小焦爐,禁止使用國家已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紡織設備。

3、制定並實施鋼鐵行業及鋼、焦炭、鐵合金、碳素電極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有色工業及鋁、銅、鋅、鎂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建材工業及水泥、玻璃、陶瓷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重點化工產品合成氨、燒鹼、純鹼、電石、黃磷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2、實施主體:實施餘熱余壓利用工程建設與改造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冶金工業協會、中國建材工業協會、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力工業聯合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節能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化工節能協會、煤炭科學研究總院。

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

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在電力、石油石化、建材、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改造;發展煤炭液化石油產品、醇醚燃料代油以及生物質柴油。

(一)現狀和問題 2004年我國石油消費量3.17億噸,國內生產量1.76億噸,淨進口量1.51億噸,對外依存度為47.3%。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特別是重化工業和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石油消費高速增長,需要大量進口。目前,國際石油價格上漲,國內原油產量難以大幅度增加,必須大力節約降耗,發展石油替代產品,保證我國石油安全。

石油主要用於工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工業行業中電力、建材、化工等行業消耗大量燃料油,節代油潛力很大。石油開採、加工和利用效率低,損失大,浪費嚴重。我國交通運輸工具油耗高,比國外先進水平高10%-25%。近年來,我國石油替代產品發展較快,但受環境、成本等條件制約,推廣力度不夠。

(二)主要內容

工業行業

電力:推廣氣化小油槍和等離子無油點火、低負荷穩燃技術等,對燃油發電機組進行潔淨煤或天然氣替代示範改造,依法關閉規模小、技術落後的燃油發電機組。

石油石化:在油氣開採領域,推廣採油系統最佳化配置技術,稠油熱采配套節能技術,放空天然氣和伴生石油氣回收利用技術,以石油焦、潔淨煤、伴生氣及其他副產可燃氣代替燃料油,高效潔淨燃燒技術和設備,油氣密閉集輸綜合節能技術等,降低油田自用油率。天然氣資源供應可靠的地區適度發展天然氣化工,替代石油化工。石油加工領域的節代油內容詳見本實施意見“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

建材:有條件的地區以天然氣、煤層氣、水煤漿、乳化油、石油焦替代重油,推廣玻璃熔窯富氧或全氧燃燒技術,有條件且煤價較低的建築衛生陶瓷企業使用焦爐煤氣代油,對大中型建材企業進行節代油改造。

化工行業:以煤炭氣化替代燃料油和原料油;在煤炭和電力資源可靠的地區,適度發展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

其他行業:推廣重油摻水、混合煤氣發生爐節代油技術。

交通運輸行業

汽車節油:推廣高效節油汽油機和柴油機生產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電力電子傳動系統,轎車和輕型汽車用柴油機,載重車用大功率節能柴油機,鼓勵廢油回收和再利用。

清潔燃料汽車:開發生產燃氣汽車及專用發動機;開發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發動機、電機、制動能量再生系統,改善電池能量密度、充電時間、循環壽命,先在城市公車上套用,逐步推廣到轎車。

鐵路運輸:對牽引變電所進行節能改造;加快鐵路電氣化改造;引進、開發、推廣高效交直交電力機車,提高用電效率;對客車實施機車向客車供電,逐步取消柴油發電車;實施內燃機車節油工程,提高內燃機車運行效率;推廣柴油添加劑和各種節油裝置。

城市公共運輸:大力發展直線電機軌道交通和大運量快速公共汽車系統;採取有效措施推動智慧型交通系統的發展和保留人行道、腳踏車道系統。

水路運輸:發展水路運輸,改善航道條件;實現船舶大型化、規範化,推廣使用標準化船型,淘汰掛槳機船;進一步減小船舶阻力,提高推進效率;船舶節能技術的推廣套用和設備改造;改善燃油品質;提高船舶運輸組織管理水平。

石油替代產品

煤炭液化生產石油產品;發展醇醚燃料代油,包括利用工業副產可燃氣生產甲醇、二甲醚,非糧食類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等;鼓勵發展生物質柴油。推廣大比例甲醇催化燃燒技術和醇醚燃料尾氣淨化技術。

(三)配套措施

1、制定實施《節約石油管理辦法》及相應配套措施,研究提出鼓勵、限制及淘汰的技術和產品目錄。嚴格限制並加快淘汰燃油發電機組,嚴格限制小平拉玻璃,關閉淘汰敞開式和生產能力小於1萬噸的小電石爐。

2、加快煤層氣、焦爐氣等副產可燃氣生產醇醚燃料的推廣使用,研發大型煤制醇醚裝置。研究解決車用甲醇熱值低、遇水分層、低溫啟動性差、高溫氣阻、腐蝕和毒性防範等問題。鼓勵發展非糧食原料的生物柴油和生物質化工。

3、建立並嚴格實施完善的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及相應配套措施,實施包含有汽車燃料經濟性指標的汽車市場準入制度,尤其是營運車輛的市場準入制度,研究建立國家統一的汽車能效標識管理制度,促進汽車製造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從源頭上實現汽車節油。加強在用汽車的燃料經濟性檢測,建立並實施高油耗在用汽車的退出機制。規範節油型機油和燃油添加劑市場。不斷總結研究新型汽車節油駕駛操作技術及檢測維修工藝,推廣汽車節能駕駛技術,實施完善的在用汽車技術狀況檢查、維修管理制度。

4、制定鼓勵公共運輸及節能交通方式的政策、法規,鼓勵使用燃氣車,加強燃氣網路和維修網路建設,鼓勵使用醇醚燃料汽車。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認監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2、實施主體:實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中國電力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建材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汽車維修協會。

電機系統節能工程

電機系統節能工程:更新改造低效電動機,對大中型變工況電機系統進行調速改造,對電機系統被拖動設備進行節能改造。

一、現狀和問題

電機系統包括電動機、被拖動裝置、傳動控制系統及管網負荷。電機系統用電量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其中風機、泵類、壓縮機和空調製冷機的用電量分別占全國用電量的10.4%、20.9%、9.4%和6%。

我國80%以上的電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個百分點,雖然國產高效電機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但價格高、市場占有率低;風機、泵、壓縮機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4個百分點,雖然設計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但製造技術和工藝有差距;電機傳動調速及系統控制技術差距較大,產品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30%。

電機系統量大面廣,節電潛力巨大。全國現有各類電機系統總裝機容量約4.2億千瓦,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浪費電能約1500億千瓦時。

電機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電動機及被拖動設備效率低,電動機、風機、泵等設備陳舊落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個百分點;系統匹配不合理,“大馬拉小車”現象嚴重,設備長期低負荷運行;系統調節方式落後,大部分風機、泵類採用機械節流方式調節,效率比調速方式約低30%。

二、主要內容

1、更新淘汰低效電動機及高耗電設備:推廣高效節能電動機、稀土永磁電動機,高效風機、泵、壓縮機,高效傳動系統等。更新淘汰低效電動機及高耗電設備;採用高效節能電機及系統相關節電設備新裝電機系統。逐步限制並禁止落後低效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對老舊設備更新改造,重點是高耗電中小型電機及風機、泵類系統的更新改造及定流量系統的合理匹配。

2、提高電機系統效率:推廣變頻調速、永磁調速等先進電機調速技術,改善風機、泵類電機系統調節方式,逐步淘汰閘板、閥門等機械節流調節方式。重點對大中型變工況電機系統進行調速改造,合理匹配電機系統,消除“大馬拉小車”現象。

3、被拖動裝置控制和設備改造:以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傳動方式改造傳統的機械傳動方式,逐步採用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拖動裝置,重點是大型水利排灌設備、電機總容量10萬千瓦以上大型企業的示範改造等。

4、最佳化電機系統的運行和控制:推廣軟啟動裝置、無功補償裝置、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等,通過過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實現系統經濟運行。

5、重點改造領域:

電力:用變頻、永磁調速及計算機控制改造風機、水泵系統,重點是20萬千瓦以上火力發電機組。

冶金:鼓風機、除塵風機、冷卻水泵、加熱爐風機、鑄造除鱗水泵等設備的變頻、永磁調速。

有色:除塵系統自動化控制及風機調速。

煤炭:礦井通風機、排水泵調速改造及計算機控制系統。

石油、石化、化工:工藝系統流程泵變頻調速及自動化控制。

機電:研發製造節能型電機、電機系統及配套設備。

輕工:注塑機、液壓油泵的變頻、永磁調速。

其他:企業空調和通風、樓宇集中空調的電機系統改造等。

(三)配套措施

1、電機系統改造主要以企業自主改造為主,輔以政府引導、設備租賃、契約能源管理等方式。鼓勵並扶持專業節能服務機構採用設備融資租賃、契約能源管理等市場機制推動電機系統節電改造。

2、制定發布相關標準、政策。制定、修訂電動機能效標準,電動機配套設備能效標準,電動機系統經濟運行管理標準,變頻調速和調壓節能產品標準等。研究電機產品能效標識制度和高效電機產品認證制度,實施電機系統強制性淘汰更新制度,高能耗機電產品強制性淘汰制度。制定合理的電壓等級標準,科學的諧波和電磁兼容(EMC)標準。

3、改進電機系統的設計,組織編制實施電機系統最佳化配置的設計規範及標準。

4、開展相關人員的培訓。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標準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2、實施主體:實施電機系統最佳化工程建設與改造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中國節能投資公司、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工業協會、中國建材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全國節能監測管理中心、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

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對煉油、乙烯、合成氨、鋼鐵企業進行系統節能改造。

一、現狀和問題

石化、化工、鋼鐵行業2004年共耗能5億多噸標準煤,約占我國耗能總量的27%,能源利用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節能潛力較大。

從能量系統最佳化的角度分析,煉油、乙烯、合成氨和鋼鐵等行業在系統用能方面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具備熱聯合或熱集成條件的裝置(或生產單元)孤立運行,致使系統總體用能不合理。

2、部分企業蒸汽管網布置不合理,蒸汽配送與裝置不匹配,凝結水沒有回收,管網和設備的保溫性能差,運行參數控制不準確,致使蒸汽損耗大。

3、部分企業餘熱、余壓未能利用,致使一些換熱網路、生產系統和裝置能耗水平相對落後。

4、由於生產建設滾動式發展,部分企業公用工程系統未進行整體能量系統最佳化設計,致使企業供能系統效率低。

5、尚未採用模擬最佳化軟體或先進控制技術,系統或裝置的運行管理相對落後。

二、主要內容

煉油

對煉油企業進行系統節能改造,包括:煉油生產全廠能量系統最佳化,含裝置改造、熱聯合、熱力系統最佳化、節能燃燒器等;催化裂化過程能量最佳化,含回收餘熱、熱進料、減少生焦量、利用再生煙氣能量、最佳化換熱等;常減壓過程能量最佳化,含最佳化流程、控制過汽化率、減少加熱能耗、乾式減壓蒸餾、熱聯合等;蒸汽動力系統能量最佳化,含熱電聯產、凝結水回收、管網保溫、安全控制等。

乙烯

對乙烯企業進行系統節能改造,包括:乙烯生產全廠能量系統最佳化,含最佳化原料、燃氣輪機-發電機-裂解爐聯合、最佳化蒸汽管網、提高收率、先進控制技術等;乙烯裂解爐節能最佳化,含更換短爐管、改造對流段等;低品位熱量利用,含增設空氣預熱設施等。

合成氨

採用原料路線最佳化、回收發生爐煤氣、回收造氣爐餘熱、造氣煤渣循環流化床鍋爐、燃氣輪機-空壓機聯合循環、聯醇或二甲醚多聯產、蒸汽自給或熱電聯產等技術對有條件的合成氨生產企業進行全廠系統節能改造;套用乾粉煤加壓氣化、變壓煤氣化、多段爐碎煤氣化、高效新型催化劑、新型轉化爐管、新型燒嘴、高效換熱器、新型保溫材料等新技術對合成氨生產裝置進行節能示範改造。

鋼鐵

鋼鐵企業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包括:建立鋼鐵生產能源管理中心;建立煉鐵高爐專家作業系統;建立副產煤氣高效燃燒控制系統;原料準備工序系統節能工程;轉爐煉鋼綜合節能工程;高效連鑄連軋系統節能工程。主要推廣技術有:高爐大型化、轉爐大型化、利用廢鋼和二次資源、合理利用國內礦石、減少煤氣放空量、蓄熱式燃燒技術、乾法熄焦技術、動力系統節能技術等。

三、配套措施

1、淘汰落後裝置,關停小型煉油廠。

2、制定並實施合成氨、乙烯和煉油裝置的能效標準,以及能耗指標的計算、測試和監測標準。

3、支持高耗能產業節能技術的研發與推廣。

4、在煉油、乙烯、合成氨和鋼鐵行業加快推行清潔生產,強化清潔生產審核。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標準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

2、實施主體: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等具體實施能量系統最佳化工程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大慶石油學院。

建築節能工程

建築節能工程:新建建築全面嚴格執行50%節能標準,4個直轄市和北方嚴寒、寒冷地區實施新建建築節能65%的標準,並實行全過程嚴格監管。建設低能耗、超低能耗建築以及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示範工程,對現有居住建築和公共建築進行城市級示範改造,推進新型牆體材料和節能建材產業化。

(一)現狀和問題

截止2003年底,全國城鄉房屋建築面積為383億平方米。城鎮房屋建築面積141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築面積89億平方米。每年新竣工建築面積18-20億平方米。建築用能占我國能源消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建築節能已成為全社會節能的重點領域之一。

目前,初步建立了在1980年標準基礎上節能50%為目標的建築節能設計標準體系,加大了建築節能監管力度,制定了建築節能相關政策法規,開始了供熱體制改革工作,組織了建築節能技術攻關和試點示範。存在主要問題:

1、建築用能效率低、污染嚴重。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比氣候條件接近的已開發國家高2-3倍,建築供暖造成的空氣污染高2-5倍。

2、新建建築執行節能設計標準有待於進一步加強。2000-2004年,大城市新建居住建築在施工圖設計審查階段執行建築節能設計標準的比例,北方嚴寒和寒冷地區為90%,夏熱冬冷地區為20%,夏熱冬暖地區僅為11%。而實際按節能設計標準施工的建築,北方地區為50%,夏熱冬冷地區僅為14%。

3、供熱體制改革尚未全面啟動,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進展緩慢。

4、節能材料產品性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節能建築的質量還存在一定的隱患,節能運行管理薄弱。

5、缺少建築節能激勵政策,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政府監管不到位,宣傳力度不夠。

(二)主要內容

1、新建建築

新建建築全面嚴格執行50%節能標準,四個直轄市和北方嚴寒、寒冷地區實施新建建築節能65%的標準。採用新技術、節能建材、節能設施,建設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綠色建築。新建建築的節能要實行從規劃、設計、施工圖審查及施工、監理、驗收和銷售等全過程的嚴格監管,使節能設計標準得以切實實施。

2、既有建築

採用新技術對既有建築的採暖、空調、熱水供應、電氣、炊事等方面進行改造。啟動和實施供熱體制改革,推行居住及公共建築集中採暖按熱表計量收費制。

3、可再生能源城市級示範

開展再生能源技術城市級示範活動,探索推廣機制和模式,包括太陽能利用、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淺層地能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術集成等。完善新建建築設計規範,推行建築物與可再生能源一體化進程。

4、新型牆材和節能建材產業化

發展節能利廢建材、聚氨酯、聚苯乙烯、礦物棉、玻璃棉等符合建築節能標準和相關國家標準的新型牆材及建設節能建材產業化基地。

(三)配套措施

1、加強項目管理,項目實施單位應按相關法規,確定責任人員,建立管理制度,按計畫完成工程項目。

2、制定和修訂相關政策法規,制定供熱價格管理辦法,加快北方地區供熱體制改革。

3、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研究新型牆體材料節能利廢和二氧化碳減排評價體系及指標,強化國家建築能效檢測檢驗和評估機制。

4、推廣建築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

5、建立和完善建築節能標準體系及實施監管機制;研究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激勵機制。

6、加強國際合作和宣傳培訓,引導農村和工業建築節能。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國家標準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廳(建委)、發展改革委、經(貿)委、科技廳(科委)。

2、實施主體:實施建築節能工程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各省建築節能和牆體材料革新辦公室、建設部建築節能中心、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建設部信息中心、國家發改委能源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四川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重慶建設技術發展中心、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

綠色照明工程

綠色照明工程: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的節能燈生產線技術改造,高效照明產品推廣套用。

(一)現狀和問題

目前,照明用電占全國用電量的12%左右。採用高效節能燈替代普通白熾燈可節電60~80%,節電潛力巨大。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10年來,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高效照明產品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2004年高效照明電光源產品國內銷售量由1995年的5010萬隻增加到8.2億隻;二是推動照明電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趨於最佳化,2005年螢光燈與普通白熾燈的生產比例由1995年的1:6.25上升到1:1.5;三是行業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改善,緊湊型螢光燈產品產量合格率由1998年的49.5%提高到95.1%,全國有40多家照明電器生產企業的600多個產品獲得了中國節能產品認證;四是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套用推廣了大宗採購、電力需求側管理、契約能源管理、質量承諾等多種節能新機制。

存在的主要問題:照明電器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不高;推廣節能照明產品的激勵政策不完善;照明產品市場不規範,一些劣質產品流入市場,影響了高效照明產品的推廣;缺乏綠色照明宣傳、推廣資金,節能照明技術、產品信息尚不普及。

(二)主要內容

1、節能照明產品生產線技術改造

高效節能燈 高效節能燈

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進行節能燈生產技術設備改造,包括:緊湊型螢光燈自動化生產線改造;採用自動排氣機、自動接橋機、自動封口機等關鍵設備,對緊湊型螢光燈生產線進行局部改造;直管螢光燈自動化生產線改造;金屬鹵化物燈生產線改造等。 2、節能照明產品推廣

採用大宗採購、電力需求側管理、契約能源管理和質量承諾等市場機制和財政補貼激勵機制,在政府機關、學校、賓館飯店、商廈超市、大型工礦企業、醫院、鐵路車站、城市景觀照明及城市居民小區等重點推廣高效照明產品。

3、採用半導體(LED)燈,改造大中城市交通信號燈系統。開展在景觀照明中套用LED的示範。

(三)配套措施

1、研究提出進一步加快推廣綠色照明的意見。

2、完善並實施照明產品能效標準,建立市場準入制度。修訂單端螢光燈、高壓鈉燈和管型螢光燈鎮流器能效標準,制定路燈燈具、格柵燈具、鹵素燈及其鎮流器、LED燈、磁感應無極燈能效標準。

3、加快檢測能力建設;各省區市對市場銷售產品進行全面檢測,建立照明產品能效資料庫。

4、加強照明產品節能認證,實施節能照明產品質量承諾制,選擇自鎮流螢光燈、雙端螢光燈等產品進行國際認證試點。

5、研究實施2-3個照明產品的能效標識制度。

6、將公用建築節能照明系統設計和施工的審查,納入建築節能審查制度。

7、研究並建立廢舊照明產品回收與再利用體系,制定並實施《照明器具回收管理辦法》、《廢舊螢光燈可回收和再利用設計規範》、《廢舊螢光燈環境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研究廢舊電子和電感鎮流器、高壓氣體放電燈再利用標準。

8、強化綠色照明公眾宣傳,增加政府對綠色照明宣傳的投入,建立綠色照明宣傳的政府支持機制。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建設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經(貿)委、建設廳(建委)。

2、實施主體:實施綠色照明工程的企業或單位。

3、參與單位:中國綠色照明工程辦公室、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標認證中心。

政府機構節能工程

LED照明節能產品 LED照明節能產品

政府機構節能工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和綜合電效改造,新建建築節能評審和全過程監控,推行節能產品政府採購。

(一)現狀和問題

政府機構指依靠公共財政運行的各級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包括軍隊、武警、公共服務及其他公共財政支持的部門),其能源管理基礎差,能耗高,節能潛力大,具體表現在:

1、人均能耗高。據抽樣調查,2002年人均電力消費量為2130千瓦時,人均用油量為240升,單位建築面積能耗為27.3公斤標準煤/平方米,單位建築面積用電量為55.5千瓦時/平方米,人均能源消費總量近1.9噸標準煤,人均建築能耗為1.6噸標準煤,均高於社會平均耗能水平。

2、用能設備能效水平低。如高效節能燈推廣使用比例低,自備供暖鍋爐普遍存在“大馬拉小車”的現象等。

3、節能意識有待加強。一些單位對開展節能工作缺乏重視,宣傳教育還不夠深入,建築貪大求全,公務車規模大、效率低等浪費能源資源的現象依然存在。

4、節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統一的巨觀協調管理體制。沒有統一的能源消耗定額和支出標準,沒有專門的機構、人員,能源統計不健全,沒有考核和獎懲制度等。

5、節能新技術推廣套用力度不大,缺乏鼓勵政策,尚未推廣契約能源管理、節能激勵機制等節能新機制。

(二)主要內容

1、既有建築節能改造

針對不同建築特點和能源消費類型,對既有建築圍護結構、中央空調、採暖、照明和用電設備等進行節能改造;更換照明、辦公等高能耗產品和設備;開展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清洗和改造工作。

2、綜合電效改造

對用電設備和電力分配系統進行系統性診斷和分析,加裝節電設備,實現用電系統整體最佳化,提高電效。

3、新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套用試點 積極推廣使用淺層地源熱泵、太陽能等新技術、新能源,擴

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範圍。

4、推行節能產品政府採購進一步落實節能產品政府採購制度,完善政府採購節能認證工作,擴大政府採購節能產品的範圍,實施政府採購統計工作,構建節能產品政府採購管理網路平台,開展政府採購人員培訓。

5、公務用車節能

逐步壓縮公務車輛規模,加強公務用車的日常管理,將車輛納入節能產品政府採購範圍,加強成品油的使用管理。積極推動公務用車改革,完善政府機構公務車輛配備配置標準與管理辦法。

6、加強節水改造

安裝分水錶,開展用水計量監測和考核,採用節水型技術、設備,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開展中水回用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等試點工作,推廣節水灌溉方式,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7、新建建築節能評審和全過程監控

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現行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對新建大型辦公建築開展節能綜合評審試點,並對施工、調試、竣工驗收、運行管理實施全過程的節能審查和監督。

8、建立政府機構能耗統計體系

建立能耗統計指標體系,開展政府機構能耗專項調查、典型建築的能耗監測,選擇高能耗建築進行分項計量改造,建立能耗統計信息管理平台,將政府機構能源消費納入國民經濟能源統計體系,開展全國性能耗普查工作,對在京中央機關進行年度能耗統計。

(三)配套措施

1、建立和完善政府機構能源統計、評價和考核體系。

2、制定和完善政府機構節能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機構能源管理體系,修訂《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嚴格控制政府機構辦公建築規模。

3、完善政府機構節能投資體制和機制,推廣契約能源管理等節能投資市場機制。

4、開展創建節約型政府機關活動。

5、健全政府機構節能管理組織體系。

6、開展政府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宣傳和培訓。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

2、實施主體: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相關科研院所。

3、參與單位:財政部、解放軍總後勤部。

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省級節能監測(監察)中心節能監測儀器和設備更新改造,組織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等。

(一)現狀和問題

我國節能監測(監察)中心和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現有14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含計畫單列市)37家,部屬或行業級14家,省會及地市級94家。這些中心已經成為我國節能工作的重要支撐力量,為政府節能監督檢查和企業節能技術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存在的主要問題:1.節能法律法規和監測(檢測)技術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節能行政執法和技術監測依據不足。2.政府投入不足,工作經費難以保障。3.檢測設備老化落後、配置不全,影響了服務水平和質量。4.節能執法和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亟待提高。5.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參與市場競爭力弱。

(二)主要內容

1、節能監測(監察)中心按照節能檢測規範和能效標準的技術要求,更新改造節能監測儀器和設備,建立節能數據處理分析系統和信息平台,建立節能監測(檢測)流動實驗室,提高監測(檢測)技術水平。

2、建設節能監測(檢測)標準裝置,建立節能監測(檢測)計量設備的量值傳遞標準及量傳體系,統一全國量值。

3、開展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

4、實施能效標識備案及國家監管機制,提高有效監管的能力。

5、推廣契約能源管理等市場化機制,提高節能技術服務中心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三)配套措施

1、完善節能監管體制和機制,制定《節能監測(監察)機構管理辦法》、《節能監測(監察)人員培訓和考核管理辦法》和《節能中心管理條例》等。

2、完善節能監測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3、研究重點耗能行業能耗基線(對標)設定方法。

4、制定《契約能源管理技術規範》、《節能自願協定技術規範》以及《節能自願協定檢測與評估方法》等。

5、完善能效標識制度,強化政府監管能力。

6、加強節能檢測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

(四)組織實施

1、組織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質檢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員會、經(貿)委、質量技術監督局。

2、實施主體:各級節能監測(監察)中心、節能技術服務中心。

3、參與單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計量科學院、全國節能計量測試技術服務中心、中國節能協會及其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

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

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需要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協同配合,共同推動。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節能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機構、人員和經費,並將工程實施進度和績效納入各級政府和有關企事業單位年度工作考核體系中。

各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加強本行業節能工作的指導。

根據《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本《實施意見》,各地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各企事業單位要制訂本地區、本單位的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方案和分年度實施計畫,並組織實施。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要積極組織協調和解決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各項工程按計畫完成。

建立嚴格的節能管理制度

(一)健全節能法規和標準,為推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修訂《節約能源法》,通過立法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完善各行為主體責任,強化政策激勵,明確執法主體,加大懲戒力度。要抓緊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行業能耗準入標準、節能設計規範,主要工業耗能設備、機動車、建築、家用電器、照明器具等能效標準,以及公共建築用能設備運行標準。各地區要研究制定本地區主要耗能產品和大型公共建築單位能耗限額。

(二)強化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提高節能降耗改造的積極性。重點耗能企業要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及其實施方案,對標找差距,制定節能目標,建立節能責任制,完善節能管理制度,實施節獎超罰措施。國家採取公報、檢查、抽查、通報、交流等方式,對企業節能進行跟蹤、指導和監督,對能效水平達不到要求的,政府有關部門依法責令限期整改。

(三)實施強制性能效標準和標識。對終端用能設備實行強制性最低能效標準,對於不符合最低能效標準的用能設備不允許生產和銷售。加快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擴大能效標識在家用電器、電動機、汽車和建築上的套用,建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和企業誠信機制,不斷提高能效標識的社會認知度,引導社會消費行為,促進企業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的研發。

加大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力度

(一)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重點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落後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如水泥土窯、普通立窯和窯徑2.2米及以下機械化立窯生產線,5000千伏安以下(1萬噸/年以下)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土法煉焦(含改良焦爐),3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和20噸以下煉鋼轉爐、電爐,5000千伏以下鐵合金礦熱電爐,熱扎矽鋼片,單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常規小火電機組,以發電為主的燃油鍋爐及發電機組(5萬千瓦及以下)等一大批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後工藝和裝備。

(二)加快節能技術開發。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把節能技術,尤其是本《實施意見》中急需的關鍵和共性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大力開發節能技術和裝備。在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過程中,要優先支持採用自主智慧財產權解決共性和關鍵技術的示範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三)大力推廣套用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各級政府要積極創造條件,採取多種方式,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套用。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財政補貼方式,對達到超前性國家能效標準、經過認證的節能產品給予適當的支持,積極引導用戶和消費者購買節能型產品。通過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制度,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有關部門要制定和發布節能技術政策,組織行業共性技術的推廣。

(四)培育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各級各類節能技術服務機構要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範圍,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在競爭中不斷做大做強,在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行契約能源管理,為企業和用戶提供診斷、融資、設計、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和取得合理利潤,推進企業節能技術改造。

制定和實施強化節能的政策機制

(一)加大政府對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支持力度。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對節能技術與產品推廣、示範試點、宣傳培訓、信息服務等工作給予支持,所需節能經費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研究建立節能投入機制,按照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對本《實施意見》中節能效果顯著、推廣意義較大的示範項目和重大項目,量大面廣用能設備的更新改造,高效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以及節能管理能力建設等,給予一定的支持,推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實施。“十一五”期間,國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中的重點項目和示範項目及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

(二)建立多渠道節能融資機制。各類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大對本《實施意見》中節能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設立專門的節能貸款業務。推動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加強對節能的資金投入。鼓勵企業運用清潔發展機制,通過市場直接融資,以及爭取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加大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

(三)制定鼓勵節能的稅收優惠政策。國家制定並公布《節能產品目錄》,重點是高效終端用能設備和產品,對生產和使用列入目錄的產品給予稅收優惠。嚴格實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進能源節約的燃油稅收制度,研究制定控制高耗能加工貿易和抑制不合理消費的有關稅收政策。針對不同種類能源礦產資源,抓緊研究計稅方法改革方案,並在條件成熟時實施。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變化情況,適當提高有關資源稅徵收標準。

(四)深化能源價格改革。逐步理順不同能源品種的價格,形成有利於節能、提高能效的價格機制。加強和改進電價管理,建立成本約束機制,促進發電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完善峰谷、豐枯電價,引導用戶合理用電,節約用電;繼續實行差別電價,擴大實施範圍,抑制高耗能行業盲目擴張,促進結構調整。落實石油綜合配套調價方案,理順國內成品油價格。繼續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建立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價格掛鈎和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進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研究制定能耗超限額加價的政策。

(五)積極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實行將採暖補貼由“暗補”變“明補”,加快推進供熱商品化、貨幣化。同步爭取供熱計量,推進按用熱量計量收費制度,已經實施熱改的不能再按面積收費,新建建築必須實行按用熱量計量,促進供、用熱雙方節能。完善供熱價格形成機制,研究制定建築供熱採暖按熱量收費的政策,培育有利於節能的供熱市場。

(六)推廣節能新機制。對於涉及多行業、多部門,具有量大面廣特點的重點節能工程,如燃煤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電機系統節能、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工程,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契約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節能產品服務質量承諾、節能自願協定、大宗採購、設備租賃等行之有效的節能新機制。

五、切實加強項目管理

按照有關規定,切實加強本《實施意見》中項目全過程管理。

一是嚴格按照本《實施意見》確定的投資重點組織申報項目。項目申報單位要如實報送有關項目材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節能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確定的投資重點、項目實施單位基本情況和項目申報要求認真審核申報材料,並組織有關論證。

二是建立項目庫,嚴格實行專家評審制度。凡企業申請、地方審核同意上報的項目統一納入備選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嚴格執行項目專家評審制度,凡需國家支持的項目,必須經過專家評審。專家評審要做到科學、合理和公正。對於應由國家核准而尚未經國家批准的違規項目,其配套節能項目不安排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三是嚴格規範項目的實施。項目實施單位要根據項目主管部門的有關批覆,進一步落實項目有關實施條件,認真組織實施項目。項目的土建、安裝、監理和材料、設備採購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招標投標。項目實施要做到質量、投資和工期“三包乾”。

四是加強項目跟蹤和管理。對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分階段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五是認真做好項目竣工、驗收和後評估工作。項目建成後,各地主管部門要認真組織驗收。對驗收不合格的項目,立即採取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建設投產,如期發揮效益,實現節能目標。對於重大項目和示範項目,要進行後評估。各地主管部門要對項目的實施進度、資金投入情況、領導重視程度、人員素質、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監督和檢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