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2007-2012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呈逐年增長趨勢,2012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6.20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4.08%。致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從能源消費結構來看,2005年以來,中國工業能源消費量均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1.5%左右,2012年工業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3%。這與工業創造價值(工業占中國GDP的比重達40%)不相匹配。工業節能手段主要包括結構節能、技術節能和管理節能。其中結構節能是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降低高耗能產業占比,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如發展新能源;技術節能是指採用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和綜合利用等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提高能源的一次利用率和回收利用率等;管理節能是指在不改變現有技術、設備、工藝等硬體措施的條件下,通過管理手段加強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漏損率等。
在市場總量方面,根據“十二五規劃”和“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GDP累計約為301.20萬億元,全社會總能耗累計約為187.90億噸標準煤。要實現“十二五末”萬元GDP能耗下降至0.624噸/萬元的目標,五年間工業最大節能量需為6.70億噸標準煤,除去結構及管理方面的節能量,工業節能量約為3.50億噸標煤。
在市場結構方面,“十二五”期間,工業節能產品市場占比將下降至45%,工業節能服務市場占比將上升至55%,工業節能產品市場空間和工業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分別約為4,000億元和4,800億元。工業節能服務市場分為工業能效管理業務市場和工業單項節能服務市場。其中,工業能效管理業務市場在工業節能服務市場中的份額將上升至60.80%,預計市場規模接近3,000億元。
綜上所述,“十二五”時期,中國工業節能市場將會進一步走向成熟,並且會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相關法律和行業自律性規範的綜合保障下,市場競爭將更加規範;二是隨著市場呈現出細分化、多元化的特點,參與者將越來越多,促使行業競爭更加市場化,並帶動節能方案設計、節能技術研發、節能產品製造、節能諮詢評估等相關子行業和機構的大力發展,加快形成工業節能的配套產業鏈;三是隨著市場的深入發展,預計會出現較大規模的併購,一些技術落後、渠道閉塞的企業會被淘汰,而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在技術和產品升級上先行一步,能夠滿足工業企業多方面需求,能夠提供動力流、信息流、管理流在內的三重集成節能服務的工業能效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將成為領軍者。
定義
工業節能是節能行業的一個重要領域,既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出台後,工業節能已成為“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的重點,也成為了節能領域的熱搜名詞。
工業企業是中國能源消費大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其中鋼鐵、有色、煤炭、電力、石油、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九大重點耗能行業用電量占整個工業企業用電量的60%以上,但單位平均能耗卻比國外先進水平高出40%。
分析找出工業行業的能耗損失及浪費現狀,採取相應的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有效的降低工業能耗,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就是工業節能。
工業節能空間
工業節能空間就是指工業行業內的能耗浪費所在。根據工業行業不同和能耗系統不同,工業節能空間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鋼鐵節能、有色金屬、煤炭節能、電力節能、石油石化節能、化工節能、建材節能、紡織節能、造紙節能等。
節電技術
電磁加熱器
電磁加熱器在塑膠行業上節能30%-70%是怎么來的?
1.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多了一層保溫層,熱能利用率增加。
2.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直接作用於料管加熱,減少了熱傳遞熱能損耗。
3.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要快四分之一以上,減少了加熱時間。
4.相比電阻加熱,電磁加熱器的加熱速度快,生產效率就提高了,讓電機處在飽和狀態,使其減少了,高功率低需求造成的電能損耗。
以上四點就是飛如電磁加熱器,為什麼能在塑膠行業加熱上節能高達30%-70%的原因。
高效電機
中國工業用電約占總用電量的70%左右,其中電動機的耗電量又占企業總用電量的60%,如果現有電動機能夠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或採用變頻技術,則每年可節約電量近600億kwh。
變頻技術
變頻調速可以實現普通異步電動機的無級調速,調速範圍大,靜態穩定性好;啟動電流小,減少了電源設備容量;啟動平滑,消除機械的衝擊力,保護機械設備;具有顯著的節電效果,節電率一般為20%—50%;對電機具有保護功能,降低了電機維修費用。低壓電機變頻裝置可套用範圍非常廣泛,其優越的性能是其它調速方式無法比擬的。
高效風機、水泵
對於280KW以下中小容量的風機、水泵、壓縮機,在需要調速的工況下,採用低壓變頻調速技術,調速範圍大,調速精度高,節電20%—50%。這一技術適用於電力、冶金、煤炭、建材、機械等部門,其節電率一般為25%—40%。
無功補償技術
對於企業和廠礦中的電動機等容量較大,負荷平穩且經常使用的用電設備無功負荷應優先採用隨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改善電壓質量;照明用的節能螢光燈也應採用隨器補償;在變壓器負荷側裝設按無功功率自動分組投切的集中無功補償裝置;大型企業可分散裝設在各車間,隨無功負荷自動投切。
節能配電變壓器
全國在網上運行的1980年以前生產的老系列配電變壓器還有2.5億KVA。與國家正在推廣的S11節能變壓器相比,空載損耗高出30%以上,負載損耗高出5%以上。如果採用節能型變壓器,它的投資可以在5年左右從節約的電費收回,而變壓器的壽命可以達到25年以上。
各種餘熱
如煉鋼轉爐可以採用煤氣回收法,將排煙中大量的一氧化碳氣體通過冷卻除塵後加以回收,用作化工原料或燃料,或者進行發電;石化企業可以利用每天排放的火炬氣作為鍋爐的燃料,利用柴油機的高溫排氣供應餘熱鍋爐產生蒸汽,可供生活日用,也可驅動輔助汽輪機發電。發電企業可使用氣動設備,利用余汽,減少廠用電,增加發電量。
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
採用熱泵加熱與恆溫技術
主要運用於電鍍,烘乾,理論上說是只要是用在7到85度這個範圍內的水或風,都可以用熱泵去取代電加熱與鍋爐,不僅是能達到節能,為工廠創收,因為他是沒有排放,所以完全達到了清潔生產的目的。
“十二五”規劃
工信 部發布《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要求到2015 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 年下降21%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 億噸標準煤。
《規劃》指出,到2015年,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機械、輕工、紡織、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2010年下降18%、18%、18%、20%、20%、22%、20%、20%、18%。《規劃》提出,將完善財政補貼方式,支持九大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對鼓勵發展的節能項目,其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節能裝備,在規定範圍內免除進口關稅;完善熱電聯產項目的建設投資、電價、熱價等政策,有序發展熱電聯產項目,並研究完善鼓勵企業建設利用餘熱余壓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熱電聯產項目等的電力上網政策。
能源政策白皮書
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要實現能源資源永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節約能源的道路。
中國始終把節約能源放在優先位置。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就提出了“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發展方針。2006年,中國政府發布《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2007年,發布《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了工業、建築、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實施“十大節能工程”,推動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餘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建築節能、綠色照明、政府機構節能,形成3.4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開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重點企業生產綜合能耗等指標大幅下降,節約能源1.5億噸標準煤。“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9.1%。
2011年,中國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把降低能源強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倒逼機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強化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以及城鄉建設和消費領域用能管理,全面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加強工業節能。工業用能占到中國能源消費的70%以上,工業是節約能源的重點領域。國家制定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目錄,淘汰落後的工藝、裝備和產品,發展節能型、高附加值的產品和裝備。建立完善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體系,強化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組織實施熱電聯產、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企業能源管控中心建設、節能產業培育等重點節能工程,提升企業能源利用效率。
中國工業節能行業潛力
中國工業節能的潛力巨大,通過節能減排措施,可以降低能源投入,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也是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主要領域,中國工業節能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十一五”期間,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由2005 年的15.95 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 年的24 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0.9%上升到2010 年的73%左右,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和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耗量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 年的71.3%上升到2010 年的77%左右。
2012年,中國生產原油2.04億噸,進口2.8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8%左右,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天然氣12年進口依存度達到29%左右,較2011年的22%有顯著上升。2013年,WTI原油期貨結算價維持在90多美元的高位區間震盪,原油價格保持高位運行。
中國將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