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美女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包括沉魚的西施、閉月的貂蟬、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楊貴妃。另外六位分別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馮小憐、一代妖姬蘇妲己、命運悽慘的趙飛燕、與西施比美的鄭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賦》被傳為洛神的甄氏(甄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把從六國掠來的上萬名宮人、女樂據為己有,大修宮室以蓄女作樂,漢朝帝王宮闈生活的穢亂也不亞於前代,幾乎是每個皇帝都在宮中蓄有大量的女子供其淫樂。少則幾千人,多則逾萬。這些後宮的女人命運大多淒涼悲慘,只有少數人以驚人的美貌能得到帝王寵愛。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西施

十大美女 十大美女
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 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 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被滅後,越王勾踐班師回朝,攜西施以歸。越王 勾踐的夫人潛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於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用?”後人不知其事,訛傳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遂有“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復迷其色,乃以計沉於江中,此是錯誤的說法。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中國歷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因此她排第一毫無疑問。對西施最終是生是死的結局,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歸納起來,大體有四種版本。

沉海說

傳說勾踐滅吳後,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騙出西施,將石頭綁在西施身上,爾後沉入大海。而且更有甚者傳說從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種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說這是西施的舌頭,所以稱它為“西施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福建時,亦稱讚長樂“西施舌”是閩菜中最佳的一種聖品。《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沉海說”的理由是:
《墨子·親士》篇中說:“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其中“西施之沈”的“沈”在古代就是“沉”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西施是被沉於水中的,她的死是因為她的美麗。
東漢趙曄《吳越春秋逸篇》中說:“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修文御覽》轉引《吳越春秋》有關西施的記載說:“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明代楊慎《太史升庵全集》卷六十八《范蠡西施》錄《修文御覽》所引《吳越春秋?逸篇》之文亦云:“吳王敗,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這裡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
在文人墨客的許多詩詞中,也是對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繪。李商隱曾作《景陽井》絕句一首:“景陽宮井剩堪悲,不盡龍鸞誓死期;腸斷吳王宮外水,濁泥猶得葬西施”。另一詩人皮日休也有詩題《館娃宮懷古》共五絕,第五首是:“響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綺羅身;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 還有一種說法是:越王勾踐也被西施的美色所迷惑,想要納她為妃。但是大臣范蠡認為勾踐不可重蹈吳王夫差的覆轍,怕越王因此喪失鬥志,於是與西施乘船到湖中心後,將其淹死。無論是沉海還是沉湖,西施的結局都讓人忍不住感嘆:紅顏薄命。

 隱居說

這種說法也是十分風行,最早它見於東漢袁康的《越絕書》。裡面記載說,“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而明代胡應麟的《少室山房筆叢》也有類似說法,認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吳國覆亡後,范蠡帶著西施隱居起來。明代的陳耀文《正楊》卷二《西施》也引用《越絕書》認為西施跟隨范蠡隱居。
“隱居說”的理由是:
東漢袁康的《越絕書》,它的記載是“越乃飾美女西施、鄭旦,使大夫種獻之於吳王。吳王大悅。”,這和《吳越春秋》類似,但結局不同,認為“西施亡吳國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對於西施和范蠡隱居,古人的詩詞中也有很多描述。像李白的《西施》詩里就寫道:“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蘇軾的《水龍吟》詞里也寫道:“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杜牧《杜娘詩》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辭海》(修訂本)也這樣說:“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國薴蘿人,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夫差最寵愛的妃子。傳說吳亡後,與范蠡偕入五湖。”
《吳越春秋》和《越絕書》是同時代的作品,但在記載西施的結局上卻也迥異,這是西施結局出現不同版本的開端。至於以後歷代古詩詞中出現西施結局的不同說法,均是以此為依據的以訛傳訛。筆者認為,確定“沉海說”與“隱居說”哪個更有道理,必須查閱更早些的作品,同時關鍵在於如何理解兩個概念:一是對《墨子》中“西施”的理解,一是對“鴟夷”的理解。
一是對“西施”的理解。“沉海說”認為,比《吳越春秋》和《越絕書》更早的《墨子》里,明白地寫著“西施之沉”。從墨子的所處年代來看,他約生於公元前468年,卒於前376年,而越滅吳在公元前473年,墨子略晚而已。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他的記載應該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但筆者以為,《墨子》中的西施是先秦知名度很高的一個美女,不僅《墨子》中提及,《莊子》、《孟子》、《韓非子》、《管子》中也都提到了西施,因此斷定這個西施跟吳越爭霸時的西施是不同的兩個人(詳見《西施虛實考》)。《親士篇》寫道:“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其中提到的比干、孟賁、吳起,在司馬遷《史記》中都有記載,可以斷定歷史上都確有其人,以此推論,西施也應該確有其人。但司馬遷在寫到與吳越爭霸相關的人與事時,卻隻字不提西施,這就證明《墨子》中提到的西施不是吳越爭霸時的西施。
二是對“鴟夷”的理解。“鴟夷”是什麼意思?“鴟夷”本指夏商時青銅所制的鳥形盛酒容器。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多用皮革製成袋囊以盛酒,但仍稱之為“鴟夷”。清人黎士宏《仁恕堂筆記》記載:“秦鞏間人,割牛羊去其首,剜肉空中為皮袋,大者受一石,小者受二三斗,俗曰混沌,即古之鴟夷。”所以鴟夷的意思就是用一整張牛羊皮做的皮袋。“沉海說”理解“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的意思是:吳國滅亡後,越王把西施裝在皮袋裡沉到江里去了。並繼續引證《吳越春秋?夫差內傳》裡面的記載:“吳王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江中。”這段話中的“鴟夷”是伍子胥的代稱,伍子胥死後,被裝在鴟夷之器里投江。照此理解,延伸出西施是被越王獻給吳王的,吳亡後,越王把西施沉江,隨伍子胥去了,而不是隨范蠡泛舟五湖。但筆者依然以為,《吳越春秋》是野史,其所記並不是歷史的真實。以此為據並不可信。值得一說的是,這裡的“鴟夷”,杜牧認為不作皮袋解釋,而指的是范蠡,因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說范蠡亡吳後,“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筆者以為,以“鴟夷”借代范蠡是成立的,因為范蠡隱居,圖的是隱姓埋名,不讓越王追殺,他不可能取一個與西施之死、與伍子胥之死聯繫在一起的“鴟夷”這樣醒目的名字。

落水說

或許是善良的人們並不希望西施這位無辜的弱女子有個悲慘結局,於是找出初唐詩人宋之問《浣紗》詩:“一朝還舊都,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魚沉畏荷花”為依據,認為吳亡後西施回到故鄉,在一次浣紗時,不慎落水而死。此說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證據。

 沉江說

這種說法可以說純粹來自傳說了。傳說吳王自刎而死時,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據《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云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四個版本中,沉海說和隱居說流傳最廣,而且相關的證據資料也最多,除了少數人之外,人們大部分都相信這兩個版本。

貂蟬

貂蟬貂蟬
貂蟬畫像貂蟬,在關漢卿的劇本里記載此女名為任紅昌,山西并州(今 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鏇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王允便說服呂布,剷除了董卓,而貂蟬也跟隨了呂布。呂布死後貂蟬不知所蹤,羅貫中在《 三國演義》里只有兩個人物沒有記載去向,其中就有貂蟬。而根據我對 三國的研究,我認為貂蟬最終是跟隨了曹操,而關羽之所以後來又反叛曹操投奔劉備,就和貂蟬有關。
相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貂蟬的傳說,而我看過的就不下十餘種版本,其中更是有傳說曹操、諸葛亮和關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見其美。位居第二,實至名歸。
結局: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髮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王昭君

王昭君王昭君
昭君畫像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 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昭君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以其美貌與貢獻,探花一位非她莫屬。

楊貴妃

楊貴妃楊貴妃
楊貴妃畫像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繡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當年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 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歷史記載楊貴妃體態豐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個胖女人怎能成為帝王崇愛?我猜想因為當初沒有一個詞,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寫,那個詞就是“性感”。能與前三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說明她有足夠的資本,排名第四沒有問題。
結局: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馮小憐

十大美女十大美女
馮小憐可說是北齊王妃中最著名的女性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兒,名字緊緊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後。馮小憐是時代北齊後主高緯的淑妃,原是皇后穆黃花身邊的侍女,是後來才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
據《 北史》記載:馮小憐“慧黠,能彈琴,工 歌舞”。是一位聰明、漂亮,又有才情的女子。
據有的野史筆記記載,馮小憐是一個天生的尤物,肌膚吹彈可破,吐氣如蘭。玉體達到了最佳的黃金分割比例,曲線玲瓏,凹凸有致,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在冬天軟如一團棉花,暖似一團烈火,懷抱就是叫人慾死欲仙的溫柔鄉;而夏天則潤滑如玉,涼若冰塊。內挾淫技,宛若處子。與之交接承歡,無不曲盡其妙。使高緯這個久歷風月的人,也感到了一種新鮮無比的奇趣與快樂。

蘇妲己

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人稱:一代妖姬。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並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
結局:周武王滅商後,誅殺妲己。

趙飛燕

趙飛燕趙飛燕,原名宜主,江都人(今 揚州),趙臨的女兒,漢成帝劉驁的皇后,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后。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製“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占有絕對的席位。在 中國,她與晉代綠珠、唐代楊貴妃並稱為“古代中國三大傑出女 舞蹈家”。
結局: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

鄭旦

影視作品裡塑造的“鄭旦”鄭旦是歷史上一位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鄭旦好劍,性格剛烈。但多年來,西施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鄭旦呢,倒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據說鄭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時很少見面。鄭旦平時聽老人們講西施長得如何如何美,心裡就暗自琢磨:自己已經長得很美了,這西施如此受人誇獎,說不定長得比自己還美,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誰美。之後鄭旦和西施比美的結果人們無從知道,只是傳說中,那天,姐妹兩個手拉手來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台上一邊說話,一邊照影。只見水中兩對明眸,4隻鳳眼,含笑顧盼,相映生輝,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鄭旦的美貌與西施不相上下。

褒姒

褒姒褒姒
周幽王和褒姒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 生卒年不詳。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后,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 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 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史記·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甄宓

十大美女十大美女
蔡少芬飾演甄宓——電視劇《 洛神賦》甄宓,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封她為文昭皇后。漢亡之後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后、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內使賜死她,葬於鄴。曹植為了紀念她,寫了千古留芳的《 洛神賦》。甄皇后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 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她創造發明的“擰鏇式”髮型很美麗。據載:她初入魏宮,宮中有一綠蛇,她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她仿效而梳成髮型,每天皆同蛇形變化而梳發不同,取名為“靈蛇髻”。
曹植《洛神賦》中認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讚賞,可見其美艷程度必然要進前十。
結局:因幽怨作詩而被曹丕賜死,屍首被“被發覆面,以糠塞口”。

其他版本 

妲己

幾千年來,人們都把商朝滅亡的原因歸在妲己身上,認為是妲己蠱惑紂王縱情女色、荒淫 誤國、不務正事,使商朝滅亡,因此出了一則成語:“助紂為虐。”事實上真是這樣嗎?真的要把一個政權的滅亡完全算到一個女人的頭上嗎?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一個弱女子真的有如此 威力嗎?

西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美女都與政治、軍事的大歷史有關,而且其中至少有兩位因為被用來施美人計而名播天下。無論是戲劇還是實際的戰爭中,美人計都專指用美女去迷惑敵人以扭轉對自己不利局面的計謀。西施本本分分就把吳國滅了:西施只是一個弱女子,除了美色一無所長,且慢,這樣說有點不準確,在《 浣紗記》里,梁辰魚筆下的勾踐看到西施時,有點激動,他說:“寡人親令夫人教演 歌舞,即欲獻之吳王。看她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必能惑主

趙姬

趙姬莊襄王駕崩,嬴政登上國君的寶座。國事全部委任於呂不韋,並尊為仲父;趙姬從此走上 皇太后寶座。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人(趙姬只是它在歷史中一個的代號),卻能夠當上皇后、皇太后,其非凡的經歷,用今天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來衡量再合適不過了,那就是,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進入一個集體,藉助團隊力量才可以讓自己發揮出作用。基於此,趙姬便不是一個單純的淫婦,雖然她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因為性而留下了不少令人不齒的事件,但她並不傾其全部而為之,除了性的需求,她還在政治上實現了自己的抱負,所以說,她是一個敏銳、有 心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女人。

馮小憐

要說歷史中最能胡鬧的女人,馮小憐當屬第一。讀著史書中的馮小憐,發現她的分量並不輕,與所有在歷史中留名的女人相比,她顯得極為另類……馮小憐是有才華的,在音樂和舞蹈方面一定造詣很深。但她所處的時代沒有讓她成為一個藝術家,反而把她推上了一條荒誕、淫蕩、胡鬧的人生路,北齊皇帝高緯坐朝議事時,讓她坐在他的大腿上獻媚撒嬌,後來又讓她赤裸著身子躺在大殿中,讓眾大臣觀賞,她為此一定在心裡充滿了屈辱,但她像所有囿於政治和權力夾縫中的女人一樣,無力反抗,更無法自我選擇,為了活命,便只好委曲求全周鏇於男人和政治高層中。

趙飛燕

趙飛燕,中國古代美人,她出生在江南水鄉姑蘇。原名宜主,長安人,是漢成帝 皇后。趙飛燕善歌善舞,體態纖美,在舞蹈上有很高的造詣,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相傳她體態輕盈,能在掌中起舞,故得“飛燕”之名。趙飛燕天賦極高,不僅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特別出眾。後來,漢成帝出外遊玩之時看到了趙飛燕姐妹後非常喜歡,於是便將她們帶入宮中封為婕妤,對她極為寵愛。兩年後漢成帝廢掉了皇后,立趙飛燕為後。她的妹妹趙合德亦被召入宮中立為昭儀。二人都頗有一些手段,因此專寵後宮,顯赫一時。

蕭皇后

蕭皇后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后那樣數經 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她自13歲做了晉王妃後,便開始不斷地被迫更換身份,歷經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歷盡千般滄桑,盡展萬種風流,道不盡的艱辛,說不完的榮耀。

楊玉環

楊玉環在流泉中彼此赤足拾石子一事,被宮中人看成翁媳之間已確定有戀情了。後宮中人 猜測著,皇帝如何安排壽王妃,人們看出皇帝的意向,絕不會滿足於偷情的。但是,從驪山回長安,楊玉環仍然在壽王府,除了宮中有傳說,外界、朝廷中人無有知者。那是由於宮中人不敢把尚未成形的事胡亂說出。

王昭君

王昭君是歷史上的一代美人,因“ 和親”而名揚古今。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昭君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建昭元年,漢元帝下詔徵集天下美女,以補充後宮。當時王昭君年當二八,被選入宮。從全國各地挑選入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當時,要想得到皇帝的 寵幸,巴結畫工毛延壽非常重要,甚至是決定因素。

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的“閉月”就是講她。故事說,貂蟬非常美麗,使得月亮看見都自慚形穢藏了起來。古今中外,有權的男人大凡與絕色的美貌佳人攪和在一起,往往被美人弄得身敗名裂。但儘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鶩,就如飲鴆止渴一般,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

李師師

李師師和兩個失敗的二奶閻婆惜和白秀英相比,李師師顯然是一個成功的二奶。她不僅傍上了天下第一人—道君皇帝宋徽宗這個大款,還狠狠地賺了梁山泊那伙強盜的一大筆銀子,讓這伙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出了銀子還對其感恩涕零。李師師有如此的通天本事,能成為天下第一二奶,僅僅因為其色藝雙全是不夠的,通過《 水滸傳》的描寫,我們能窺見她過人的智慧,嫻熟的交際手腕通達的處世態度,和閻婆惜、白秀英相比,簡直是雲泥之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