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美國人最崇拜的十大文化偶像

埃爾維斯——貓王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埃爾維斯——貓王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英文名:Elvis Aron Presley
出生地:密西西比州
職業:搖滾歌手、演員
生日:1935年1月8日
祭日:1977年8月16日

成長經歷
1935年1月,埃爾維斯出生在密西西比州圖珀洛的一個窮人家,並在這個家庭中長大。高中畢業後,他為母親錄了一首歌,卻不料引起一個三流製作商的注意。埃爾維斯錄製了幾首鄉村搖滾獨唱歌曲,這些歌曲在當地風靡一時。1956年,埃爾維斯因在《愛德.沙利文》節目中的表演而風靡美國。儘管由於電影《夏威夷》和《碼頭工人》的成功,他成為電影明星,但他更是以“搖滾樂之王”而為我們熟知的。他的音樂超越了種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將鄉村音樂、布魯斯音樂以及山地搖滾樂融會貫通,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獨特曲風,強烈的震撼了當時的流行樂壇,並讓搖滾樂如同鏇風一般橫掃了世界樂壇。1977年8月16日,他被發現死在孟斐斯的家中。“貓王”埃爾維斯死後,他的畫像在食品店、加油站以及餐廳隨處可見,歌迷們無法接受埃爾維斯已去世的事實。
1957年出版的專輯《埃爾維斯的聖誕集錦》(Elvis' Christmas Album)是一張民歌和搖滾歌曲巧妙的混合體,其中還不失機地加入了一些宗教、合唱及流行的節目歌曲。
1960年3月,從德國服兵役歸來,出版了“布魯斯彌撒"(A Mess Of Blues)和"這是最後的火焰"(It is Latest Flame)/"小妹妹"(Little Sister)--
1961年2月25日田納西州州長宣布此日為"貓王日"
早期影片:《溫柔地愛我》 (1956)、《愛你》 (Loving You)(1957)、《監獄搖滾》(Jailhouse Rock)(1958)

瑪麗蓮-夢露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姓名:瑪麗蓮-夢露
英文名:Marilyn Monroe
原名:諾瑪•瓊•培克
出生地:洛杉磯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星座:雙子座
生日:1926年6月1日
祭日:1962年8月5日
身高:166CM
三圍:89厘米-56厘米-89厘米
最愛喝的酒:香檳和伏特加
最喜歡唱的歌:鑽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
最喜歡的雕塑家:羅丹
成名作品:《尼亞加拉》(1953年)

成長經歷
夢露從小便寄居在別人家中,在別的孩子流連於童年的歡樂的時候,她已嘗到顛連困苦的滋味。1941年,小諾瑪到了加利福利亞的“安娜姨媽”家。一年後,16歲的諾瑪與大自己四歲的詹姆斯多爾蒂結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過這是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二年後丈夫應徵入伍,當時正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久丈夫以不滿諾瑪新職業為由提出了離婚。諾瑪的新職業是在一家時裝店作攝影模特。
1946年,諾瑪被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大老闆看中拍板雇用,從此有了這個藝名——瑪麗蓮夢露。初期的工作並不順利,她只是在一些在影片中跑跑堂,1950年約翰大膽啟用瑪麗蓮,讓她在《柏油叢林》擔任一二場重頭戲。緊接著瑪麗蓮與蓓蒂黛維斯等幾位大明星拍攝了《伊芙的底細》,出場時間雖然很短,但她那天真無邪,使人聽了渾陶陶的對白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結束,便與她簽定續訂七年契約。
1953年是瑪麗蓮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電影《尼亞加拉》里第一次擔任主角。該片上映以來,場場爆滿,她不僅一躍成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萊塢一手炮製的最了不起的神話。 1962年8月5日,瑪麗蓮-夢露在家中自殺。
瑪麗蓮-夢露所演影片年表
 《危險的年代》(1947年)
《夏日閃電》(1948年)
 《歌舞團的女人們》(1949年)
《去托馬霍克的票》(1950年)
《柏油叢林》(1950年)
《慧星美人》(1950年)
《幹勁十足的人》(1950年)
《正確的穿越》(1950年)
《家鄉的故事》(1951年)
  《青春常駐》(1951年)
《愛巢》(1951年)
《讓我們使它合法化》(1951年)
《夜闌人未靜》(1952年)
《我們沒有結婚》(1952年)
《無需敲門》(1952年)
《惡作劇》(1952年)
《歐-亨利的客滿》(1952年)
《尼亞加拉》(1953年)
《紳士愛金髮女郎》(1953年)
《如何嫁給一個百萬富翁》(1953年)
《大江東去》(1954年)
《沒有像娛樂業那樣的事業》(1954年)
  《七年之癢》(1955年)
《公共汽車站》(1956年)
《王子與舞女》 (1957年)
  《熱情似火》(1959年)
《不合時宜的人》(1961年)
《瀕於崩潰》 (1962年)

參考資料
http://ent.sina.com.cn/s/2006-06-01/12261105617.html

甘迺迪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成長經歷
生於1917年5月29日,卒於1963年11月22日。畢業於哈佛大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指揮的魚雷艇被日本海軍擊沉,身受重傷,逃上敵後荒島,後來率領士兵歸隊。29歲競選眾議員獲勝,連任3屆(1947~1953)。在國會裡,他對內重視社會救濟和平民福利,對外反對共產主義,支持冷戰。對於杜魯門一度壓蔣介石與中共聯合的政策表示不滿。1953年他進入參議院,正值麥卡錫反共運動盛行之時,大批聯邦公務人員以同情共產黨的罪名遭到清洗,甘迺迪對此並無異議。1956 年寫成《勇敢者傳略》一書出版,獲得普利茲獎。50年代後期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委員;力主擴大援助非洲和新獨立國家。他的政治觀點逐漸左移 ,在民主黨內的聲望也逐步提高。1958 年連任參議員,1960年1月宣布競選總統,以微弱多數擊敗共和黨候選人尼克森,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他執政1037天,任職開始就遇到美國入侵古巴遭受慘敗的事件。1961年6月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在維也納會談 ,以強硬 態度對待蘇聯要與東德單獨簽訂和約的威脅。1962年10月發現蘇聯在古巴設定飛彈,他下令對古巴施行封鎖,迫使蘇聯撤出飛彈裝置。10個月後,美、蘇、英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甘迺迪組織拉丁美洲爭取進步同盟與和平隊。他提出的大量削減所得稅的立法以及擴大人權的立法,卻推遲到他死後才得以通過。1963 年11月,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遇刺身亡。
甘迺迪家族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惟一的“皇族”。人們這樣認為並不是由於甘迺迪家族的財富和政治地位,而是因為圍繞在這個獨特家族周圍的高貴榮耀。從“二戰”時的一個海軍軍官,到成為美國歷史上第35任總統,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是這種榮耀的化身。甘迺迪廢止了種族隔離制度,建立了和平軍隊,並成功解決了古巴飛彈危機。不幸的是,甘迺迪於1963年11月在達拉斯遇刺身亡。作為一個充滿精力、富於吸引力的總統,他無疑是美國精髓的代表。

參考資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413.htm

里根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里根是作為美國第四十任總統而為世人所熟知的,但他最初只是一個電台播音員和一位好萊塢電影演員。在他首次入主白宮後不久,便遭到瘋狂的朱迪.福斯特影迷的刺殺,而刺客刺殺總統的惟一理由,僅僅是希望引起朱迪.福斯特的注意。逃過一劫後,里根開始全力對付蘇聯。有人認為,正是里根的“星球大戰計畫”,使蘇聯被軍備競賽所拖垮,最終導致了冷戰結束。在美國逐漸轉向重商主義的年代後,里根一直試圖向世界表明:美國就是世界的中心。

相關連線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81.htm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國小說家, 生於1899年7月21日。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做過救護車司機,還是西班牙內戰和二戰期間的戰地記者。他的幾部著作描寫了自己作為一個美國人在20世紀二十年代流亡的經歷、在非洲打獵的體驗以及在古巴海邊釣魚的感受。精煉直截的文學風格成為他的商標。海明威的作品贏得過普利茲獎諾貝爾文學獎。他最終選擇用自殺結束生命。他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巨匠之一。
部分作品
《太陽照樣升起》 (1926年)
《沒有女人的男人》(1927年)
永別了,武器》 (1929年)
《午後之死》(1932)
非洲的青山》(1935)
《吉力馬札羅的雪》(1936年)
《有的和沒有的》(1937)
《喪鐘為誰而鳴》(1939年)
過河入林》(1950)
《老人與海》(1952)
《流動宴會》 1964年)

相關連線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32.htm

蘭克•西納特拉 (弗蘭克•辛納屈)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Frank Sinatra
出生日期 1915-12-12
出生地 Hoboken, New Jersey, USA

弗蘭克-西納特拉是最受人歡迎的美國歌手。在他還是一名體育記者的時候,他開始選擇將歌唱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1942年開始了獨唱生涯。他的歌曲感情真摯,極受樂迷的歡迎。後來,西納特拉薩米-戴維斯迪恩-馬丁卓依-比紹普以及皮特-勞福特一起,成立了一個娛樂組織“老鼠帕克”。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演藝人士,西納特拉有理由成為美國人的精神偶像。
個人榮譽
1945年為雷電華公司主演的有關反種族歧視的短片《我住的房子》,獲奧斯卡特別獎。1953年以影片《亂世忠魂》獲第26屆奧斯卡男配角金像獎。1955年主演《金臂人》一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提名。

相關連線
http://baike.baidu.com/view/618358.htm

詹姆斯-迪恩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詹姆斯-迪恩頗具代表性地演出了一代人迷失方向的痛苦心態,他的穿著——T恤衫、皮夾克和牛仔褲如同搖滾樂一樣成了一代青年文化的標誌. 他是好萊塢反叛、冒險的鼻祖和偶像。他的危險眼神和野獸性格是他誘人的主要元素。他是浪漫、不知疲倦和永遠年輕的代表。
詹姆斯-迪恩在加利福尼亞學習表演和法律時,偶然在一個電視節目中表演了一次,便走紅起來,隨後他離開加利福尼亞去了紐約,在百老匯名聲大噪。他輕柔自然的表演打動了華納兄弟娛樂公司,他們與迪恩簽了拍電影的協定。到1955年車禍去世之前,他一共演出了3部影片,其中兩部是在迪恩死後才開始放映。《伊甸園以東》《沒有動機的叛變》《巨人》贏得了廣泛的好評,讓美國人首次看到了“另一種風格”的表演。藝術家沃赫爾•安迪稱,迪恩“是我們那個年代被損壞卻又美麗心靈的代表”。

麥可-喬丹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成為麥可-喬丹式的人物,是所有美國人的夢想。麥可.喬丹來自紐約的布魯克林區,後來進入北卡羅萊納大學學習,在那裡,他的籃球天賦開始顯現。加盟芝加哥公牛隊後,喬丹率隊6次獲得NBA總冠軍,5次贏得最有價值球員(MVP)的稱號。兩度宣布退役,又兩度宣布復出,最終於2003年從華盛頓奇才隊退役。據估計,截止2002年,飛人喬丹的財產總數為4億200萬美元。喬丹是美國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

馬丁-路德-金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1483~1546) :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新教路德宗創始人。
馬丁-路德-金是個極其聰明的學生,在演說方面也很有天賦,小時候就立志要成為一個牧師。在考入莫爾豪斯大學後,他選擇了克魯澤神學院。在聽說了有關印度英雄甘地的故事後,他為甘地的和平抵抗方式著迷。 黑人羅薩-派克斯在公共汽車上拒絕讓座給一個白人,馬丁公開支持羅薩,他也因此成了種族主義者的目標,他的房子還因此而被炸毀。但這絲毫沒有嚇倒馬丁,他繼續為廢除種族隔離制度而四處奔走。他積極倡導民權運動,呼籲美國轉變歧視黑人的觀念。1968年被暗殺。
相關連線
http://baike.baidu.com/view/81775.htm

約翰•韋恩

十大文化偶像(美國)十大文化偶像(美國)

John Wayne
生日:1907年3月26日
星座:
國籍:美國
地域:歐美
身高:194cm

成長經歷
約翰•韋恩(John Wayne),1907年5月26日生,原名馬里恩•莫里森,父親是一名藥劑師。因為父親肺病的關係,韋恩童年時候全家從愛荷華州遷到了氣候相對溫暖的加州南部,父母嘗試在莫哈韋沙漠中經營農場,但最終失敗收手。全家又遷到加州的格倫戴爾,馬里恩幫助父親送藥、賣報,貼補一家人的生活。那時候,韋恩養了一條名叫“公爵”的硬毛雜種狗,後來“公爵”成了韋恩的綽號。學校里的韋恩,不僅學習成績好,橄欖球也打得棒。後來以幾分之差落選安納波利斯某大學後,韋恩靠橄欖球獲得的獎學金到USC讀書。假期打工期間,韋恩意外結識了好萊塢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不久開始扮演一些小的角色,並改名叫約翰•韋恩。
1930年,韋恩參加了第一部影片的拍攝,這就是《沒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後來,韋恩先後出演了70部低成本西部片和冒險片,但演技上一直未能實現突破。直到1939年,約翰•福特請他主演《關山飛渡》 (Stagecoach),才使他脫穎而出,從此成為電影明星。韋恩一生共參加了近250部影片的拍攝,其中許多是史詩大片。
1942-1943年,韋恩還參加了電台連續劇《The Three Sheets to the Wind》的演出。1944年,韋恩協助一家右翼政治團體創立了電影聯盟,後來成為該聯盟的總裁。韋恩在政治上持保守態度,這在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邊城英烈傳》(The Alamo)中有明顯反映;韋恩還有一副愛國熱腸,這一點在他合作導演及主演的《綠色貝雷帽》(The Green Berets)中可見一斑。1949年,韋恩憑《血戰琉磺島》(Sands of Iwo Jima)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並最終靠在《大地驚雷》(True Grit)(1969)扮演的獨眼龍Rooster Cogburn如願封帝。1979年,韋恩還獲頒國會金質獎。韋恩最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可能是他在福特騎兵三部曲-- 《要塞風雲》(Fort Apache)(1948),《黃巾騎兵隊》(She Wore a Yellow Ribbon)(1949)和《邊疆鐵騎軍》(Rio Grande)(1950)中所塑造的角色。
進入老年之後,韋恩長期被健康問題所困擾。1964年9月,因為長了癌瘤左肺被切除;1978年3月,做過一次心臟瓣膜復原手術;1979年1月,胃被切除。1979年6月,韋恩因病去世。
韋恩是那個年代所有美國人的化身:誠實、有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