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中藥名】 北點地梅
【蒙藥名】 達鄰一套布其( 《四部醫典》 )
【別名】 雪山點地梅、鴉日木湯
【學名】 Androsace septentrionaIis L. [報春花科]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主根細長,支根較少。葉全部基生,呈蓮座狀,倒披針形或狹菱形,長0.3—4厘米,寬l—8毫米,先端漸尖或鈍尖,基部漸狹,無柄或下延寬翅狀柄,通常中部以上葉緣具稀疏鋸齒或近全緣,上面及邊緣被短毛和分叉毛,下面近無毛。花葶直立,高3—30厘米,花葶和花梗都被分叉毛和短腺毛;傘形花序具多數花,苞片條狀披針形,長2—3毫米;花梗細,長1.5—6.7厘米;萼鍾狀,5淺裂,中脈隆起,花冠白色,壇狀,5裂,徑3—3.5毫米,花冠筒短於花萼,長約1.5毫米,喉部緊縮;雄蕊5,著生在花冠筒上部,與花冠裂片對生,花絲極短;子房倒圓,錐形。蒴果倒卵狀球形,頂端5瓣裂;種子多面體形,棕褐色,種皮具蜂窩狀凹眼。花期6月,果期7月。
【生境】
生於草甸草原、溝 草甸、山地草甸、林緣及水邊草甸。
【分布】
興安北部、嶺西、科爾沁、陰山、陰南丘陵、賀蘭山、龍首山。我國東北、西北及西藏:蒙古、朝鮮、蘇聯、歐洲及北美也有。
【產地產量】
呼倫貝爾盟、興安盟、赤峰市、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以呼倫貝爾盟、阿拉善盟產量較多。
【入藥部分】
全草入藥。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泥土,曬乾備用。
【藥材鑑別】
性狀 主根較細,直徑0.5—2毫米;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支根或支根痕;質稍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葉多破碎.完整者呈倒披針形、條狀倒披針形或狹菱形;表面黃綠色;質脆,易碎。花葶長短不一,直徑約l毫米;表面黃綠色或上部黃綠色下部暗紫色;花冠壇狀,白色;有時可見頂端5瓣裂的蒴果,呈淺橙黃色,內含種子多數。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從全草中分出十一種三萜甙類,分別為:Androseptosides A、B、C、D、E、F、G、H、I、K和L。其中Androseptosides E、F、G和H含量較高,Androseptosides E和G的甙元為齊墩果酸,而F和H的甙元為報春花素,後四種甙均含有相同的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但其比例不同。全草總皂甙含量3.5—4.0%。本品還含有懈皮素、山奈酚、芸香甙和咖啡酸。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辛,性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蒙藥味苦,性寒。清熱,燥“希日烏素”,治傷,消腫,生津。
【主治】
中藥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偏正頭痛,跌扑損傷
蒙藥治跌扑損傷,骨蒸癆熱,關節疼痛,病後體虛。
【用量用法】
中藥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患處。
蒙藥多入丸散劑。
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
點地梅屬,報春花科,約100種,分布於北溫帶,我國約60種,產西北和西南,他處少見。一年生或多年生、矮小草本;葉各式,全部基生或鏇疊狀排列於枝上;花小,白色或紅色;萼5裂;花冠高腳碟狀或近輪狀,管短於萼,裂片5,喉部有環紋或有摺與裂片對生;雄蕊5,內藏;子房球形,花柱短;蒴果卵狀或球形,5裂。本屬和Primula屬很相近,惟冠管短於花萼,且於喉部收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