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是北冰洋海岸與泰加林之間廣闊的凍土沼澤帶,總面積1300萬平方公里。它最大特點是有一層很厚的永久性凍土,厚達488米,最厚可超過600米。所以北極苔原也可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高原凍土帶一起通稱為凍土帶。

概述

(圖)北極苔原北極苔原

北極苔原的大部分處於北極圈內,只有加拿大的哈德孫灣及阿拉斯加西海岸可以延伸到北緯55o的中高緯區域。苔原氣候屬荒漠氣候,年降水量僅200毫米,與中國黃土高原等乾旱地區差不多。但如果夏季時乘飛機越過苔原上空,你會驚奇地發現苔原地帶竟然水網交錯,密布湖泊與沼澤,水面積顯得遠比陸地多。水面上水鳥嬉戲,土地上百花盛開,宛然一片水鄉澤國景觀。這主要是由於氣溫低,水分蒸發慢。且地表以下幾厘米就是永久凍土層,阻止了正常的滲漏排水。等到冬季,整個苔原都被冰雪覆蓋,一片荒涼。

苔原南界的植物每年生長期約90天,北界的生長期僅僅20天,再向北,北冰洋腹地島嶼上的地衣每年只能生長1~2天,或根本不長,而持續保持冬眠直到某一個“好年頭”到來。極區的一些顯花植物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例如30天,完成開花、結籽等繁殖周期,而另一些植物則能把繁殖周期延長到2~3年,今年開花明年結籽。可見與低緯度相同種屬相比,這些植物在適應寒區環境的努力中要么儘量縮短,要么大大延長原有的生命周期。

(圖)北極苔原北極苔原

泰加林帶是從苔原南界樹木線開始向南1000多公里寬的北方塔形針葉林帶。泰加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森林類型。在南界,樹木每年的生長期可達150天。泰加林帶的南北界隨全球10~100年尺度的氣候變化而移動。泰加林帶的南界剛剛進入中國黑龍江北部邊境地區,大概由於近幾十年氣候變暖,泰加林目前正在漸漸退出中國。

在環北極的苔原帶和泰加林帶上,發育著許多世界著名的河流。如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鄂畢河、勒拿河。加拿大高平原區的馬更些河是北美洲北極區最大的河流。這些巨大的河流不僅向北冰洋注人大量富含營養鹽的淡水,也為北極地區的採礦業、加工工業及居民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力資源。

生命

(圖)北美馴鹿穿越北極苔原北美馴鹿穿越北極苔原

與南極大陸不同,北極的生命活動非常活躍。有900種顯花植物,上百萬隻北美馴鹿,數萬頭麝牛,上千隻一群的北極兔,峰年時每公頃多達1500隻的旅鼠。北半球全部鳥類的1/6在北極繁育後代,而且至少有12種鳥類在北極越冬。在河流三角洲、苔原湖泊及水池草葉中,可以見到長尾鳧、赤頸鳧、短頸小野鴨、斑背潛鴨、鵲鴨、秋沙鴨、黑鳧、雪鵝等。在山坡高地有北極雷烏、貓頭鷹等。渡鴉、海雀、北極燕鷗和黑冠蒼鷺在天空飛翔,灰熊、北極狐、北極狼在苔原草甸上巡遊,茴魚、北方狗魚、灰鱒魚、鯡魚、胡瓜魚、長身鱈魚、白魚及北極鮭魚在河湖中嬉戲。在北冰洋廣闊的水域中還有上百萬隻各種海豹,20萬頭海象,數千頭角鯨和白鯨,20000隻北極熊。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是,北極地區生活著至少已有上萬年曆史的當地居民——愛斯基摩人、楚科奇人、雅庫特人、鄂溫克人和拉普人等。

在長期的演化過程中,北極的生命與南極的生命一樣學會了與白色環境協調適應的本領。麝牛在-40℃氣溫下悠然自得地尋找埋在薄雪下的植物殘莖。北美馴鹿群則在泰加林帶北側躲過嚴冬,春天再重返苔原。苔原夏季的融冰土層不足50cm,落葉松和針木卻可順利生長,因其根可深深扎入永凍層,為抵禦狂風,都很矮小,有些甚至完全匍伏生長,如爬地柳(北極柳樹)、黑魚鱗松等。寒冷北極的樹木生長得很慢,在泰加林與苔原交接地帶,2米高的樹木可能已超過300歲。苔原的許多地衣、苔蘚,甚至顯花植物在0℃以下的環境中照樣可以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乾物質積累)。科學家發現某些地衣在-20℃時仍可生長,一些苔蘚在-10℃時就能繼續生長,甚至連山酸模、爬地杜鵑、冰川笆莨等顯花植物亦能在-5℃時保持生長勢頭。

生態系統

在北極苔原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稀少,營養結構簡單,其中生產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地衣來維持生活。假如地衣受到大面積損傷,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

科學家表示,由苔蘚、地衣和漿果植物構成的北極苔原生態系統正在逐步讓位於灌木從和北方森林。最近的研究發現,與全球變暖有關的主要事件,包括永久凍土帶不斷消融引發的火災以及塌坡,正是北極苔原消失的“幕後推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