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嚴格
北京交通大學(北方交通大學)圖書館創建於一九零九年。隨著歷史的變遷,館舍已有三代:第一代館在市內李閣老胡同。當時存書很少,稱圖書室。後來在校門東側蓋了一座兩層小樓,書籍有所增加,改稱圖書館。抗日時期,學校南遷,圖書館藏書有較大散失。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北平,圖書館也相繼恢復。
解放後,鐵道部調撥平津鐵路局、華北交通公司交通學院及關庚麟辦私立鐵路大學藏書若干冊,規模有所擴大。
一九五一年,學校遷至現址,於是誕生了第二代館,面積為2353平方米。一九五三年京哈兩院合併,館舍增為4135平方米,館藏增加到31萬冊。
館舍分布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目前有兩座館舍,主校區為第三代館舍,東校區分館為原電利專科學校圖書館,現館舍總面積為1,3515平方米。圖書館設有2個大開間學生自習室,2個電子閱覽室,學生用機約290台,具備閱覽座位約2100席。
館藏資源
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以本校特色學科鐵路交通為文獻特色,同時注重工、管、經、理、文、法、哲等多科性文獻收藏:總量為268餘萬冊:紙本資源總量為135餘萬冊,電子圖書等電子資源22萬餘冊,網路資源等累計約110萬餘冊。擁有IEL、ISTP、SDOS、PQDD、EI、WorldRailway等中外文資料庫140餘種,擁有網路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1.8萬餘種,學位論文全文7.6萬餘篇,外文會議錄、標準全文2.3萬餘冊。
圖書館文獻資源特色突出,收藏有較豐富、珍貴的鐵路交通運輸文獻,如:清末郵傳部第一次路政統計表、第一期交通官報;1911年起交通部各鐵路線職員錄;鐵路各線建設紀要;借款契約、鐵道會計、鐵道法規,以及195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中國長春鐵路移交檔案等。
圖書館全面收藏了校博碩士論文,並自2003年起收藏優秀本科生畢業論文,2004年起全面收藏本科生畢業論文。隨著數字圖書館的深入建設,圖書館已建成具備8萬條數據、8千餘篇全文的鐵路交通運輸特色資料庫。
經過努力,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品種日趨豐富,已基本形成多品種、多類型、虛擬與實體館藏相結合、信息資源與學科發展相一致的特色鮮明、多元化文獻信息資源體系。
網路資源
圖書館作為學校校園網上的節點,主幹頻寬千兆,桌面頻寬百兆,學校校園網上的萬餘台計算機均能24小時全天候對圖書館資源的檢索和訪問使用。
2004年圖書館更換集成管理系統為世界一流水平的以色列ALEPH500集成管理軟體。該軟體基於UNICODE的多文種支持能為用戶提供近20種接口語言的選擇,同時能提供網上書刊預約、續借、催還等互動性服務。
同年圖書館還在國內首家選用了世界一流水平的圖書館學術信息門戶系統MetaLib軟體和原創的開放連結服務系統SFX軟體,將圖書館已有的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和電子資料庫以及網上大量免費資料庫資源通過該平台整合,實現多種資源的一站式檢索,並從學科範圍、獲取方式、資源類型、使用對象等多角度為學校師生提供動態學科導航。
總之,在學校的支持下,通過十五期間的大力建設,圖書館的自動化、網路化水平和管理手段躍上了新的台階。
場館服務
為充分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圖書館一周開館7天,每周開館時間達98小時。圖書館推行開放服務模式:閱覽室實行藏、閱一體的超市化服務,流通書庫實行借閱一體的開架服務。並自2003年起,分別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等國內近四十家圖書館建立了館際互借關係,提供館際互借服務。
為培養讀者的情報意識和檢索文獻能力,圖書館在全校範圍開展了對學生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信息素質教育,開設了文獻檢索課,聽課人數和學時數在全國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中名列前茅。同時還開展了各類資料庫的專題講座和培訓和查新等服務工作。
為營造書香校園,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北京交通大學圖書館自2003年起,聯合校團委、宣傳部、人文學院等單位共同開展“書香杯”讀書徵文活動,引導大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徵文在學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如學校領導所指出:圖書館的“書香杯”活動作為學校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是一個展現北京交大德育建設風采的知名品牌。同時,圖書館還每年舉辦“文化周”活動,開展“還書促進日”、中外文書展等各種展覽和培訓講座,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薰陶,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校領導對於“圖書文化周”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它是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充滿活力的、富有北京交通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的重大舉措。
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75人,擔負著為全校讀者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重任。其中大學本科學歷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40人,占全館人員的53%。其中碩士研究生15人、博士1人,占全館人員的21%。
以服務求創新、以特色求發展,圖書館將圍繞學校發展戰略目標,協調“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四大要素,努力打造適應研究型大學需求的以鐵路運輸為特色的文獻信息平台,為把圖書館建設成為滿足學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與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地位相適應的開放型、與國際接軌、功能齊全、運行高效的現代圖書館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