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於現在吉木薩爾縣城北二十公里處。遠在兩漢時期,這建有金滿城,是當時西域的車師後國王庭所在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北庭故城北庭故城

北庭故城位於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以北約10公里處,是唐代設立的北庭大都護府所在地,也是目前天山以北遺址之一,1988年2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遺址南北長1500米,城牆殘高約7米,寬約5米,它是在漢代金滿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

北庭故城曾經雄峙於天山北麓六百年,在十四世紀中期開始衰落,毀滅於十五世紀前期的戰火之中。[北庭故城]略呈長方形,周長約五公里,現在留存殘垣斷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見。北庭故城曾出土了唐代銅獅和玉石鎮紙等大批文物。

壁畫內容多反映佛教故事,還有高昌回鶻王室供養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佛寺正殿中央的佛殘高約10米。北庭西大寺建於公元10世紀高昌回鶻時期,毀於明初戰火。

歷史變遷

初為車師後部,漢設金滿;突厥建可汗浮圖城;唐置庭州,駐北庭大都護府;高昌回鶻時稱別失八里,為夏都;元別失八里行尚書省、宣慰司、元帥府等均駐此。元亡,漸荒廢。城址現存內外兩重,平面均呈不規整長方形。內城居外城中部略偏東北。外城牆周長4596米,內城牆周長3003米。夯築。內外城牆均見馬面、敵台、角樓、城門。外城北門仍存瓮城。城外有護濠。北牆外側,有羊馬城。主城內建築遺蹟均遭嚴重破壞,外城殘存建築基址7處,內城殘存5處。兩處基址周圍採集到陶佛像殘塊,蓮瓣紋、瓔珞紋殘片等,當為佛寺遺存。遺址內曾發現過唐金滿縣殘碑,唐元兩代佛教造像碑碣,唐蒲類州印及石獅、刻花石球、瑞獸鸞鳥銅鏡,大量開元通寶、乾元重寶等唐代錢幣,大量建築材料如陶質下水管道、素麵長方磚、素麵方磚、聯珠紋、聯珠蔓草紋方磚,筒瓦、板瓦,蓮瓣紋瓦當,其形制、大小、顏色及紋飾均與唐朝東西兩京城出土建築材料相同。外城建於唐朝初年,內城建於高昌回鶻時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特色

北庭故城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池之一,位於現在吉木薩爾縣城北二十公里處。遠在兩漢時期,這建有金滿城,是當時西域的車師後國王庭所在地。唐代發展成為天山北麓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曾有重兵駐守;公元七一二年設定北庭都護府,以此地為治所,統轄北疆廣大地區,所以稱作北庭。宋代此城為高昌王的行宮,元代為別失八里帥府。

北庭故城曾經雄峙於天山北麓六百年,在十四世紀中期開始衰落,毀滅於十五世紀前期的戰火之中。略呈長方形,周長約五公里,現在留存殘垣斷壁,但官署和街市依稀可見。北庭故城曾出土了唐代銅獅和玉石鎮紙等大批文物。

“西大寺”坐落在北庭故城以西約70.5米,東西寬43.8米,正殿殘高14米多。東面有一尊殘長13米的睡佛,頭北腳南,睡態安詳,還有一幅大型《分舍利圖》壁畫,保存完好。正殿東側15個佛龕已修整好,每窟都有佛像,壁畫。龕內佛像,大小與真人略同。

壁畫內容多反映佛教故事,還有高昌回鶻王室供養人像及其生活,出巡等。佛寺正殿中央的佛殘高約10米。北庭西大寺建於公元10世紀高昌回鶻時期,毀於明初戰火。

北庭都護府故城是新疆的一座歷史名城。從漢代的金滿城算起已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盛唐時期,是天山以北軍政中心,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西寺是北庭都護府的附屬建築之一,是唐、宋、元時期的一座佛寺遺址,高昌回鶻的王室寺院。明朝洪武年間,因別失八里(北庭)的察合台汗和高昌王進行聖戰,強迫宗教更替,西佛寺被毀。

西佛寺平面為南北長方形,殘高14.30米,地面以下是夯土台基,地面以上全部用土坯砌築。南面是庭院,配殿、僧房、庫房建築群,北部是正殿,東、西、北三面外側各有上下三層洞窟,殿窟中均有塑像和壁畫。塑像有佛、菩薩、羅漢、天王、獅子,壁畫有千佛、菩薩、供養比丘像,護法和經變故事等。畫中有回鶻文和漢文題記,是研究新疆古代宗教、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和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文物保護價值。

令人痛惜的是由於年復一年的風雨剝蝕,使高大壯觀的佛寺土墩越來越矮小,現在頂部已不存在,因佛寺西臨河壩,東、南、北三面濠溝環繞,地下水位高,且含鹽鹼,經長期浸蝕,使夯土和土坯為主的佛寺基礎並塑像、壁畫直接潮解,受損嚴重。另外,由於已考古挖掘的佛殿、洞窟保護設施簡陋,且年久失修,有的殿窟已裂縫,即將坍塌。致使有些塑像腐蝕和精美壁畫脫落褪色,加上人為的因素,如“文革”期間或之前有些殿窟的塑像被毀壞,造成了不可彌補的重大損失,有關專家、學者和許多遊人深感惋惜和遺憾。佛寺的保護修繕,已經到了十分緊迫、刻不容緩的地步。

近年來,前來旅遊的區內外客人很多,當地政府投資在西佛寺周圍修了圍牆,文物部門派專人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因地方財力有限,只能修修補補,不可能解決整個問題。

文物古蹟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北庭都護府故城”和西佛寺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維護祖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證,做好古蹟的保護修繕和開發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地理位置

北庭古城位於吉木薩爾縣城正北12千米處。古城規模宏大,略成長方形,分內外兩城,像個巨大的“回”字。

考古發現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隊經過十幾天的發掘,終於用出土文物證實:北庭故城外城牆系唐代按唐代建制所建。

歷史資料表明,北庭故城在唐代時最為繁盛,從庭州到北庭都護府,再到北庭大都護府,它的級別不斷提升,管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最終成為天山北麓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主持此次考古發現的巫新華博士說:“我們發現,北庭故城外城牆是唐代平地建起的,因為我們在唐代的文化層里發現了一枚開元通寶錢幣,這有力地證明:北庭故城外城是唐代所建。而在城牆上一層層的夯土痕跡十分清晰,這又完全符合唐代建制。城市規模等與唐代一些大都市是一樣的。”

在施工現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員蔣忠心表示:“從目前發現的情況看,北庭故城從建城形制、施工工藝、所用工具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唐代建制,說明在那個時代,這裡就與中央王朝的聯繫十分密切。在這片遠離中原政權的天山北麓地區,統治著這么大一片國土的最高統帥部門所在地,處處顯示出大唐的威嚴與繁華,確實很了不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