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在上山8公里處,遠看一幢尖聳入雲的別墅,就是北崗的攬雲射月樓,遠看此房酷似利劍,山若彎弓,有如張弓待發,月夜望去,寒氣逼人,有刀光劍影之感。特點
雞公山的大門,現在的檢票口——寶劍山口,傳說,明末起義將軍張獻忠兵敗雞公山把隨身寶劍插入此處,發誓不報此仇不取此劍,數年後,此劍沖天而出,此地得名寶劍山。
從寶劍山口往上50米就是小教堂,這個房屋的結構形狀是一個“十字”形。美中不足的是樓前的尖塔已被拆除,建於1907年,為當時雞公山基督教活動中心,後為教會區,信義教及其它宗教做禮拜的場所。各國教徒、傳教士安排順序,分別用英、中、瑞典、挪威四種語言進行祈禱。當時情景十分壯觀,真可謂“鐘聲數點散晨鴉,禮拜堂前日影花。東嶺西溪人絡繹,喃喃都頌耶和華。”雞公山基督教教派林立,為了統一起見,還成立了“基督教雞公山北溝協會”。當時的教派有美國信義會、法國福音、挪威天主教、兄弟會、女信義會等等。各位遊客,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美國大樓(現在是管理區的辦公樓),美國大樓建於1914年,是雞公山上當時的美文學校,1920年改建成“新大樓”,仍為美文學校校舍。該樓分三層,一層為餐廳,二、三層分別為男女宿舍。樓體為石木混合結構。平面呈“槽鋼”形,兩翼和中間均衡。正面為券形廊柱,中間門廊突出牆外,長寬各3米餘。前面兩角各並列兩根圓石柱支撐。一層平拱,二層券拱,三層為兩個突拱。頂部築一圓形小塔,高於背後和兩翼,直刺直天,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一亭亭玉立的門廊,既有韻律性,又給人以歡快、浪漫之感。
瑞典大樓
是瑞典人於20世紀20年代中期興辦瑞華學校,校址設在今鐵路療養院球場處,校舍為三層草頂樓房。約在1926—1930年間建成瑞典大樓,作為瑞華學校校舍,專門吸收長江中下游洋商子女就學。此樓含地下室共四層,外形美觀、別致,頗有異國風味。地下室作餐廳,二、三層作宿舍,一層作教室。日軍侵占時遭到破壞,50年代初修復,現為鄭州鐵路工人療養院。樓平面呈“工”字鋼形,南牆面為青色料石砌築,石木結構,中為四面坡屋頂。屋頂開有“虎頭窗”,均以坡度較陡的白鐵屋面作閣樓層的牆體,樓中部前後均設有2米餘的石券廊。廊內兩排教室為青磚結構,其間設有通道,寬敞明亮。此樓巍峨壯麗,典雅和諧。從瑞典大樓往北崗上坡走,在部隊管轄區大門旁側有一建築是“大教堂”,由於小教堂容納不下太多的信徒,1913年建成了大教堂,它是昔日駐山教徒們團體祈禱的專用廳堂。
北崗別墅群
是昔日教會區的腹地。建築年代較早,在1904年—1918年間就已形成,到1925年所有建房的地基全蓋滿了別墅樓閣。李立生、施道格、馬丁遜三位傳教士的住房都建在這裡,目前僅存遺址。此區現有別墅70餘幢,30000平方米,其中有新建別墅30餘幢約12000平方米。廣州軍區療養院設在此區。從1981年起,撥出建設費用470萬元,翻修舊別墅40幢,大型護坡7處(用石200立方米以上),築砌大型地下蓄水池四個,容水近萬立方米。區內築水泥公路2.5公里,別墅之間的通道均用石料鋪砌。樓房周圍,遍植花木,一個樓亭交錯,路平徑幽、林深木秀、花艷草青的休養基地展現在北崗,使“雲中公園”錦上添花。1964年,葉劍英元帥、陳再道將軍曾在此區指揮部隊軍事大比武。昔時,葉劍英元帥曾住過“漢協盛”別墅,這幢別墅又被稱為“將軍樓”。朋友們,大家看其北側這幢別墅就是典型的北歐合掌式建築,是剛才我們在盤山公路8公里處看到的攬雲射月樓,它的特徵是矮牆、大屋蓋、坡屋面、屋頂設有老虎窗(氣窗),利用坡屋面和氣窗組成屋頂房間,雞公山的別墅大都屋頂陡峭、開窗較多、有地下室、壁爐、木質地板(防潮有彈性),大部分均有通風走廊,獨屋獨房,自成一體,還有護坡、水井、廁所、廚房、草坪、花園、活動場地等配套設施,主要是因為雞公山氣候濕潮多雨,這種設計便於防潮、防雨、採光和通風,並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雞公山的建築歐美格調顯著,但有些地方也融入了中國文化在裡面,就拿台階來說吧,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它運用了中國的“九九數列”,每九級為一段,兩階段之間有一平台。很多別墅附近都栽有臥龍柏和梧桐寓意“龍鳳寶地”。
“巨人峰”,就是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臥像……,那寬寬的就是額頭,那高高的是鼻樑,遠遠望去,巨人躺在那兒,安靜慈祥,特別是日出前的朦朧之際,站在北崗遙看巨人峰,你就會想起一首歌“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偉人沒有到過雞公山,但此景也絕非牽強附會,仔細欣賞,他的美就在這似象非象的神韻之中。再朝下看,兩山谷底有一巨石,就是將軍石,遠遠望去也隱藏不住他的雄偉險峻和非凡的氣勢。那巨石南北長7米,東西寬4米,高6米有餘,體積168立方米。北側上方有一險石,體積約8立方米,系主體劈裂,形狀奇特。史載:公元1642年寒冬,李自成揮師南下,曾手執寶劍站在石上閱兵,故此石得名將軍石。
下面是籬笆寨。籬笆寨位於北崗北端,是雞公山的最高點,海拔811米。該峰頂部平緩,周圍森林茂密,形似籬笆。站在峰頂向西,可俯視山下來往穿梭的汽車、火車和美麗的田園風光;向東可環顧大東溝的白沙關,一個個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的山村,歷歷在目;南望,中心區的別墅群,似秀麗而繁華的山城;西面,阡陌縱橫的田園,青堂瓦舍的村莊。遠處有一塔為森林防火塔,從籬笆寨往回走約兩百米處的一個小山坡上,是西人公墓,山上的外國人死後大多埋葬於此,約有20多人,現存有兩塊石碑,一塊為本遜的墓碑,另一塊碑上刻有“耶穌將我高高舉起”(升入天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