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港濕地

北大港濕地

北大港濕地,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東南部,距渤海灣6km,地理坐標為北緯38。36~38。57,東經117。11一117。37。濕地包括北大港水庫、沙井子水庫、錢圈水庫、獨流減河下游、官港湖、李二灣和沿海灘涂,濕地總面積44240m2。約占大港區面積的39.7%,是天津市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

簡介

北大港濕地北大港濕地

北大港濕地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東南部,濕地總面積44240m2 ,是天津市面積最大的“濕地自然保護區”。這片面積約占濱海新區面積1/7的濕地每年都是亞洲東部候鳥南北遷徙中的重要一站。面積占到大港面積1/3。北大港濕地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劃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部分,不同的區域劃分也有相應的開發尺度和保護等級的規定。

北大港水庫就是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又是大港城區與大港油田的天然分界,而現在這塊濕地的核心區域還同時充當著工業生產污染“過濾池”的作用,調解著大港整個生態系統和地區小氣候,再加之大港濕地公園的建設,建立在大港生活區和工業區之間的生態屏障已漸漸成形。同樣在漢沽也有一片濕地,漢沽濕地屬於古海岸濕地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天然濕地,也就是海塗、河流、沼澤和荒草地。另一種類型是人工濕地,包括鹽田、坑塘、溝渠,包括高莊水庫營城水庫。境內渤海海岸線長28.5千米,薊運河長28千米,境內濕地面積達到49.38萬畝,約占漢沽面積的74.8%。

地理特徵

北大港濕地北大港濕地

大港區地形由海岸和退海岸成陸低平淤泥組成,河流縱橫交錯,坑塘窪淀多,地下潛水豐富,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大陸型季風氣候,北大港濕地具有庫泊、灘涂沼澤、河流、淺海五個類型,保護區為海積、湖積平原,地面高程在3.88~5.08m。地勢低洼平坦,多靜水沉積。土壤主要有潮土和鹽土兩大類,以潮土分布面積為多。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211天。該濕地自然保護區是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

生態特徵

北大港濕地的鳥類北大港濕地的鳥類

國際濕地專家認為,天津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具有多類型濕地特徵,生態系統保存完整,有著良好的生物多樣性。根據國際濕地評判標準,專家對該濕地打分為0.996。北大港濕地有著豐富的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其中有國家I級保護鳥類6種,II級17種,涉禽每年途徑的頻率近800萬隻,水鳥種類達140餘種,占全國鳥類資源的三分之一。保護區內分布著兩棲、爬行、哺乳的野生動物20多種,魚類近40種,昆蟲類有6目80餘種,植物120餘種,浮游植物19種,浮遊動物13種,具有國際性濕地資源優勢。

動物保護資源

據考察統計表明,每年遷徙和繁殖的鳥類近100萬隻,其中有國家1、2級保護鳥類23種,有17種達國際“非常重要保護意義”標準。其中,東方白鸛全世界約有3000隻左右,北大港濕地發現有800餘只,實屬罕見。有軟體、甲殼、多毛類動物270種,魚類10多種,爬行類動物13種,哺乳類動物13種。昆蟲方面缺乏系統的調查,尤平等對北大港的燈下蛾類作了初步調查,計有90種。

植物保護資源

有浮游與水生植物110多種,其它植物120多種;保護區植被以沼澤蘆葦群落為主(約占60%),還有水蔥群落(約占2%),蘆葦、香蒲群落(約占5%),狐尾藻、苦草、馬來眼子菜群落(約占2%),狐尾藻、金魚藻、黑藻群落(約占3%),水稗子群落(約占5%),鹼蓬、角鹼蓬群落(約占5%),蘆葦、鹼蓬群落(約占15%),檉柳群落(約占3%)等的分布。在保護區周圍及壩堤上還有零散的人工喬木,以榆、槐等為主。

環境破壞

北大港濕地發現中毒鳥類屍體北大港濕地發現中毒鳥類屍體

2012年11月15日,藍天救援隊帶船從北京馳援,對東方白鸛在天津的棲息地——北大港濕地自然保護區“萬畝魚塘”水域進行全面搜尋,新發現60具鳥類屍體,為數天來發現鳥屍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一隻東方白鸛和一隻大天鵝。

2012年11月11日,東方白鸛中毒事件後,陸續有水鳥中毒身亡。東方白鸛主要以魚為食,但以素食為主的大天鵝的死亡,說明很可能連植物也被投毒。此前死亡的東方白鸛經檢測確定為農藥中毒,天津公安大港分局技術隊已經對濕地中一個“毒池”進行了取樣,提取了液體和池中雜物送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