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是指關於北京的未來城市規劃,將未來北京的發展目標定位於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並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是指關於北京的未來城市規劃,將未來北京的發展目標定位於: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並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概述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中心城用地規劃圖

北京歷史上有過6次《城市總體規劃》的大調整。上一次城市規劃是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的,時限設計為1991年-2010年。然而,離到期還有6年時間的今天,北京城市發展已經超出了當初設計的速度,朝著更為快速、健康、和諧的方向發展。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一改以往提了幾十年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定位,而將未來北京的發展目標定位於: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並首次提出“宜居城市”概念。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規劃指明了北京未來16年的發展方向,對人口、空間、交通、市政、綠化、舊城保護等各項重要問題做出了解答。

按照新規劃,到2020年,將發展新城11個,疏解中心城區壓力,北京總人口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而中心城區則控制在850萬人以內。並且新規劃提出在市域範圍內建設多個城市職能中心。

本次規劃在對新時期北京的發展進行全面規劃的基礎上,針對城市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著力突出新城規劃、交通與基礎設施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四個重點內容,同時對城市安全問題和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問題進行重點研究。

發展目標

國家首都 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將北京城市發展目標確定為“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

按照中央對北京做好“四個服務”的工作要求,強化首都職能;充分發揮首都優勢,進一步發展以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製造業為核心的首都經濟,不斷增強城市的綜合輻射帶動能力,提升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影響力;弘揚歷史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創造充分的就業和創業機會,建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宜居城市。創建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首善之區。

發展階段

202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

為了實現這些宏偉計畫,北京列出了未來發展的階段目標。

第一步:2004年至2008年,北京要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現代國際城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步:2009年至2020年,全面實現現代化,確立北京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國際城市的地位;

第三步:2021年至2050年左右,北京將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的城市,進入世界城市行列。

人口規模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中心城功能結構規劃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中心城功能結構規劃圖

2020年總人口控制在1800萬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到2020年,北京市總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年均增長率控制在1.4%,其中戶籍人口1350萬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來人口將占到450萬人左右。

根據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城鎮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在1600萬人左右,占全市人口比例90%左右,城鎮人口預計每年增加0.6%到0.8%。據介紹,200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為1456萬。在此基礎上,採用生態及水資源承載力法、就業崗位需求預測法、綜合增長率法等七種方法測算的基礎上,規劃提出2020年北京市人口規模規劃應控制在1800萬人左右。

按照新的規劃,還將引導人口在市域範圍內合理分布,通過疏散中心城的產業和人口,推進城市化進程,促進人口向新城和小城鎮聚集。預計2020年,中心城城鎮人口規劃控制在850萬人,新城城鎮人口約為570萬,小城鎮組團約為180萬人。在控制中心城規模的前提下,進一步疏解舊城人口,合理調整中心城內的人口分布。屆時,中心城中心地區約容納540萬人(其中舊城約110萬人),邊緣集團約270萬人,綠化隔離地區及外圍約40萬人。

空間布局

兩軸—兩帶—多中心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區域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區域空間結構規劃示意圖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對北京市的空間布局做了大的調整,提出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間格局,實施多中心與新城發展戰略,合理引導城市功能布局,努力構建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規律的結構布局,將全市各類分散的資源和功能整合到若干聯接區域的交通走廊上,實現城市的集約化發展。

規劃中的“兩軸”指沿長安街的東西軸和傳統中軸線的南北軸。“兩帶”指包括懷柔密雲順義通州亦莊平谷的“東部發展帶”和包括延慶昌平門頭溝房山大興的“西部發展帶”。“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市域範圍內建設多個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城市職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綜合競爭力。其中,包括中關村高科技園區核心區、奧林匹克中心區、中央商務區、海淀山後地區科技創新中心、順義現代製造業基地、通州綜合服務中心、亦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心和石景山綜合服務中心等8大城市職能中心區。

城鎮結構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圖

中心城—新城—鎮

在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的基礎上,北京計畫形成“中心城—新城—鎮”的市域城鎮結構,其中重點發展東部3個新城。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職能和重要經濟功能集中體現的地區。其範圍包括原規劃中心城範圍加上回龍觀與北苑北地區,面積約為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衛星城基礎上,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規模化城市地區,具有相對獨立性。新城共規劃了11個,分別是通州、順義、亦莊、大興、房山、昌平、懷柔、密雲、平谷、延慶、門頭溝。其中,北京重點發展的3個新城分別是位於東部發展帶上的通州、順義和亦莊,這3個新城將成為中心城人口和職能疏解及新的產業集聚的主要地區,形成規模效益和聚集效益,3個新城將共同構築中心城的反磁力系統

交通規劃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

公共運輸未來將占主導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確定,到2020年,北京交通結構趨於合理,公共運輸成為城市主導客運方式,出行的選擇性增強,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緩解和改善。

預計到2020年,北京市全市民用機動車擁有量將達到500萬輛左右,全市出行總量將達每天5200萬至5500萬人次。中心城市公共運輸出行占出行總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軌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擔的比重占公共運輸的50%以上。

據介紹,北京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以公共運輸為主體、軌道交通為骨幹、多種運輸方式相協調的綜合客運交通體系。屆時,由捷運、輕軌、市郊鐵路等多種方式組成的快速軌道交通網將覆蓋中心城範圍,並連線外圍的通州、亦莊、順義、大興、房山、昌平等新城,最終形成19條線路、570公里左右的軌道交通網路。

城市環境

2020年生態城市成型

堅持生態保育、生態恢復與生態建設並重原則,將北京建設成山川秀美、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

根據規劃,2010年以前為生態城市起步階段,2010年——2020年為生態城市成型階段。規劃明確劃定禁止建設地區、限制建設地區和適應建設地區,指導城鎮開發,確保生態環境。

城市綠化

2020年人均綠地40至45平方米

北京將促進經濟從資源消耗型向生態友好型轉變,即從傳統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轉型;促進城市及區域生態環境向綠化、淨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續生態系統演變。

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到2020年,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5%,森林覆蓋率達到38%;城市綠地率達到44%到48%;人均綠地面積40到45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到18平方米。

市域綠地系統由中心城、平原地區、山區三個層次構成。

市政系統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市政用地規劃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市政用地規劃圖

中心城實現燃氣管道化

供電——2020年全市用電量約為1100億—1200億千瓦時,將依託京津唐電網及華北電網,保障供應;

供氣——中心城及新城基本實現燃氣管道化,保障液化石油氣用量60萬—70萬噸/年的需求;

供熱——進一步加大清潔能源替代煤供熱力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2020年清潔能源採暖供熱量達60%以上;

城市信息——加快首都信息社會建設,全面建設“數字北京”,社會信息化各項指標達到與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水平。

城市安全

成立綜合減災中心

新規劃提出,將成立首都綜合防災減災的專門機構及北京綜合減災中心。加強防洪設施建設,保證防洪安全;完善防震減災和地質災害減災體系;增加消防站點,加強消防水源建設,提高綜合消防能力;完善人防工程配套設施,全面提升城市防空防災能力,形成結構合理、技術先進、穩定可靠、符合信息化戰爭條件下人民防空特點的控制與管理體系。

舊城保護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舊城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 舊城文物保護單位及歷史文化保護區規劃圖

鼓勵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業

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北京舊城既要保護也要復興。重點是合理確定舊城的功能和容量,疏導不適合在舊城內發展的城市職能和產業,鼓勵發展適合舊城傳統空間特色的文化事業和文化、旅遊產業。此外,還要積極疏散舊城的居住人口,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社會網路的改善與延續問題,提升舊城的就業人口和居住人口的素質。

明清北京城是中國古代都市規劃的傑作,有關部門將制定科學合理的房屋質量評判和保護修繕標準,逐步改造危房,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嚴格控制舊城的建設總量和開發強度。在保持舊城傳統街道肌理和尺度前提下,制定舊城的交通政策和道路網規劃,建立並完善適合舊城保護和復興的綜合交通體系。

基礎設施

中水將成綠化等重要水源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2020年全市城鎮人均生活綜合用水量標準為185至300升/人。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完善城市雨水排除系統。2020年,中心城、新城區的雨水管道覆蓋率達到90%以上。提高城市重點地區、交通幹道、立交橋等排水系統對超標準降雨的排泄能力,消除內澇。預計2020年全市污水總量約18億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和新城污水量約16億立方米。儘快配套完善污水處理設施和回收利用系統,2020年全市污水管道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另外,建立中水回用系統,逐步使中水成為城市綠化、河湖生態、道路澆灑、生活雜用、工業冷卻等主要水源。

社會意見

(圖)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

專家意見:城建重點向郊區轉移

原北京市規劃院副院長、規劃專家董光器表示,此次修編總體規劃是城市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董光器介紹,1993年的總體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10年預定人均GDP4000美元,這一目標將於2005年提前完成,城市建設進程的加快,已將一些長遠目標提前完成。

他認為,總規修編後,北京城市建設重點將向郊區轉移。1993年的總體規劃,建設重點仍放在了市區。目前,市區的工業化、人口的增加,開發空間已經飽和,要強化郊區的發展步伐。

市民意見:規劃應該集思廣義

對於此次城市規劃修編,市民紛紛表示,規劃吸取了多方的意見,不是頭腦發熱、拍腦袋的產物。在總體規劃正式發布前,修編工作小組在《北京城市空間發展戰略研究》的基礎上,不僅廣泛徵求各區縣、各部門及有關專家學者的意見,九易其稿,而且制定出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綱要(2004—2020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還通過網站向社會各界收集關於城市規劃調整地研究成果和資料。這是一次廣泛徵求專家、民眾和各利益團體的意見,在公開徵求意見、討論的基礎上的規劃調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