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文物
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首都劇場四層,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該館集館藏、研究、展陳功能於一體,包含序廳、歷史廳、人物廳、劇目廳、交流廳、學術廳、觀眾廳、舞美廳、多功能廳。豐富的圖片、文稿以及舞台美術模型、服裝、道具構成展陳主體,集中展示了北京人藝半個多世紀的建院歷史,以及曹禺、焦菊隱等劇院奠基人的生平和藝術成就,重點介紹了人藝所排演的近300部作品中的經典劇目、舞台美術、劇院與觀眾、理論建設等內容。概述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是一個具有獨特表演風格的國家級話劇院,始建於1952年6月12日,首任院長為戲劇大師曹禺。劇院自建院以來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劇目近300個。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是國內首家展示話劇藝術的專業性博物館,位於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2號首都劇場四層,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首都劇場四層,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展區面積約1300平方米,包括序廳、歷史廳、人物廳、劇目廳、交流廳、理論與教學廳、觀眾廳、舞美廳、學術廳等。博物館並辟有藝術家走廊、演員牆、作家牆等,展示出創造人藝歷史的幾代藝術家的形象。其中曹禺、焦菊隱先生的創作手稿,郭沫若、老舍、沈從文先生參與劇目創作過程的往來信函,表演藝術家朱琳、于是之等人撰寫的創作日記等均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
具體介紹
該館集藏品、研究、展陳、社教等功能於一體,以豐富的圖文資料、大師手稿、優秀的舞美設計圖紙、經典劇目舞台布景模型、逼真的道具、服裝以及各類舞台上使用的效果器材和燈具資料為展陳主體,集中展示了北京人藝建院歷史、劇院奠基人、優秀劇目、國內外交流、舞台美術等內容,館藏品中包括有獨特歷史價值的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隱等一代戲劇大師們的早期手書文稿、導演手記、往來信件等珍貴資料,記載著幾代藝術工作者追求舞台藝術精品的過程,真實反映了北京人藝50年來走過的藝術歷程。 位於首都劇場四層的展廳上方,懸掛著的館名匾額為人藝老導演歐陽山尊題寫。步入館內,映入眼帘的是占了一面牆的《茶館》劇照,劇照對面的牆上鑲嵌著郭沫若、老舍、曹禺三位戲劇大師的銅塑像和他們的生平介紹。右手邊的牆上,刻印著人藝55年上演的劇目。據介紹,北京人藝在55年的藝術歷程中,共上演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劇目近300部,積累了包括服裝、道具、書信等10餘萬件珍貴的藝術資料。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還通過舉辦各類戲劇專題展、學術研討會、藝術研究書籍出版等活動,增進與社會各界的互動和交流,為話劇觀眾和專業人士提供一個更為開放的研究空間。
開館報導
2007年,是中國話劇百年誕辰的時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中國話劇理論與歷史研究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單位團體聯合舉辦了“中國話劇百年圖片展”。
2007年6月12日,正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55周年、北京人藝戲劇博物館開館之際,該展覽在首都劇場舉行了開幕儀式,話劇界專業人士悉數到場,為該展覽的順利舉行表示祝賀。展覽精選了3000幅歷史圖片,共涉及全國各省市劇院團51家,既有寶貴的歷史資料也有當代話劇多元化發展的真實近況,兼顧了編劇、導演、演員、舞美等各方面所取得的優秀藝術成果。突出重點人物、重點劇目、重點事件,集中展(blog)示了中國話劇史上的10位代表性人物,他們分別是:歐陽予倩、郭沫若、洪深、田漢、老舍、夏衍、熊佛西、焦菊隱、黃佐臨、曹禺。
整個展覽共分為三個部分:
光輝歷程——展示探索中發展的中國話劇所取得的成就;
劇團巡禮——展現眾多話劇院團經過不懈的努力所取得的藝術成就;
港澳台戲劇——展現中華民族戲劇文化同根同源、多姿多彩的一面。
此次展覽為期一個月,為中國話劇百年誕辰活動奉上了一份最具有歷史研究價值、學術研究價值、紀念價值的厚禮,也為觀眾寫出了一部生動的話劇百科全書。它既是對從1907年至今中國話劇百年歷程的回顧,更是對為中國話劇事業所做出接觸貢獻的團體、個人以及取得的相關成就的一種肯定與宣揚。對那些為話劇奉獻出青春與生命、熱情與成果的話劇藝術家們進行謳歌,讓歷史記住他們的藝術造詣與創作精神。如今話劇被許多人稱為“小眾藝術”,這種言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錯誤。話劇並不是少部分人“陽春白雪”的產物,更不是“消遣娛樂”的簡單工具。無論歷史如何發展,文藝形式如何豐富,話劇對於一個國家、民族、社會都有著不可磨滅的意義。一個國家的話劇水平,標誌著該國家人民的文化與精神的發展的程度。中國話劇雖然僅有百年歷史,卻在世界範圍內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無可否認,中國話劇在當前存在著爭議與問題:觀眾對於劇場有“陌生感”,話劇時常被混同為一種“流行的娛樂形式”。話劇百年的紀念,劇目的演出,話劇百年圖片展的舉行,都是在為人們補上一堂話劇課程。不難看到,無論是國家劇院還是私人團體,很多人都在為中國話劇新的百年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觀眾也應當走進劇場、走進博物館,去了解那些曾經的輝煌和取得的成績。畢竟話劇的振興並不能僅僅靠業內人士,更需要廣大人民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