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目前學院在聘教職員工為148人,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青年“千人計畫”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專家1人,顧問教授1人;教授41人;博士生導師38人;非博導教授7人;副高職稱60人;講師或中級職稱人員57人。全院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為11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5.8%。
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2011年學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2011年學院新增科研項目227項,契約經費6083萬元,實到經費6066萬元。其中“863”項目7項,契約金額810萬;國家科技支撐計畫1項,契約金額171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5項,契約金額592.5萬;省部級項目42項,契約金額1354萬;橫向項目96項,契約金額2611.3萬;國際合作5項,契約金額238.6萬。2011年學院發表期刊論文179篇,會議論文82篇,出版科技著作16部,發表三大檢索論文158篇,其中SCI 28篇,EI 55篇,ISTP 75篇。2011年學院獲專利16項,其中技術發明15項,實用新型1項,學院獲得軟體著作權42項。2011年學院在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高自友教授的“基於行為的城市交通流時空分布規律與數值計算”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省部級獎勵再創佳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2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國鐵道學會一等獎1項,中國公路學會科學一等獎1項。
運輸管理工程系
運輸管理工程系與北京交通大學同庚,具有近百年的歷史。該系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員工36名, 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11名,講師12名,工程師2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名,碩士學位的教師21名。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交通運輸管理專門人才。承擔著國家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建設的重要任務。先後承擔數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近1200萬元。
交通工程系
交通工程系組建於2003年,教職員工19名, 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9名,講師6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名,碩士學位的教師4名。主要從事交通工程本科專業和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的研究生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工作,多年來為交通運輸事業培養了一批高級人才。
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
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辦學目標是:為我國交通運輸事業培養電子商務和計算機套用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業特長為:電子商務、計算機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中的套用。教職員工24名, 其中教授和研究員5名,副教授和副研究員6名,講師和工程師1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名,碩士學位的教師8名。設有交通大學最具特色的“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室”,其建設已初具規模。
系統工程與控制研究所
系統工程與控制研究所研究方向涉及系統工程、控制工程、環境工程、智慧型運輸系統、安全工程等科學領域。從事交通運輸系統工程、交通信息與控制、智慧型運輸系統、城市交通、物流工程、系統工程理論等方面的科研以及研究生培養工作。教職員工27名, 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10名,講師和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名,碩士學位的教師11名。
系統科學研究所
系統科學研究所現有人員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碩士學位的教師2名。研究所在教學和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成果,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幾十項,在國內外權威的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在《SCI》和《EI》收錄30餘篇,出版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專著及教科書。
交通運輸組織理論與關鍵技術”團隊
該團隊由18名教師及40多名博士與碩士研究生組成,其中有教授及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5人;其中有博士學位教師9人,占教師總人數的50%。該團隊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兩個:一是結合“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開展的“軌道交通系統組織理論與仿真平台研究”,目標在於研製城市間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輸計畫的編制、調整理論及其仿真驗證技術;二是城市道路交通組織與最佳化,包括道路交通流理論及擁堵疏解技術。
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最佳化 團隊
該團隊由17名教師組成,其中長江學者特聘獎勵計畫教授1人、教授/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4人和講師8人組成,具有博士學位13人,碩士學位4人。主持完成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以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申請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10項;承擔著國家“973”課題1項、“863”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以及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指導著近1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主持國家級精品課程《交通規劃》和北京市精品課程《交通運輸設備》。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城市交通規劃、組織管理與控制理論,數位化交通與交通智慧型化以及城市道路汽車尾氣檢測與控制策略等。 聯繫人及電話:邵春福教授 (010)51688344
交通運輸系統的基礎理論與方法 團隊
該團隊由以中青年為主體的15名教師及30多名博士與碩士研究生組成(教授1名、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5名、高工1名、講師7名),所有教師均具有博士學位。其中,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名,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名。該團隊的主要研究領域有四個:道路交通流理論;路網交通流理論;交通網路複雜性分析;軌道交通基礎理論與方法。該團隊承擔著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支持計畫項目等1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項目;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100餘篇為SCI檢索論文,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三等獎各一項。 聯繫人及電話:賈斌副教授 (010)51684265
“軌道交通安全”團隊
該團隊秉承結合背景開展理論研究,創造實用的基礎理論,並注重與現場工程的結合等理念,在智慧型交通運輸系統、系統工程、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等科學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和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從事了大量基於智慧型技術的鐵路智慧型運輸系統、智慧型控制與自動化、基於GIS技術的交通信息系統、基於系統工程的安全科學、以及基於信息技術的安全保障系統等方面的科學理論、套用基礎理論以及工程套用系統的研發和研究生培養等工作。該團隊有教授(博導)3名,副教授(碩士導師)3名,講師3名,助教1名。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學術論文,承擔了大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畫、科技部、鐵道部重點、重大和具有開創性的科研項目並多次獲得國家獎勵。
組織結構
歷史沿革
次序 | 時間 | 機構名稱 |
1 | 1909年 | 北京交通大學的前身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創辦的鐵路管理班,為學科創建之始。 |
2 | 1921年 | 北京、上海、唐山三校合併為國立交通大學,校名改為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下設鐵道運輸管理系。 |
3 | 1928年 | 民國政府鐵道部成立。次年,學校更名為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 |
4 | 1950年 | 參照蘇聯鐵路高校的教學計畫,將原鐵道運輸管理系改為鐵道運輸工程系。 |
5 | 1954年 | 根據蘇聯鐵道經營的全套教學計畫開始培養了第一批研究生。 |
6 | 1981年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運輸管理工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成為國家首批建立的碩士點之一。 |
7 | 1986年 | 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運輸管理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學位授予點,並開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 |
8 | 1986年 | “系統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
9 | 1988年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評估後批准,運輸管理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 |
10 | 1993你 | 運輸管理工程專業被批准建立博士後流動站,並接收博士後研究人員。 |
11 | 1996年 | “系統工程”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
12 | 1996年 | 以運輸管理工程系、管理科學研究所、系統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系統研究所、運輸系統模擬中心等單位為基礎成立交通運輸學院。 |
13 | 2000年 | 學院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求,設立了電子商務本科專業。 |
14 | 2001年 | 國家進行第二次重點學科評議,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再度被評為全國該領域三個重點學科之一。“系統理論”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
15 | 2003年 | “系統分析與集成”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
16 | 2003年 | “交通運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實驗室”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17 | 2004年 | “系統科學”在全國一級學科評比中名列第一。 |
18 | 2006年 |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正式批覆(我院承擔了6方向中4方向的建設任務)。 |
19 | 2006年 |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首篇“百篇優秀博士論文”誕生(作者:孫會君副教授,指導教師:高自友教授) |
20 | 2006年 | 交通領域第一個“973”項目成功立項(首席科學家:高自友教授) |
21 | 2006年 | 高自友教授領銜的“列車運行組織及控制的理論與方法”科研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 |
22 | 2007年 | 國家進行第三次重點學科評議,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三度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 |
23 | 2008年 | 北京市重點學科評議,系統分析與集成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
24 | 2009年 | 交通運輸學科專業創建100周年;交通運輸實驗中心獲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城市交通複雜系統理論與技術實驗室獲批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至今,交通運輸學院下設運輸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城市軌道交通系及系統工程與控制研究所、系統科學研究所,以及綜合交通研究中心、智慧型系統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鐵路危險貨物運輸研究實驗室、交通運輸智慧型技術與系統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運輸設備教學館和交通工程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