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執法無私

自古以來,中國人往往將改善民生的希望,寄託於為政廉潔、執法無私的「清官」身上。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首推宋代的「包青天」。
包公,名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屬安徽)人。他是仁宗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在任監察御史時,曾建議選將練兵,以防禦契丹。後任天章閣侍制、龍圖閣直學士,官至樞密副使。包拯一度知開封府,以廉潔、正直、剛毅無私著稱。他辦案時,執法嚴峻,不畏權貴。過去民人告狀不得逕至庭下,包公卻開正門,使百姓可以在他面前陳曲訴冤。所以權貴為之斂手,人人憚畏。由是名震天下,稱為「包青天」。後人透過《包公案》小說及其他文藝手法,令包青天的形象更深入民心,歷久不衰。甚至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包青天為題材的電視劇仍一度在華人社會中掀起熱潮呢!
北宋雖有鐵麵包公,但由於一建國即推行「強幹弱枝」政策,造成積貧積弱局面:對外軟弱無能,屢受外敵進侵;對內吏治敗壞,冗官冗吏充斥。有識之士深以為憂,遂生改革弊政之議。范仲淹即為其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