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傳奇
中國自古以來崇尚清廉剛正、執法無私的清官。包拯是宋代以來最有名的清官,人們敬稱為包公。他逝世以後,在家鄉合肥及仕宦所至的開封、端州、天長縣等地陸續修建了包公祠,隨著包公戲曲、詞話、小說的傳播,包公的知名度愈來愈高,在中國的許多地方,以及海外華人聚居區興建了不少包公祠或包公廟。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河南開封府知府張岫在《孝肅包公奏議集》開封刻本跋中說:“(包公)至忠至孝,作奮朝紳,垂休後世,非特中國傭人孺子知其名,雖海外雜國,莫不知其名而敬慕之”可見,至遲在明代,包公大名已跨越國界。明清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隨大陸百姓向外遷移增多而傳播海外。據調查,在中國港、澳、台地區以及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都建有包公廟。包公為神
包公在宋代以威嚴知開封府,民間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譽。所謂閻羅原本是古印度神話中管理陰間之王,佛教沿用其說,稱為管理地獄的魔王,並說其屬下有十八判官分管十八地獄。道教則引申為掌管地府的十殿閻羅王。隋唐時期此說已在中國廣為流行。宋時民間將包公比作閻羅之後,一些文人、藝人又加以發揮,包公成為“日判陽間夜判陰”的神人,十殿閻羅王中第五殿的森羅王。奉為的“閻羅天子”。
菲律賓佛廟簡介
菲島佛寺廟中供奉的主神,大都是從祖國大陸移植過去的,其中數量較多、影響較大的有釋迦摩尼、觀音佛祖、媽祖、關帝及城隍廟等,馬尼拉市建有大大小小百多座佛廟,其中規模最龐大、香火最旺的是包公廟。
早年華僑移民菲島,環境條件艱苦,選擇包公作為神祗供奉,是很自然的。它反映人們的一種精神願望,乞求神威庇佑,平安幸運,避災求福。這些移民在大陸的原居地佛教、道教等便很盛行,求神拜佛的人眾多,遷移後自然戀於舊習俗。佛經有云:地藏王菩薩曾立志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閻羅天子嚴治陰司,賞罰分明,與地藏王菩薩各司職責,旨在勸人行善,殊途同歸。奉祀閻羅天子,俾世人效法包公精神,遵循其行事坦蕩,公正無私,不懼權勢之典範;膜拜地藏王菩薩,使之潛移默化,放下屠刀,積德修行,隱惡揚善,擅揚佛道光輝,貢獻國家,造福人群,開創千秋偉業。菲國華僑信仰包公,從宗教系統看,與中國大陸土生土長的道教關係最為密切。金、元之際民間傳說包公“以正直主東嶽速報司”,東嶽泰山的速報司是道教神權機構,最早將包公比作“正直”之神的是道教;將包公比作地府十殿閻羅王中第五殿的森羅王,本身就屬道教的理論;將包公廟稱為“開封宮”等,也屬道教的稱謂。道宮神殿中以正直的包公為尊神,必然在民間產生廣泛影響。一些傳統的廟宇的祭祀長期停留在求神保自己的層次,較局限性,而包公廟已提升到弘揚民族精神,發揚正氣的高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菲律賓包公廟
菲包公廟位於馬尼拉計順市的南洋天地宮成立於2003年,地址在No.861,banawest,coner.linawst,(原台灣慈濟基金會馬尼拉分會舊址),南洋天地宮香火靈驗,庇佑僑社,服務善信,並在計順市眾僑商的積極倡導下設立了非盈利慈善機構,創會宗旨如下:
1、弘揚民族精神:闡述閻羅天子包公生平事跡,輝耀其清廉斷案,不畏權勢,嚴明善惡,分辨忠奸之正義,資後世景法,匡正社會頹風。
2、推廣社會福利:開展急難救助,醫療保健服務,優秀清寒獎助學金及其他慈善事業,增進大眾易經福祉。 3.發揚推廣中華風水易經學術,幫助會員改善家庭,身體,經濟狀況,擁有健康幸福;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包公精神
近年來,隨著電視連續劇《包青天》在祖國和港澳台地區播放時引起轟動效應,新加坡、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等周邊國家也紛紛轉播。如今,包青天成為全球華人人矚目的焦點,對包公的研究、宣傳及敬仰者大為增多。包公精神實際已升華為公理與正義的象徵,文化交流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