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流行於山西。較崑曲宏亮,較京腔柔婉(吳太初《燕蘭小譜》)。道光年間已漸趨衰微(張亨甫《金台殘淚記》)。今已不存。一說勾腔之聲腔特色已被山西梆子所吸收、繼承。
勾腔---一種特殊的戲曲腔調,據吳太初所著<<燕蘭小譜>>中稱,詠西旦角薛四兒有詩讚注道:“山西勾腔,似崑曲而且音量宏大,介乎崑曲與京腔之間.”清代乾隆年間的[公元1736-1795年]一段時期曾在北京流傳,道光以後至民國初,此聲腔已逐漸絕跡。*京腔---一種戲曲劇種.明末清初時期,江西的弋陽腔流傳到北京,但因受到北京地方語音的影響,形成北京劇種的一個支派,也就隨之稱為“京腔”.清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曾盛極一時,一度曾取代崑曲在北京劇壇的地位,也曾經受到宮廷和王府的支持與扶植,後來與崑曲合演,漸漸與其同化.乾隆中葉以後,陝西秦腔又在北京興盛起來,京腔從此一蹶不振,進而走向衰亡
相關詞條
-
調腔
調腔,也叫掉腔,現在叫“新昌高腔”,為中國古老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明末清初流行於浙江紹興一帶,新中國成立前絕跡於舞台,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
概述 歷史溯源 藝術特色 調腔劇團歷史 傳承價值 -
海鹽腔
“海鹽腔”,是一門古老的戲曲唱腔,因其形成於浙江海鹽而得名。它是元代海鹽澉浦人楊梓受戲曲音樂家貫雲石啟發,對當時流行的南北歌調加工而成的。“海鹽腔”由明...
概述 歷史淵源 入贛 發掘 探親 -
樂腔
樂腔流行於河南北部安陽、內黃、清豐一帶,由地方民歌小調發展而在。以其曲調輕快歡樂,故名“樂腔”。樂腔是河南省的稀有劇種。原名“落子腔”,解放後改為“樂腔...
基本簡介 藝術特點 形成與發展 劇團發展 瀕滅原因 -
落腔
落腔是安陽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原名落子腔,也稱安陽腔。歷史也有寫作“嘮子腔”或“撈子腔”的。
歷史淵源 發展歷程 瀕滅的原因 價值 保護 -
海菜腔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稱“石屏腔”、“曲子”,俗稱“倒搬槳”,以異龍湖中一種稱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於異龍湖畔、陶村鴨子壩、牛街、龍朋六街等地...
簡要介紹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承意義 -
老腔
老腔是陝西省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分老腔、時腔兩個劇種,表演方法和全國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撐好"亮子",然後藉助燈火,以竹籤...
簡介 稱謂之說 形成之說 著名藝人 外傳故事 -
老腔[漢族戲曲表演形式]
老腔是陝西省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表演形式。長期在華陰廣泛流傳,分老腔、時腔兩個劇種,表演方法和全國大致相同,先搭好台子、撐好"亮子",然後藉助燈火,以竹籤...
簡介 稱謂之說 形成之說 著名藝人 外傳故事 -
弦子腔
弦子腔聲腔以陝西省安康市平利方言為基礎,有13種唱腔板式,常用的曲牌8首,嗩吶曲牌18首,鑼鼓打頭30種。平利弦子是集腔音樂、聲腔、調式、板落、曲牌、打...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承價值 -
大腔戲
大腔戲也稱大門腔,據記載,它是福建省解放以來發現的最古老劇種,源於江西弋陽一帶,距今已有670多年的歷史,有弋陽腔活化石之稱,現僅存於永安市青水畲族鄉豐...
劇種源流 代表劇目 戲曲音樂 表演藝術 舞台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