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
《晴豐公記》在寬文十二年(1672)時,因晴豐的四代孫經慶恐其破損,曾加以修復。日記被分成十冊,並裝上了新的封面,記上一~十的序號。這一序號與京大所藏本的年代順序一致。而內閣文庫所藏本極可能在那時已經從勸修寺家流散出去了。其如何從勸修寺家流到內閣文庫的經歷不明,在很長時間內甚至連記主也不明,封面上記的是《日日記》、《天正十年夏記》之類。後根據封面上的花押和記載內容,與其他日記相比較,證實這是京大所藏本《晴豐公記》的脫漏部分(岩澤願彥《本能寺之變拾遺》)。封面題《日日記》、《××年春(夏、秋、冬)記》等,只是當時的記錄習慣,總是以這種名稱作為其史料名是不恰當的,內閣文庫所藏本也理應和京大所藏本一樣稱作《晴豐公記》。
其他信息
《晴豐公記》是親筆原本的日記,但當時的日記並不像現在那樣在每晚睡前記錄。判斷出這一點的是天正七年(1579)二月十七日條,在這一日的末尾寫著“信長當年始上洛也”,但又被塗抹掉,然後又在第二天即二月十八日條的頭上寫著同樣的句子。顯然,只有把好些天的事累積在一起記的日記才會出現這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