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雜多面手

《勤雜多面手》是由Bent Hamer導演,莉莉·泰勒等主演的一部電影,於2005年上映。

基本信息

【簡 介】

故事圍繞一個什麼都在乾的傢伙,徘徊於洛杉磯努力去靠工作生活。不過這不妨礙他最大的興趣——女人、酗酒、賭博和寫作。影片《Factotum》由美國影星馬特·狄龍、莉莉·泰勒、瑪麗薩·托梅加盟,表現了一個在事業、生活、愛情等方面受挫的作家的命運。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莉莉·泰勒被評審授予本屆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獎。

【獲獎】

本片獲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相關影評

這個世界人人都需要有工作,或者說,人人都需要有收入。被美國文壇放逐一生的“垮掉派”作家查爾斯·布考斯基(Charles Bukowski),畢生幾乎沒有“正正經經”的工作,就像《勤雜多面手》里的男主人公。雖然現在大家都說,他和格魯亞克一樣偉大。

無論是2005年的《勤雜多面手》還是1987年的《酒心情緣》,擔任編劇的查爾斯·布考斯基都將男主人公命名為Henry Chinaski,令人想起成名前同樣窮困潦倒的亨利·米勒。與亨利· 米勒一樣,查爾斯·布考斯基流淌著德裔日耳曼人的血統,在美國長大,大學沒念完就自動退學,拒絕朝九晚五,抱著寫偉大作品的大志,樂當無名小人物,混跡人間。

不工作可以,沒收入不行。無論是《勤雜多面手》和《酒心情緣》里的亨利——他們都是布考斯基生活的寫照——還是布考斯基本人,為生計所逼,自然什麼都乾過。雪弗萊公司的零工,小博物館的臨時看門人,報社編外校對,當然不排除厚著臉皮傍至少付得起房租和一罐啤酒的女人。一天二十四小時裡,至少在二十三小時五十九分里他是個不務正業的混混,有一分錢就到下等酒寮狂飲啤酒和馬蒂尼的無賴,喝醉滋事打架鬥毆的惡棍,浪費時間,糟蹋自己。但當夜深人靜,回到髒亂差的貧民窟公寓,聽著愛人醉眠床上的鼾聲,窗外酒館招牌的紅光在窗上閃爍,放上一盤莫扎特,Henry Chinaski或者布考斯基就披上了翅膀,從凡人變成了天使。他寫詩、寫小說,從摻和著酒精的血液里分泌出無比純淨的語言:“可我總是不停地想你,我感覺你像個胎兒似的在我腹中,我稱之為愛情。”“我看見你飲一汪泉水,用你小小的、小小的藍色的手,那源泉生在法蘭西。”

絕大多數描寫作家的電影都有矯柔做作的毛病,令觀眾覺得作家都是神經病。但《勤雜多面手》無此弊病。像查爾斯·布考斯基這樣的作家,生性極端衝動,不善節制,是酒色之徒、好鬥分子,但並不表明他們不知道社會為何物。在知識上,他們同樣洞察人情世故,渴望討別人喜歡,被社會承認,但不願意為此改變自己,不願意假裝變成別人。《勤雜多面手》揭示出了這一點。一個描寫作家的電影做到這樣,就是好了。

布考斯基其人是個勤雜多面手,什麼都寫,詩、短篇、長篇、劇本。畢生住在南加州的貧民區,死前總算有了寶馬。美國之外,幾千萬讀者為之發狂,包括我喜愛的寶島上的音樂詩人陳昇。深諳艱辛的他給亨利設計了讓人意難平的結局。“黑麻雀”出版社的女編輯慧眼識英雄後,Henry Chinaski沒有收到稿費,他已被房東掃地出門了,看來有些人要一直倒霉到底。布考斯基似乎想說,好吧,不出名一點沒什麼,至少亨利按照自己的願望活著,而且寫了那么多,這就夠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永遠保持勇氣。酒鬼就酒鬼,色鬼就色鬼,我就是我。波德萊爾不是說過,寧願沉淪地獄,不願虛無人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