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歸山

勝歸山

位於餘姚市陽明街道北郊村報房自然村和勝山村及康山之間,距餘姚市區1.5公里,主峰海拔147米。相傳為晉朝劉牢之戰勝孫恩歸來之屯兵處,勝歸山由此得名。山上多石,石質較佳,歷來為採石基地,故又名打石山。

勝歸山

勝歸山 勝歸山

山上多摩崖石刻,分東西中三處;東山崖分上下兩處,上山崖成葫蘆形,下有石宕,水色暗綠,喚聲回音蕩漾,深處刻有“餘姚壯觀”四個大字,山崖形勢雄偉險峻。下山崖呈卵圓形,前面有隘口,也有宕,水清澈,涼氣逼人。西山崖高而開闊,象一座大屏風,石上刻有孫中山像,是民國前期所刻。惟中部為紀念歷史人物胡宗憲而名胡公岩。胡宗憲,字汝欽,安徽績溪人,明嘉靖進士,官封宮包大司馬,是明朝平倭將領,曾任餘姚縣令。他在官時,定勝歸山為縣城,北面坐鎮山,禁止採石,民間認為保護坐鎮山能保佑後人。為紀念好官,邑人李木等為其刻石山上,記其史績。在明清兩代和民國初期,又先後在這山上鑿刻胡公石像,同時附近又鑿刻十幾尊佛像。從此遊客和香客日盛,成為姚北一大古蹟。自1981年6月餘姚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後,遊覽的人更興盛了。

1960年,在胡公岩的西北角興建了《餘姚革命烈士陵園》,園內安葬著陳洪等71名烈士,如今陵園內樟木蔭蔽,花卉繽紛,給勝歸山又添了新景。

名人題詩

勝歸山在明清時留下了遊客們的很多誦詩。清李維瓚《游勝歸山岩洞》詩云:“徑問秋山去,不知山路深。洞門晴有雨,岩壑晝長陰。怪石懸崖掛,游魚帶石沉,會須風雨夕,來此聽龍吟。”清史官《勝歸山煙雨》詩云:“夜宿禪房花氣侵,晨鐘初動聽禽鳴。霏微村郭迷春曉,縹緲岩去鼓夕附。野草沾露來曲徑,爐煙裊篆出叢林。勝歸遺蹟千年事,流水高山雲樹深。”

遺留古蹟

胡公岩的摩崖石刻留存尚多,不乏醒世之作。其中除了佛像浮雕以外,還有長8公尺,寬5公尺的摩崖勒石,其中有刻著孫中山的處世名言和長達336字的《親恩歌》,在濟公佛像下面刻著白居易的《慈鳥夜啼》五言律詩一首,頗具代表性。“慈鳥失其母,哇哇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終年守故林;夜夜泣半啼,聞者為淚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汝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汝悲不忍;昔有吳起者,母沒喪不臨;嗟者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鳥復慈鳥,鳥中之曾參。”遊子和香客讀了這首詩,往往會感慨萬千。

近年為弘揚勝跡文化,發展旅遊業,除了將原來崎嶇不平的山路修建為石級水泥路外,又在路旁新建亭子和胡公岩廟宇。山石間隙中古柏蔥鬱,翠竹婆娑,潭水暗綠,深不可測。登上這蒼翠的勝歸山山巔,向南俯瞰姚城,則見阡陌縱橫,道路蜿蜒,層樓聳立,車船競飛,繁榮的風貌,盡攬眼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