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大夫罷節歸山

年少平戎老學仙,表求骸骨乞生全。 生全:保全生命,全身。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送唐大夫罷節歸山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王建
【作品體裁】七律

作品原文

送唐大夫罷節歸山
年少平戎老學仙,表求骸骨乞生全。
不堪腰下懸金印,已向雲西寄玉田。
旄節抱歸官路上,公卿送到國門前。
人間雞犬同時去,遙聽笙歌隔水煙。

注釋譯文

平戎:原謂與戎人媾和。後指對外族採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左傳·僖公十二年》:“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使隰朋平戎於晉。”杜預註:“平,和也。”唐王維《奉和聖制賦樂賢詩應制》:“將非富民寵,信以平戎故。”宋張孝祥《踏莎行》詞:“日月開明,風雲感會。切須穩上平戎計。”清孫枝蔚《記夢》詩:“開筵為賞平戎策,下馬先成露布文。”
生全:保全生命,全身。《呂氏春秋·適音》:“勝理以治身則生全,以生全則壽長矣。”《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吾屬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陳毅《哭阮嘯仙賀昌同志》詩:“哀哉同突圍,獨我得生全。”
旄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用作信物。《史記·秦始皇本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唐張守節正義:“旄節者,編毛為之,以象竹節,《漢書》雲‘蘇武執節在匈奴牧羊,節毛盡落’是也。”宋梅堯臣《送馬仲司諫使北》詩:“每逆龍鱗司諫諍,又持旄節使陰山。”明夏完淳《大哀賦》:“蘇屬國之旄節終留,庾開府之江關永棄。”

作者簡介

王建(約767-約830年),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享年約六十七歲。家貧,“從軍走馬十三年”,居鄉則“終日憂衣食”,四十歲以後,“白髮初為吏”,沉淪於下僚,任縣丞、司馬之類,世稱王司馬。他寫了大量的樂府,同情百姓疾苦,與張籍齊名。又寫過宮詞百首,在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書·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等皆作10卷,《崇文總目》作2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