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韋拉

加韋拉

(1885~1962),南斯拉夫導演、戲劇活動家、戲劇理論家。曾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薩格勒布、諾維薩德、塞拉耶佛等各大劇院執導過許多名劇。作為南斯拉夫戲劇界的權威人物,加韋拉還榮任過捷克、保加利亞、義大利等國知名劇院的導演。他共導演了300多部話劇和歌劇,如《果爾果達》、《在兵營里》等。加韋拉還翻譯了30多部世界名劇。

基本信息

生平

加韋拉作品 加韋拉作品

1914年開始導演工作,1922~1926年任扎格勒布話劇團經理,1926年後領導貝爾格勒民族劇院,為南斯拉夫人民導演了不少好戲。此後他還曾在薩格勒布、塞拉耶佛、保加利亞、義大利等許多劇院擔任導演。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主要從事戲劇理論研究。解放初期,他在捷克歌劇院任導演,於1947年回國,1954年他在薩格勒布創建了話劇院(現以加韋拉命名)。

作品

加韋拉的導演藝術融匯了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В.Э.梅耶荷德、戈登·戈雷、B.布萊希特等人的導演理論和技巧。他導演過約300部話劇和歌劇,還寫有不少戲劇美學專著。他導演的劇目,如M.克爾萊扎的《果爾果達》、《在兵營里》、《狼谷》、《格列姆科先生們》、《麗達》等,能夠充分反映劇本中的規定情境,表達劇作家的思想,獲得觀眾的好評。1922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觀看了加韋拉導演的《果爾果達》,讚嘆不已。

貢獻

加韋拉的導演藝術理論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萊希特等藝術大師的理論精華,並化為自己理論體系的一部分。導演的戲劇形式多樣,節奏鮮明,完整協調,自然樸實,是多種藝術的有機綜合。他認為這種綜合是戲劇發展的道路。他對南斯拉夫民族戲劇的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

相關介紹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盛行於歐洲的情節劇被後世稱為“原始情節劇”,它們通常有4個程式化的人物:高貴勇敢的男主角、年輕美貌的女主角、代表邪惡勢力的壞蛋、滑稽的丑角。它們的情節也是程式化的:第一幕表現愛情,第二幕壞蛋作惡,女主角受難,第三幕男主角在丑角的幫助下懲罰壞蛋,以大團圓結束。原始情節劇常在曲折的情節中包含著懲惡揚善的道德宣傳,而且有音樂配合劇情,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在歐洲,考茨貝曾寫過200多部情節劇,其中以《厭世與懺悔》(1789)最為著名,R.-C·G·de皮克塞雷克爾(1773~1844)也是有名的情節劇作家。在19世紀,這類情節劇也曾風行一時。有人認為,普蘭奇的《土匪》(1829)是最後一部原始情節劇。從此以後,它逐步衰落。但情節劇作為一種樣式,此後仍時有作品出現,大仲馬(1802~1870)的《波琳》(1840)、鮑塞考爾改編的《科西嘉兄弟》以及大量根據通俗小說改編的情節劇,仍然擁有很多觀眾。在現代戲劇中,諸如驚險劇、偵破劇、推理劇等等,都可以列入這個範圍。A.克里斯蒂(1891~1976)的《捕鼠器》(1952),是倫敦劇院有史以來上演的最悠久、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