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
使用鼻內窺鏡和特殊手術器械進行鼻竇外科手術是在1970年代初期由奧地利鼻科學者Messerklinger開創的,因此又被稱為Messerklinger技術(Messerklinger Technique,MT)。最初這項技術的主要內容是在鼻腔、鼻竇內窺鏡檢查的基礎上對鼻竇進行手術,目的在於依靠鼻內窺鏡視角廣闊、視線可折射的特點來徹底清除竇內隱蔽部位的病變,這對多發性鼻息肉的病人尤為重要。這種手術被稱為內窺鏡鼻竇手術(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
隨著鼻腔鼻竇黏膜生理學和鼻竇炎、鼻息肉病理生理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開始重視鼻腔鼻竇解剖學結構、特異性和非特異性保護功能在鼻竇炎發生和轉歸方面的重要性。在粘液纖毛輸送功能、黏膜分泌功能、中鼻甲的重要作用、解剖學異常與鼻竇炎、鼻息肉發生的關係、病變的鼻竇黏膜手術後轉歸等方面均取得了可靠的實驗與臨床依據,並提出了一系列嶄新的理論。因此,美國鼻科學者Kennedy在1986年率先提出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的概念。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在徹底清除不可逆病灶的基礎上,把糾正鼻腔鼻竇解剖學異常、暢通竇口鼻道複合體和個逗得竇口、重劍鼻腔鼻竇的通氣和引流、以及儘可能保留竇內黏膜和中鼻甲等生理功能單位作為手術的基本原則,以此創造改善和恢復鼻腔鼻竇黏膜形態及生理功能的條件來治癒鼻竇炎。這一觀點在1990年代初期得到國際鼻科學界的公認並迅速推廣,使越來越多的鼻外科醫生逐漸拋棄已經習慣了的根治性手術方式,而採用一種小範圍或局限性的手術來解決廣泛的鼻竇病變。
手術前準備
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前準備:
1.術前一日剪鼻毛,剃鬍須
2.局麻手術前可以少量進食,全麻手術通知病人術前8小時禁食水。
3.向病人交代手術名稱、目的、麻醉方式,病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及時解決心理問題。
4.術前一日檢測3次T、P、R,並作記錄。
技術原理
它通過藉助內窺鏡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術器械,可以使手術變得更加精細。將傳統的根治性或全部刮除鼻竇內黏膜的破壞性手術,轉變為在徹底清除病變的基礎上,儘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竇黏膜的形態和生理功能恢復的功能性手術。並可以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達到依靠鼻腔及鼻竇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復來治癒鼻炎、鼻竇 炎和鼻息肉的目 的。由於其導光性強、多角度、視野大,可直接窺視到鼻腔內的許多重要部位(如各個鼻竇開口,各個溝、鼻竇內部的隱蔽狹窄處)及鼻咽部的細微病變。除了手術治療,還可同時進行攝像,保存資料,以供會診、教學觀摩及科研總結。該方法具有創傷小、術中及術後痛苦小、手術徹底、操作精細等優點。鼻內窺鏡手術不但可將鼻炎、鼻竇炎和鼻息肉徹底清除,還可同時矯正鼻中隔偏曲,從而降低術後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