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一種耳鼻喉科設備,是一種能對鼻腔進行詳細檢查的光學設備,一般指的是硬管鏡,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於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較細,直徑只有2.7-4.0mm,但鼻內窺鏡有時也指軟管鏡。鼻內窺鏡可以很方便的通過狹窄的鼻腔和鼻道內的結構,來對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竇內部結構進行檢查,是診斷鼻竇炎鼻息肉的重要手段,通過配套的手術器械還能對鼻竇炎鼻息肉進行精細的治療,使手術能夠達到傳統手術無法到達的區域。

基本信息

鼻內窺鏡簡介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 ,一種微創醫療檢查器械,具有良好的照明,通過配套的手術器械可以使手術變得更加精細,並可以達到傳統手術無法達到的區域。有0至120度不等的角度,常見的鼻內窺鏡與纖維喉鏡及纖維食道鏡不同,是一種硬性管鏡。

鼻內窺鏡是通過藉助電子內窺鏡的良好照明和配套的手術器械,在徹底清除病變的基礎上,儘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竇黏膜的形態和生理功能恢復良好的功能性手術。同時可根據病變的嚴重程度,達到依靠鼻腔及鼻竇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復來治癒鼻炎、鼻竇炎和鼻息肉的目的。由於其導光性強、多角度、視野大,可直接窺視到鼻腔內的許多重要部位(如各個鼻竇開口,各個溝、鼻竇內部的隱蔽狹窄處)及鼻咽部的細微病變,從而降低術後復發率。

檢查手術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

在為患者檢查的時候,傳統的方式經常會為病人造成痛苦,而耳鼻喉內窺鏡檢查時病人可以坐位,也可以半臥位,醫生將耳鼻喉內窺鏡伸入病人口腔、耳腔、鼻腔內,然後仔細的檢查所需要了解的部位,由於醫用內窺鏡照明好、清晰度高,可以清楚地看到深在、狹小、不能在額鏡下直接窺視的結構。如中鼻道內的鉤突、篩泡、上頜竇開口、嗅裂、鼻咽部咽鼓管開口、腺樣體組織等。

傳統的鼻腔檢查方法已經無法再現代醫學中進行套用,目前對鼻腔內部等疾病的檢查主要依靠醫用內窺鏡來實現,而目前國外的視頻內窺鏡價格都昂貴,國內視頻內窺鏡其功能較少。鼻腔手術是屬於小手術中一類比較複雜的手術,它做起來對技術和要求都非常的高。自鼻腔內窺鏡面試以來對鼻腔手術有了新的飛躍。鼻內窺鏡套用後可以深入到鼻腔深部從溝縫中切除息肉,達到臨床治癒。

治療原理

鼻內窺鏡系統配有冷光源、攝像機和顯示器,可深入到鼻腔內,使深藏在鼻腔內的一切病理改變清晰顯示,其亮度相當於無影燈的20倍,3.5毫米的小孔可將病變組織放大500倍,整個過程視野清晰,一目了然,使手術達到更精細的效果,並可到達以前不易到達的區域。它將傳統的破壞性手術,轉變為在完全清除病變基礎上,儘可能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恢復的功能性手術,創傷小、恢復快,治癒率大大提高,減少了患者痛苦。

這種功能性鼻內窺鏡微創手術,不僅能夠有效治療諸如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出血、鼻竇囊腫、鼻竇良惡性腫瘤等鼻部疾病,還可使一些以往必須經顏面部切口或開顱的疾病,經鼻內進路完成,其中垂體瘤、腦脊液鼻漏、視神經損傷、惡性突眼等多種手術療效優於腦外科和眼科的傳統方法。

臨床還發現,高血壓、糖尿病、鼻部慢性炎症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易造成血管性損傷,引發難治性鼻出血。過去由於出血點看不見,通常採用前後鼻孔填塞方法, 給病人帶來的痛苦極大,且止血效率不高。現在,鼻內窺鏡可在直視下直接找到出血點,通過等離子刀或電凝刀止血,徹底糾正了傳統定位出血點的錯誤,從根本上改進了止血方法。

優點

⒈採用LED光源,白色LED光源,光源的照度在工作範圍內達到300LUX以上,省去了笨重的冷光源,顏色接近於日光,使顯示的圖像更加逼真,降低成本、壽命更長,觀察景物清晰,改變了傳統鼻科醫生採用的外在方式。這對於整天與“洞洞眼眼”打交道的鼻科醫生來說尤為重要,就像在黑暗中看見了光明。

⒉視角大。6.2㎜(0°)、5.2㎜(0°)、4.4㎜(0°)、 6.2mm(90°),其帶有四種不同直徑和角度的內窺鏡,醫生可以對鼻腔、鼻竇做全方位的觀察。

⒊解析度高,無焦距限制,遠近景物均很清晰。

⒋鼻內窺鏡有放大作用。將鼻內窺鏡從距觀察景物3厘米處移動到1厘米處,可以使觀察物體放大

⒌鼻內窺鏡可以與攝像系統連線,使手術方法、術腔等情況完整地從監視器顯示出來,有利於手術指導者、術者、助手觀察。改變了鼻科多年來一人手術其他人都無法明視,學手術全靠自己“悟”性的弊端

適應症

1、過敏性鼻炎

2、萎縮性鼻炎

3、急慢性鼻炎

4、鼻竇炎

5.乾燥性鼻炎(有時候需要)

6、咽炎

7、鼻息肉

8、打呼嚕

9、咽喉炎

10、扁桃體炎

11、中耳炎

12、耳聾耳鳴等耳鼻喉疾病。

13、慢性淚囊炎;

14、鼻腔、鼻竇良性腫瘤切除;

15、鼻腔、鼻竇惡性腫瘤探查;

16、垂體腺瘤切除;

17、腦脊液鼻漏經鼻修補;

18、鼻腔止血;

19、眶減壓;

20、視神經管減壓術;

21、鼻、鼻竇、眶內、顱底異物取出等。

禁忌症

1、高血壓、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2、有出血傾向者。

優勢

這一全新技術的亮度相當於無影燈20倍,3毫米小孔可將病變組織放大數倍。治療過程中,患者病變部位可被醫生一覽無餘,清晰的視野使手術達到更精細的效果,是去除病變組織,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恢復的功能性手術。鼻內窺鏡技術治療精確、微創、快捷、安全,是目前治療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的理想方法,一次簡單的手術即可解決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多個問題。

懸壅垂齶咽成形術:通過藉助內窺鏡的良好照明,將傳統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竇內黏膜的的破壞性手術,轉變為在徹底清除病變的基礎上,儘可能保留鼻腔及副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竇黏膜的形態和生理功能恢復的功能性

舌根肥大處理:鼻內鏡下定期清理術腔,療效確切,該方法較安全、徹底地矯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氣、嗅覺功能,同時有效減少鼻腔息肉、鼻竇炎的復發,減少了鼻中隔穿孔、鼻腔粘連等併發症的發生。結論鼻內窺鏡下鼻中隔矯正術,具有安全、徹底、併發症少等優點。

肥大鼻甲消融:內窺鏡配合等離子低溫消融術可以根據打呼嚕患者的不同情況在咽腔、鼻腔、舌根等不同部位進行低溫消融,改變鼻腔咽腔通氣狀況,可以成功解決打呼嚕的問題,手術10-20分鐘 無痛苦。

術前準備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

鼻內窺鏡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效果很好,對於鼻竇炎患者來說,如果並發鼻息肉,為了改善患者的手術條件,醫生在術前會讓患者服用一些抗生素及激素類藥物,這是術前很重要的一點準備,患者應該遵醫囑服藥,不能漫不經心對待。

手術前兩周內飲食、藥物服用也有一定的禁忌,不能服用芬必得、巴米爾等阿司匹林類解熱鎮痛類藥物,另外銀杏、大蒜、人參、維生素E等也不要吃,這些都可以稀釋血液,容易造成術中以及術後出血。因此患者需要特別注意。手術前三周內還要禁菸,如果患者抽菸的話。術前一天剪鼻毛,剃鬍須,局部麻醉可進食。

手術前很關鍵的一點還有術前檢查,患者就診時帶上以前的病歷,以方便醫生了解病情,術前對鼻部詳細的了解是為手術做準備,另外還要做一些常規檢查像心電圖、血常規等檢查來判斷患者全身情況。最重要的是CT,它是鼻內窺鏡手術比作的檢查之一,排除一些不適合做該手術的患者,了解鼻竇炎範圍等具體情況做手術參考。

術後護理

⒈如果手術使用的是全麻,術後應該禁水、禁食六個小時,防治嘔吐窒息。

⒉如果手術中採用的局部麻醉,或是全麻清醒六個小時後,建議患者食用半流質食物,以及半坐臥位。

⒊阻塞鼻腔的紗條拔除後就可以食用普通飲食,但是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

⒋術後1~2天將紗條拔除,在此之前很容易感到口乾,患者應該少量多次的喝些溫開水。

⒌鼻內窺鏡手術後不能用力吐痰,咳嗽、打噴嚏也要儘量避免。填塞鼻腔的紗條不能自行拔除。

⒍想要減輕頭痛和出血,可以用冰敷額頭,約六個小時。

⒎術後首次進食前後,應該用朵貝氏液漱口,注意自己的口腔衛生。

⒏鼻內窺鏡手術後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出現,這點在鼻內窺鏡手術術前準備及可能併發症了解中有詳細的介紹,患者應該注意。

⒐抽出紗條後第二天清理術腔,此時如果使用的是鼻內窺鏡手術+中藥治療還應該同時使用中藥沖洗,此後每天清理術腔一次,到出院為止。

⒑出院後還有注意複診,初始每周複診一次,持續三四周,然後根據術腔恢復情況,改為兩周以此,一般來說複診需要持續三個月。

術後併發症

出血 這是比較常見的術後併發症了,一般來說患者術後都會有不同程度出血、滲血,一般需要患者用凡士林紗條填塞鼻腔2~3天。

眶及眶內併發症 手術後可能會有視力障礙、眶內血腫或氣腫等症狀,手術後患者應該注意視力、眼球活動情況,如果有異常情況及時到醫院診治。

顱內併發症 該併發症最常見的就是腦積液鼻漏了,如果患者注意到總是有清水涕流出,或是持續不斷的有不凝血分泌物時,應該及時診治。

發展史

1806年開始有醫師試著以燭光和反射鏡觀察膀胱的內部,愛迪生髮明電燈泡以後也很快就套用到內窺鏡上。

第一支算得上內窺鏡的作品,是菲利浦‧波茲尼(Philip Bozzini)於1806年製成的 "Lichtleiter"(德文,意思是光線傳導裝置) ,用於探索人體的各個孔道和管腔,但當時維也納的醫學會並不允許這樣的探索研究;直到1853年,內窺鏡才真正套用在人體。電燈問世使得內窺鏡的光源大幅躍進,但起初燈泡較大,置於體外,不久之後小型燈泡實現了體內照明的理想,例如1908年 David 就使用新的體內光源成功進行子宮鏡檢查。

Jacobeus於1910年實施胸腔鏡及1912年實施腹腔鏡,享譽一時。到了1930年代,德國的 Heinz Kalk 用腹腔鏡鐱查肝臟及膽囊的病變。1937年,Hope 提出以腹腔鏡診斷出子宮外孕的報告。1944年,Raoul Palmer 讓患者躺成頭低腳高,傾斜約15度的 Trendelenburg 氏臥姿,讓腹腔臟器往頭部移動,再加上腹腔內灌入氣體,使得婦產科的腹腔鏡手術更加安全可靠。

1960年代,柱狀透鏡(rod lens)使內窺鏡的影像品質大幅提升,Basil Hirschowitz 發明一種導光性優良的玻璃纖維,造出了可彎的診斷用內窺鏡(flexible endoscope)。此項革新不但造就了第一支實用的醫療用內窺鏡,也使各種內窺鏡進化到纖維鏡(光源和影像均由光纖傳遞,鏡身可彎曲的內窺鏡)的時代。

同時具備檢查和手術功能的內窺鏡直到1970年代才出現,而且當時只用於年輕體健的患者。1980年代,用腹腔鏡手術進行輸卵管結紮及骨盆腔檢查已成為婦產科醫師必備的技能。

第一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於1984年完成,1987年第一例外接影像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也接著實現。

到了1990年代,腹腔鏡手術進一步推展到闌尾、脾臟、結腸、胃、腎臟、肝臟等器官。光電耦合元件(CCD)廣泛套用於內窺鏡影像的傳送,從此醫師在使用內窺鏡時,不必再辛苦地將眼睛湊在接目鏡上,而可以將影像傳到監視器上,讓其他醫療人員及患者都能看到體內的實況。

隨著手術用機械臂的發明,醫師可以在遠處遙控機械臂進行手術。第一例跨越大西洋的手術被稱為 Lindbergh 手術。

2001年,第一款膠囊攝影機面世,隨後幾年各公司陸續推出功能更加改良的新機種。例如2004年的一款膠囊攝影機,膠囊小到長2厘米、寬一厘米,每秒能傳送30格40萬像素的畫面。有的機種甚能由醫師控制視角,能做組織切片,或者能將藥物投送到患者體內特定的部位。這些膠囊的造價從120美金起價,可使用電池或無線驅動。

耳鼻喉內窺鏡

耳鼻喉電子LED內窺鏡採用專用採集抓拍軟體(可選),一鍵抓拍,人性化設計。並且功能強勁,安裝方便,不需要外接電源,由USB接口供電,攜帶方便、易於操作,集合圖像採集、處理、文字編輯功能。在操作的時候能隨著進行按鍵拍照。耳鼻喉電子LED內窺鏡配套有專業的醫療電子病歷軟體,能將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主要症狀、診斷結果等臨床資料與所記錄的各種圖像存入計算機,通過編輯,可以列印檢查報告,也便於患者隨訪和病歷統計研究以及遠程會診和教學等

耳鼻喉內窺鏡套用範圍

耳部疾病檢查: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耳鳴、突發性耳聾等。

鼻部疾病檢查: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竇炎、萎縮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出血等;

咽喉疾病檢查:急性咽炎、慢性咽炎、乾性咽炎、萎縮性咽炎、肥厚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腺體肥大、聲帶息肉、聲帶小結、兒童鼾症、成人鼾症;

耳鼻喉內窺鏡對計算機配置要求

工作配置:

資源 參數 備註
CPU Celeron 1G 提高此配置可改善處理速率
記憶體 512M 提高此配置可改善處理速率
硬碟 80G 可根據實際數據量調整此配置
顯示卡 8M 提高此配置可改善畫面質量
USB接口 2.0 必須,否則無法正常工作
作業系統 Windows XP 需即時更新系統補丁
系統組件 DirectShow 9 Windows XP以上無需安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