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舟(1875~1936)

劉藝舟(1875~1936)

回國後與王鐘聲等合演新劇,鼓吹愛國思想,揭露清政府的無能。 劉藝舟的表演著力於表達人物的感情,不拘守舞台成規。

劉藝舟(1875~1936)

正文

戲曲活動家、編劇、演員。原名劉必成,又名劉木鐸。湖北鄂城人。青少年時代,憤於清朝的腐敗,擁護維新變法。後留學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結識了黃興宋教仁等,加入同盟會。因喜愛戲劇,與當時留日學生組織的新劇團春柳社多有聯繫,並與春柳社主要成員王鐘聲相友善。回國後與王鐘聲等合演新劇,鼓吹愛國思想,揭露清政府的無能。1911年他在大連安東威海衛等地演出,適逢辛亥革命爆發,即率全體藝友乘船從海上攻占山東登州(今蓬萊)、黃縣,就任山東軍政府登黃都督(後改任登黃司令)。袁世凱篡奪大總統職位後,他離任南下,擬赴廣州投奔孫中山。途經上海,應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潤的邀約,搭入新舞台演出。“都督演戲”,一時傳為佳話。1913年反袁革命失敗後,為逃避袁世凱的政治迫害,流亡日本;以演劇維持生活並接濟革命黨人,所編演的《林沖》一劇,極得華僑和日本觀眾的好評。1915年作為留日學生代表回國請願,反對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不久被捕入獄,直到袁世凱死後獲釋。出獄後編演了京劇《皇帝夢》(又名《新華宮》),自飾袁世凱,轟動一時;由此觸怒袁的餘黨,受到秘密緝捕,遂長期輾轉於湖北江西河南等地。又自編自演京劇《石達開》(又名《憶江南》),通過描寫太平天國內訌的史實,諷刺民國初年革命黨人的爭權奪利,唱做均佳。劉藝舟的表演著力於表達人物的感情,不拘守舞台成規。演出時常能見景生情,借題發揮。因此往往觸怒當局,受到打擊,長期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始終未能改變他借舞台演出伸張正義、鼓吹革命的宗旨。

劉藝舟(1875~1936)劉藝舟(1875~193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