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跡
劉習聰,是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布依族鄉寶塔村新發民族國小的一名特崗教師。學校地處貴州最高峰韭菜坪----梅花山台地沿線,海拔有2000多米,是典型的石漠化高寒山區。學校位於貴州雲南兩省交界處,山的對面就是雲南省。學校離鄉政府駐地有17公里,離縣城有125公里,學校目前還不通班車和網路,外出辦事主要靠走路。學校是一所以布依族學生為主,同時還有彝族、苗族、回族、蒙古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學生的民族學校。
劉習聰2008年成了特崗教師中的一員。來自最普通的農村家庭的他,深知農村孩子求學和生活的不易,當特崗教師也是他回報父母一種最樸素方式。第一次去學校,學校租了一輛小型農用拖拉機到鄉里接他,可能是早前拉過牲口的原因,貨廂里還留有動物的糞便。到了學校後,老師們告訴他,從鄉里坐農用拖拉機到學校是受到了最高的禮遇,他們平時到鄉里來回都是步行走山路。
從2008年至今(截至2012年),募集款物總計近30萬元用於資助學生和學校建設,學校已有300多位學生得到了資助。有的學生天不亮就從家裡出發,天黑才能回到家,摸黑走夜路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他給他們每人配發了一個手電。山裡的孩子最愛運動,但缺乏體育用品和體育設施,他從外界爭取愛心資金在學校修建了三個水泥桌球台,並且在外募集了一大批體育用品,使這裡的學生第一次踢上了足球、第一次玩上了排球、第一次打起了羽毛球。小學生最喜歡畫畫,他給他們弄來油畫棒和精裝繪畫本。學生們特別喜歡看連環畫書,但學校里沒有,他為學生募集了很多連環畫書,使學生們第一次在校園裡看到了連環畫書。新發民族國小建校五十多年了,由於受地質條件和學校財力的制約,一直沒有飲用水源,極大地影響了教育教學和師生學習生活,他從外界引進20000元愛心捐款,給學校修建了專用水源,現在新發民族國小是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用水條件最好的農村學校。
布依族女生羅榮珍國小畢業時已經18歲,由於年齡大,產生了自卑心理,國小畢業後準備外出打工,劉習聰八次到她進行家訪,並且為她聯繫了資助,終於使其繼續升學讀國中,現在她的成績在全年級名列前茅。
第一次捐助時,被家長誤會,糾集全村人圍攻他。之後孩子轉學,是他至今最為心痛的事。
在他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現在村里重視教育的風氣越來越濃厚,以前村民們把送子女上學作為極不情願的負擔,現在村民們以送子女上學為榮。劉習聰教過的588位學生的家他都去家訪過,這種經歷鍛鍊了他走山路的水平,從學校到鄉里17公里的山裡不要3小時我就能走到。每次他背包外出辦事或者回家時,村民們總會拉著他的手,怕他不再回來。節假日時經常因為要去哪家過節而煩惱,因為喊他去過節的鄉親太多。村裡的布依族歌師還把他到村子之後發生的變化編成了布依山歌。
如今劉習聰學會了很多布依族語言,他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特崗教師這個身份為他的人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劉習聰榮獲中國“最受關注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人物言論
1.媽媽對我說:老老實實做人不吃虧,踏踏實實做事不吃虧。
2.雖然心裡有了準備,但他們的貧困程度還是大大超過了我的想像,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玉米飯,沒有別的下飯菜,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甚至連洗臉盆都沒有。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
3.很多人把特崗教師看成最底層的職業,但我卻發自內心地把這個職業的分量看得很重。
社會評價
同事評價
新發民族國小校長謝作云:“劉習聰不滿足於教書,還想憑著自己的努力,給學校帶來一些變化。”
新發民族國小教師羅契 :“大劉”是一個負責任的老師,學生進步了,就是他最高興的事。
新發民族國小教師李強英:“心地善良,喜歡摸孩子的臉,跟孩子玩。山里孩子底子薄,劉習聰就每天中午把兩個小時的休息縮短一小時,儘量給孩子們多講一些,晚上補課晚了,就送他們回家,手牽著手。”
學生評價
威寧縣民族中學劉倩: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幫了我很大的忙。他是一個好人。
村民評價
村民李仕剛:“劉老師對學生太好了,貧困家庭,他都資助。有時一百元,有時二百元,不知給了多少次,我們種菜養雞賣了錢還他,他不要,他知道我們還要買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