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清惓,男,1979年出生於江蘇淮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導。15歲考入東南大學強化班,22歲東南大學碩士畢業赴美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6歲擔任美國大學副研究員,28歲回國被聘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29歲主持了南信大第一個工科國家行業專項,並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31歲時成為博導。
相關報導
15歲上大學“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書《愛迪生的故事》”
你可能想像不到,這位“學霸教授”向學生們推薦的一本書竟然是《愛迪生的故事》。“這是我識字以後,認真讀的第一本書,也是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書之一。”劉清惓說,從那時起,他就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記得幼稚園小班,有一天課上講自然數,老師說:‘1後面是2;2後面是3’,我就舉手說:‘老師,1和2之間還有1.7和1.8呢!’老師很無語,而小朋友們用詫異的眼光看著我。由於我幼稚園畢業的時候,已經把國小一二三年級數學學完了,所以我父親就希望能讓我跳級,直接從四年級讀起。這所國小的一些領導認為這是拔苗助長。最後校長提出,給我三年級期末考試卷,如果我能考好,就允許我跳級。我數學考得還可以,但語文不及格。有趣的是,數學卷子有一道計算題,題目中有個印刷錯誤沒有被糾正,算出來答案應該是負數。結果我居然把這個負數結果算出來了,校長吃驚地說,你把國中數學都自學了?因為校長是教數學的,雖然我語文沒考好,他最終還是拍板同意我入學了。”
他說,“中學時,因為對發明創造的濃厚興趣,別人的零花錢大部分用來買零食,我的幾乎都用來買了科技書籍和雜誌,渴了就喝自來水,餓了也喝自來水!我從小就知道,如果我不把課程學好,考不上大學,就很難有機會實現我當發明家的夢想。所以,為了夢想而努力,哪怕吃苦,我也樂意。”15歲時,他就考入了東南大學強化班。
也因此他分享給畢業生的第一感受就是“做人要有夢想”。因為“有夢想才會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善於培養自己的興趣,用興趣激發工作熱情,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快樂充實。”
22歲碩士畢業
“遇到困難,不要怨天尤人,杜絕失敗者心態”
“做事要能堅持。遇到困難時,不要怨天尤人,杜絕loser(失敗者)心態。人生總會遭遇逆境,此時當咬緊牙關、耐得住寂寞。找準方向並堅持下去就會勝利!”發言中,劉清惓分享的第二個感受是“逆商”。
原來他“彪悍”的青春也並非一帆風順。“剛進大一的時候,我的英語是全班倒數第一,沉重的壓力讓我以前在高中的優越感蕩然無存。為了學習英語口語,我開始練習英文Rap。當我在水房洗衣服的時候,一邊唱著Rap,一邊跟著節奏搓衣服,路過的同學都把我當外星人!經過兩三年的堅持,不知不覺中就超越了自己當初的目標,我的口語甚至能讓很多老外都以為我在美國生活過。”
“高中時我讀到一篇文章說,美國武器先進的關鍵在於微電子技術。我下決心以後要從事微電子領域的研究,並且要去美國讀博士。在大三學生選報專業的諮詢會上,我舉手問了一位教授,你們研究的這些微波、通信系統,裡面的晶片是哪裡來的?教授回答說:‘進口的’。這個回答深深地刺痛了我,我們國家電子信息領域實力最強的院系的最優秀的教授都要依賴進口晶片來搭建系統,我們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如何得到保障?我開始夢想有朝一日要研製出給中國人爭氣的晶片,並且選擇了電子工程系的微電子專業!”
22歲碩士畢業後,他獲全額獎學金赴美國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8歲當教授
想要填補國內氣象感測器研發的空白
到美國後劉清惓又一次覺得“壓力山大”。“和很牛的師兄師姐一比,我才知道我的動手能力有多差。在美國,博士生花10%的精力設計晶片,而在晶片加工製造上要花費大約80%的精力;國內雖然能提出一些優秀的晶片設計方案,但卻造不出來。有一個大師兄,在伯克利被公認為是科研能力最強的博士之一。他在高中時期痴迷保時捷跑車,曾用淘來的一輛前半截車身的保時捷,和一輛只剩下後半截車身的保時捷,自己動手拼出了一輛整車!師兄的保時捷不但讓我羨慕,更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我開始努力培養自己對動手的興趣。兩三年後,不但我在科研上的動手能力追上了美國同學,而且也利用課餘時間成功改裝了自己的愛車!”
26歲擔任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研究員,28歲回國被聘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29歲主持了南信大第一個工科國家行業專項……劉清惓的夢越來越具體填補國內氣象感測器研發的空白。氣象感測器對氣象監測來說不可替代,也是引領氣象裝備“中國創造”的重要角色。但我國的高端氣象感測器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於是,一直從事氣象感測器研發的劉清惓毫不猶豫地接過南信大拋來的橄欖枝,踏上了回國的路。目前,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氣象感測器晶片,一些性能達到甚至超過了國外的最高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