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山[滑稽戲鼻祖]

劉春山[滑稽戲鼻祖]

劉春山,是人們公認的“滑稽戲”鼻祖。與王無能、江笑笑三人,是早期“滑稽戲”最為著名的演員。他是上海寶山縣人,曾專業演唱俗稱“上海說唱”的“鈸子書”。後來,以善於演唱各種滑稽小調著名,如《一百零八將》、《看影戲》等,風趣幽默,令人捧腹。所演曲目,還有很多都是根據當時報紙的時事新聞,迅速編成。緊隨潮流,及時反映,故而人稱“潮流滑稽”。

基本信息

劉春山介紹

劉春山[滑稽戲鼻祖] 劉春山[滑稽戲鼻祖]

劉春山(1902-1942年),獨腳戲、滑稽戲演員。上海寶山人。幼年時,曾在上海南市區永生堂梨膏糖店學生意,還在老城隍廟桂花廳前賣過餛飩;後加入潤余社,唱過浦東說書;一度與程笑亭結伴“玩票”,唱京戲和獨腳戲。民國17年(1928)正式下海,與盛呆呆搭檔,在永安公司天韻樓登台。標新立異,以“搭棚戲”為號召。其表演以快口著稱,妙語如珠.神完氣足,即興表演尤佳,經常把當天報載新聞編成段子演唱, 觀眾冠以“潮流滑稽”稱號。和江笑笑、王無能一起被譽為“滑稽三大家”之一。其代表作有《游碼頭》、《熱水袋》、《汪家大出喪》、《一百單八將》、《搓麻將》等。20世紀30年代末,開始注重滑稽戲,參與過《一碗飯》的演出,並曾創辦“快樂影片公司”自籌資金拍攝滑稽電影《雞鴨夫妻》和宣傳抗戰的滑稽短片《拚命》。曾任滑稽公會會長。

劉春山多才多藝,勇於探索,對於“滑稽戲”的發展與繁榮,作出很大的貢獻。他幼年貧困,從小在熱鬧的上海通俗的娛樂場所──城隍廟生長長大。做過小生意,賣過梨膏糖。接觸曲藝藝人,愛聽露天說書。成年後,曾拜說書藝人郭少梅為師,常到浦東的小茶館說書。他平時愛好說說唱唱,交往的曲藝界朋友很多,自己能唱各種段子。有時,有人就請他到“堂會”演出,慢慢地開始有了些名聲。在一九二八年,他就和盛呆呆合作,正式在上海永安公司的“天韻樓”,登台演出各種“滑稽”節目。

那時候,上海的京戲比較普及。劉春山就從京戲中汲取題材,加以渲染誇張,儘量搞笑。如《滑稽三本鐵公雞》,用掃帚和雞毛撣子作刀槍,赤膊上陣,滑稽開打。《滑稽天女散花》,則拿鉛桶當花籃,拖把作花鋤。散花時,桶里倒出一串串紙做的小烏龜,逗人發笑。另外,他還學會“打蓮湘”,邊打邊演,現編現唱。用寧波話唱《滑稽白牡丹》,模仿“本灘”唱《滑稽游碼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當日軍侵略我國,發生“一.二八”、“八.一三”事變時,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東北三省失陷,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全國人民義憤填膺。劉春山當即以“唱新聞”的形式,迅速地在舞台上現編唱詞,歌頌馬占山、宋哲元、傅作義等人的抗日行動,歌頌抗日義勇軍的英雄事跡。還有《哭東北》、《哭難民》等唱段,揭露日軍的侵略暴行,同情東北人民的悲慘遭遇。這些演唱,都在當時起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笑嘻嘻,是劉春山的得意門生。從小追隨左右,學得很多精彩的滑稽唱段與傳統的滑稽表演,能說能唱,功底深厚。他以演出《釘巴》(乞丐硬性討錢)一出,奠定了自己在滑稽界的地位與聲譽。建國前後,他先後與傑出的滑稽演員姚慕雙、周柏春和楊華生、張樵儂長期搭檔合作,極盡紅花綠葉之妙,一直為廣大愛好滑稽藝術的觀眾所熟悉與喜愛。

劉春山家庭情況

劉春山育有一雙兒女。

兒子小劉春山,原名劉治平。1943年左右開始加入師兄筱快樂劇團,後與程笑飛、俞祥明合作,“程劉俞”當時和“姚周”,“楊張笑沈“一起被譽為”滑稽新三大家“。擅長滬劇《碧落黃泉》《劉志遠敲更》。

女兒劉敏。著名評彈表演藝術家。上海東方評彈團,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筱丹桂之死》,後參演《老娘舅》飾”富貴嫂“一角而成為上海灘家喻戶曉的笑星。

滑稽戲名家

滑稽戲是在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