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劉恆椽,1931年1月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上虞。上海市政協之友社副理事長,華東師大化學系教授。個人簡歷
1949年9月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1952年10月轉入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學習,1953年9月畢業後留校工作。1953年9月至1986年1月曆任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1986年1月至1993年2月曆任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有機合成研究室主任、化學系系主任、化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87年5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88年1月至1990年6月任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1990年6月至1993年2月任民進上海市委主委。1993年2月至2002年6月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民進上海市委主委。2002年1月被華東師範大學聘為終身教授。2002年6月至2003年2月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劉恆椽同志曾先後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國家科技獎勵、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高校高級職稱、上海青年啟明星計畫等十多個評審委員會的專家。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其個人簡歷已載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發明獎大辭典》、《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中。
劉恆椽同志是第七、第八、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第八屆委員、第九、第十屆常委。因病醫治無效,於2012年1月21日上午10時1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2歲。
生平評價
劉恆椽同志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長期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親密合作。他自覺認真學習新時期統一戰線理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政協工作期間,認真履行職責,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反映社情民意,撰寫和提交個人提案50餘件,與他人合作提交提案40餘件。其中,《全面清除地方保護主義,以嚴肅執法維護法律的權威》等5件提案獲得全國政協、上海市政協優秀提案;《運用高質量提案,履行好委員職責》的提案,在全國政協九屆二次大會上被列為全國政協首次推薦的大會必讀檔案材料。劉恆椽同志是我國有機化學學科研究的帶頭人之一。他嚴謹治學、實事求是、勇於創新、成就斐然。在功能試劑的合成理論及其套用方面有深入系統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首創不對稱-變色酸(雙)偶氮磷(胂)酸型等系列試劑近三百餘種。成功合成幾十種特效綜合功能的代表性試劑,順利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不能分別檢測稀土元素總量、輕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困難,使我國在稀土元素分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稀土資源的開發利用。他對合成路線的制定、合成條件和操作作出關鍵性的改進,為同類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有價值的科學依據。他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先後獲得國家創造發明獎2項、國家教委優秀科技成果獎1項、國家經委和冶金部先進集體獎1項、國家機械工業部及機械科學研究院重大科研成果獎6項、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2項、上海市科學大會獎1項、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項、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政策建議成果獎1項。他在功能試劑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他的稀土元素、鎂和鉍的檢測方法,被國家一機部和冶金部定為部頒標準試劑。
劉恆椽同志致力於高等教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五十多年。他專業基礎理論深厚,開設有《有機化學》、《高等有機化學》、《有機合成設計》、《精細有機合成》、《特效有機顯色劑》及《化學文獻》等課程,其中《有機合成設計》、《精細有機合成》、《特效有機顯色劑》三門為劉恆椽同志的創新課程,被列為華東師範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研究生的必修課程。他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顯著,得到廣大師生一致好評。他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國家培養了近20名研究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劉恆椽同志擔任民進上海市委主委期間,擁護黨的領導,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他立會為公,參政為民,作風民主、工作認真。他團結班子成員一起,努力抓好上海民進的思想建設,認真搞好政治交接,紮實加強組織建設,積極推進制度建設,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為上海民進的自身建設、積極履行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國內外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50餘篇,在政協和民進的報刊上刊出會議報告、學習報告、紀念文章、宣講團報告近40餘篇,積極宣傳我國的政治制度、政黨制度和政協制度。團結和帶領上海民進成員,進一步增強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想信念。
劉恆椽同志熱愛祖國,光明磊落,愛憎分明。他謙虛謹慎,嚴於律己,與人為善,廉潔奉公。他生活儉樸,關愛家庭,家風嚴謹,對子女要求嚴格。劉恆椽同志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十分敬重的好領導、好同志、好師長。他的高尚品質和對事業的奉獻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求真務實,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