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垴國小

劉家垴國小

劉家垴國小地處山西省陽泉市四礦口劉家垴,位於礦區中心地帶。始建於1950年,占地面積7666平方米,建築面積5117平方米,綠化面積967平方米,教學班28個,學生1400多名,教職工100名。現有教職工100人,其中高級政工師1人,國小高級教師57人,本科學歷21人,專科學歷52人;擁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

基本信息

學校沿革

劉家垴國小前身是四礦職工子弟國小,始建於1950年,當時共4個教學班,其中三、四年級採取二級複式教學,是全局規模最大的學校。1968年,擴招國中班,校名同時更為七年制學校。1971年又把國小分離出來組成四礦國小。1985年四礦國小一分為二,原校改為四礦劉家垴國小。2006年劃歸政府管理,更名為陽泉市礦區劉家垴國小校。

學校設施

學校努力實現教育技術現代化。1998年建成60平方米的電腦室,120平方米的多功能電教室,1999年建成48台座語音室;擁有計算機80台,錄像機3部,攝像機1架,電視機8台,投影儀36台,以及影碟機、專用字幕機,可供編輯多媒體課件的掃瞄器、刻錄機、雷射印表機系統;建立了本校的電教教材庫;教學班和專用教室配備了三機一幕,現代化教學設施初具規模。2005年全面實現班班有電腦、液晶投影儀或者背投電視,每個辦公室有電腦,實現了網上校務公開,加入陽泉市城域網,基本實現教學和辦公現代化。教師電教使用率100%,學科覆蓋率100%,教材 使用率70%,設備使用率90%,1999年省電教館命名為“山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生管理

在學生管理方面,學校大隊部實行值周中隊輪流制,幹部選舉輪換制,活動學生負責制;興辦了校園流動書社、小能人銀行、小白鴿廣播站等紅領巾小事業;開闢了小班主任、小廣播員、校園小衛士等眾多實踐崗位。特別是學生校長自2001年4月以來,已有20多屆100多名學生擔任過學生校長職務,近700多人次參加過"學生校長"的競選,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教育科研

2001年,學校承擔山西省“九五”現代教育技術課題——《運用多媒體手段,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結題。
2002年5月,被山西省教育廳評為“九五”期間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先進單位;
2002年8月,在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國家部委級重點課題“活動課程和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的研究和實驗中被評為“全國總課題組優秀實驗學校”。
2002年,學校承擔“十五”國家重點課題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學科教學模式》進行為期三年的實驗。
2003年,6名實驗教師研究的《利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研究》項目榮獲陽煤集團科學技術成果一等獎。
2005年,學校承擔山西省“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結題。

光榮傳統

“學春祥,助孤殘”傳統美德教育代代傳承。1972年開始幫助孤寡老人王玉蓮,1975年湧現出為搶救集體的羊而英勇獻身的小英雄——劉春祥,拉開了劉家垴國小30年“學春祥,助孤殘”活動的序幕。1987年開始幫助殘婦仇江琳,以王秀紅、祁彩雲、郜普艷助殘“三姐妹”為代表的一批批少先隊員幫助殘婦料理生活,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隊員們的先進事跡在《中國教育報》、《中國煤炭報》、《山西日報》、《陽泉報》、《中央電視台》、《山西電視台》、《陽泉電視台》刊登和播放;劉春祥獲山西省小英雄稱號,王秀紅獲省十佳少先隊員,常建國獲全國優秀輔導員;1987年全國少工委授予“紅旗大隊”,1989年、1996年山西省少工委分別授予“紅旗大隊”和“雛鷹大隊”。學校被陽泉市人民政府授予“德育示範學校”,1999年被山西省教委授予“山西省文明學校”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