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劉半九(詩人綠原的譯名)。湖北黃陂人。現當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
個人簡歷
1922年11月生於湖北黃陂,父母早亡。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逼近武漢,國中畢業隨眾西遷,流亡中開始寫作。1939年在《時事新報》副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爸爸還不回來》;1941年8月在《新華日報》發表處女詩作《送報者》,此後作品以新詩為主,並參與重慶復旦大學"詩墾地社"的活動。1942年考入復旦大學外文系,1942-1944年在校學習英文法文。其詩作已引人注目,胡風在桂林編輯《七月詩叢》,主動邀他參與第一輯,年底為他出版首部詩集《童話》。綠原後成為"七月詩派"後期代表之一,以政治抒情詩聞名。1947年,胡風在上海編輯《七月文叢》和《七月詩叢》第二輯,又收入了綠原的兩部詩集《又是一個起點》和《集合》。同年,綠原回到武漢,次年以“綠原”為社會用名加入中共地下黨。1949年5月武漢解放,《長江日報》創辦,綠原調任報社文藝組副組長;1953年調往北京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國際宣傳處組長,次年出版詩集《從一九四九算起》。1955年全國發動大規模批判和清查"胡風反革命集團"的運動,綠原受牽被隔離審查。單獨監禁了5年後,於1960年8月被轉送秦城監獄。在不再受審訊干擾的監禁中,他以原有的英文功底又自學了德文。1962年6月,作為"胡風反革命集團骨幹分子"獲釋,被安排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所擔任德語文學編譯。幾年後又經歷了文革十年的磨難。1980年中共中央為“胡風集團”案平反,綠原恢復中共黨籍,次年出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編輯室副主任,1983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1985年評為編審,1988年離休,2009年去世。逝世前為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委員,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名譽理事,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國際筆會中國中心成員,國際日耳曼語學者協會會員,國際歌德學會(魏瑪)會員。
主要作品
綠原曾是20世紀40年代的“七月派”代表詩人,更是中國現當代著名詩人及翻譯家,從他第一本詩集《童話》開始,走的就是一條不斷自我超越之路,他把戰鬥的情思與藝術的獨創性結合起來,把深厚的民族文化積澱與西方詩歌的現代手法結合起來,在中國的新詩發展史上寫下重要的一頁。他一生歷經磨難,解放前曾遭遇國民黨當局的政治迫害,在大學即被通緝而不得不離校逃亡;解放後又蒙難二十五年。但他始終珍惜與詩神相遇合的緣分,生平著作等身,著有詩集《童話》、《集合》、《又是一個起點》、《人之詩》、《人之詩續篇》、《另一支歌》、《我們走向海》、《綠原自選詩》、《小時候》、《向時間走去——綠原短詩新編》;文集《繞指集》、《非花非霧集》、《苜蓿與葡萄》、《再談幽默》、《尋芳草集》、《半九別集》、《綠原說詩》、《尋覓集》、《滄桑片羽》,主要譯作有《浮士德》、《里爾克詩選》、《請向內心走去》、《拆散的筆記簿》、《日安課本》、《德國的浪漫派》、《現代美學析疑》、《叔本華散文選》、《莎士比亞的少女和婦人》、莎士比亞新劇《愛德華三世•兩個貴親戚》等。2007年武漢出版社出版了六卷本的《綠原文集》,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十卷本的《綠原譯文集》。
獎項[1]
綠原是一位跨越了中國現代、當代兩個文學史階段的詩人,獨具特色和魅力的翻譯家,也是評論家和編輯家。曾榮膺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金環獎”(1998)、魯迅文學獎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1998)、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中國當代詩魂金獎”(2003)、首屆“中坤國際詩歌節”翻譯獎(200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