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止血方法

創傷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當嚴重創傷伴有內臟破裂或骨折時,出血量更大,常是外傷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病因

創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

臨床表現

正常情況下,成人血液約占體重的7%~8%,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體內約有4500毫升左右的血液。當創傷導致失血量達總血量的20%以上時,患者就可表現出休克症狀,如失血達到總血量的40%以上,體內各組織器官就會發生供血不足和缺氧,如不能及時補充血容量,這些組織器官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進而導致患者的死亡。

急救要點

對創傷進行現場急救時,及時而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搶救成功的重要環節之一。出血的危險性還與破裂的血管有關,一般來說,動脈出血由於出血速度快,常表現為向外噴射,所以危險性最大;靜脈血液只表現為血液不停的向外流出,血液也較動脈血暗,危險性相對較小,但這不是絕對的,例如頸部大靜脈破裂時由於負壓吸引,很容易造成空氣栓塞而致生命危險;危險性最小的是毛細血管出血,表現為血液從整個創面滲出,出血量很小,不致引起嚴重後果。

常用止血方法

止血的方法很多,但必須了解其優缺點,靈活運用,做到既能有效地止血,又防止了併發症的發生,為到醫院後的進一步治療創造時機。

1.加壓包紮止血

絕大多數的出血可用加壓止血法止住。操作時先用消毒紗布墊或乾淨的毛巾、布塊、帽子等摺疊成比傷口略大的墊子,放在傷口上,然後用三角巾或繃帶或能找到的替代品加壓包紮。包紮的壓力應適宜,以即能止血又不影響遠端血運為宜(遠端能摸到動脈搏動且顏色正常)。本法適用於小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出血,傷口內有碎骨存在時不能用此法。包紮時嚴禁濫將所謂的止血中草藥、泥土或其他粉末撒在傷口上,以免加重傷口污染,為以後的清創處理造成困難。

2.指壓止血法

用於急救現場較急劇的動脈出血而手頭又一時缺乏包紮材料或止血帶時。操作時用手指放在傷口上方的動脈壓迫點上,然後用力將動脈血管壓在骨骼上,通過中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的目的。該方法迅速有效,其缺點為不宜持久,在止住出血後,需立即換用其他止血方法。可以記住一些常用的止血點:

(1)臉下部及口腔一側出血可通過按壓顳動脈或頜外動脈而達止血目的。按壓顳動脈時可將拇指與示指在耳屏前稍上方對下頜關節處用力壓;按壓頜外動脈時用拇指或示指在下頜角前約半寸處,將頜外動脈壓在下頜骨上;

(2)大範圍的頭部、頸部、和口咽部出血可通過按壓頸總動脈達到止血目的。把拇指或其餘四指放在傷側的氣管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摸到頸總動脈搏動後將其向頸後壓迫止血。注意此法僅用於緊急止血時,且不可兩側同時按壓,以免引起心跳驟停;

(3)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主要是壓迫鎖骨下動脈。操作時先用拇指在鎖骨上凹處摸到動脈搏動,其餘四指放在傷員頸後,用拇指向凹處下壓,將動脈血管壓向第一肋骨止血;

(4)上臂下端、前臂和手部出血可壓肱動脈止血。在肱二頭肌觸到動脈搏動後,將此動脈用力壓在肱骨幹上;

(5)下肢出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摸到動脈搏動後用力將其壓向股骨。

3.止血帶止血法

較大的上下肢動脈出血用其他止血方法無效時可採用止血帶止血法。止血帶有橡皮製的和布制的兩種,急救時可就地取材,用寬皮條、三角巾或毛巾等代替。

(1)適應證因使用止血帶易造成身體殘疾,故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必須要用止血帶時,壓力一定要合適,上肢不應超過300mmHg,下肢不能超過600mmHg,如為簡易止血帶不能測量壓力時,只能以上止血帶後傷口不出血,遠端肢體動脈搏動剛摸不到為宜;

(2)注意事項①止血帶不能直接纏在皮膚上,必須用毛巾、三角巾等做成平整的墊子墊上;②止血帶要在傷口的近心端靠近傷口處;③為避免用止血帶傷及神經,上肢應扎在上1/3處,下肢應扎在大腿中部;④為防止遠端肢體缺血壞死,在一般情況下,上止血帶的時間不應超過2~3小時,每隔40~50分鐘放鬆一次,以暫時恢復肢體遠端的血運;⑤上好止血帶後應做好標記,註明時間;⑥注意嚴禁用鐵絲、電線、繩索等代替止血帶。

用橡皮止血帶時,用左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持住止血帶的一端,右手拉緊止血帶纏繞肢體兩周,然後將止血帶末端放入左手示指與中指間,示指和中指將止血帶夾住,並拉出固定;用布條或其他布質代用品時,先將布條松松纏繞肢體一周打結,然後在結下穿一根短木棍,拉緊木棍,沿一個方向旋轉,使布條繞緊肢體,至傷口不再流血為止。

4.填塞止血

用於大腿根、腋窩、肩部、口、鼻、宮腔等部位的出血。止血時將急救包、棉墊或消毒的紗布填塞在傷口內,在用包紮加壓法進行包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