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學

創傷學

創傷學,編者金鴻賓,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簡介

編者:金鴻賓

出版社: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頁碼:17831 頁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9787530834527

裝幀:精裝

開本:16

定價:188.00

編輯推薦

出版《創傷學》一下的目的在於向人們系統地展示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又是人們所應密切關注的這一新興學科。《創傷學(上下)》將以系統工程的要求,對專業人員進行巨觀與微觀的全方位指導,它既要讓從事與涉足這個專業的人們了解創傷從發生到結束給人們影響的全過程,更要讓這個隊伍中每一成員與學者熟悉自己這個環節應如何儘快盡好完成工作。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屬總論部分,另含交通傷、運動外傷、燒傷與凍傷和災害性創傷、大量群體傷;下卷為各論,主要詳細論述各個部位損傷的診斷及治療。尤對治療方面力爭具備先進性、可操作性及實用性,使基層臨床工作者可直接套用為宗旨。如對脊柱、脊髓損傷,骨盆損傷,顱內及大血管損傷都力求把國際最新觀念及技術介紹給讀者,使專業人員獲得新的啟迪。為了做到平戰結合,對災害醫學也有相關對策的研究與介紹。

作者介紹

金鴻賓

1939年4月15日生於滄州,回族,中共黨員,博士生導師。

1991年如享受國務院國家專家特貼,為首批政府授銜創傷骨科專家。1994年任由天津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天津市創傷急救中心主任。1998年任天津市創傷交通醫學研究所所長。現兼任天津市專家協會理事,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全國骨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創傷醫學會常委,天津創傷學會主委。《中國骨傷》雜誌副主編,《中華創傷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誌》《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等編委。曾主編與參加編寫的《急症骨科學》等十幾部專業書籍,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主編的《急症骨科學》普被評為天津市科技專著二等獎。

1988年被衛生部評為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1989年被國務院授於“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及“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目錄

上卷目錄

第一篇 創傷學概論

第一章 創傷學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國外創傷醫學發展簡史

第二節 我國創傷醫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現代創傷特點與對策的研究現狀

第二章 創傷學研究方法

第一節 實驗性研究

第二節回顧性研究

第三節 前瞻性研究

第三章 現代創傷流行病學

第一節 創傷的描述流行病學

第二節 創傷登記及檔案的建立和管理

第三節 創傷類別分型

第四節 世界不同地區交通傷特點及發生機率

第五節 創傷嚴重度分析方法

第二篇 創傷病理及病理生理學

第四章 常見多發傷的病理生理學

第五章 戰傷、火器傷病理表現及病理生理

第六章 燒傷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

第七章 輻射傷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

第三篇 創傷診斷

第八章 創傷評分

第一節 現場揀別

第二節 院內評分

第三節 加強監護病房(ICU)內的評分

第九章 診斷的程式與方法

第一節 接診

第二節 傷史採集

第三節 全身傷情評估

第四節 急診檢查中易犯的錯誤

第五節 急診診斷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第十章 影像學檢查在骨關節創傷中的套用

第一節 常規X線檢查

第二節計算機X線攝影

第三節計算機體層攝影

第四節 磁共振成像

第五節 介入性放射學

第四篇 創傷與創傷後的組織修復

第十一章 創傷修復概述

第一節 創傷與創傷後的組織修復

第二節 創傷修復的現代概念

第三節 與創傷修復和組織再生有關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 未來有關創傷修復研究領域

第五節 創傷修復研究與治療的簡要歷史

第十二章 創傷癒合的基本病理生理過程及影響癒合的主要因素

第一節 創面癒合的主要病理生理過程

第二節 創傷癒合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影響創傷癒合的主要因素

第十三章 幾種促進創傷癒合的新技術和方法

第一節 生長因子與創面癒合

第二節 蛋白酶類與創傷修復

第三節 新型敷料與創傷癒合

第十四章 修復創面的康復治療

第一節 瘢痕組織

第二節 康復治療的意義

第三節 康復治療的內容

第五篇 創傷併發症

第十五章 創傷性休克

第一節 創傷性休克的病理生理

第二節 創傷性休克的診斷和監測

第三節 創傷性休克的復甦和治療

第四節 創傷性休克的動物模型複製

第十六章 創傷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徵

第一節 MODS的概念和歷史

第二節 MODS的發病因素

第三節 MODS的發病機制

第四節 病理組織學變化

第五節 臨床表現

第六節 診斷和評分標準

第七節 預防和治療

第八節 MODS動物模型

第六篇 創傷治療學和TICU的作用與意義

第十七章 復甦術,

第一節 廣義的復甦——抗休克(VIP程式)

第二節 狹義的復甦——CPCR

第三節 監護

第十八章 清創與止血術

第一節 止血術

第二節 清創術

第十九章 抗感染——抗菌藥物

第一節 抗菌藥物在創傷感染治療中的地位

第二節 創傷感染分類

第三節 感染嚴重度的定量評估

第四節 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

第五節 抗菌藥物在特殊情況下的套用

第二十章 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療法

第一節 糖皮質激素及其衍生物的化學結構與生理功能

第二節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大劑量短期衝擊療法

第二十一章 莨菪療法與莨菪化

第二十二章 機械通氣

第一節 呼吸機的主要部件和分型

第二節 呼吸機與病人的連線及護理

第三節 機械通氣的適應證

第四節 機械通氣的禁忌證及併發症

第五節 機械通氣的套用

第六節 肺保護性通氣策略

第二十三章 骨折治療學

第一節 骨折治療原則

第二節 骨質量對骨折及其治療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 ICU與TLCU

第一節 ICU——現代醫學的產物

第二節 ICU的基本要求——院中院

第三節 TLCU收治的病種

第四節 ICU監測的主要內容

第二十五章 腸內腸外營養

第一節 創傷病人的代謝改變

第二節 營養支持的臨床套用

第三節 幾種受到關注的營養素

第七篇 交通傷與交通醫學

第二十六章 交通傷的流行病學

第二十七章 交通傷的傷情特點和主要死亡原因

第二十八章 交通傷的發生機制

第二十九章 交通傷的急救與防護

第八篇 火車創傷

第三十章 火車創傷概論

第一節 火車創傷的定義

第二節 火車創傷的流行病學特徵

第三節 火車創傷的分類

第四節 火車創傷的損傷特點

第三十一章 火車創傷的急救

第一節 鐵路急救網路的建立

第二節 鐵路員工院前急救知識培訓

第三節 火車創傷中的顱腦損傷

第四節 火車創傷中的胸部損傷

第五節 火車創傷中的腹部損傷

第六節 火車創傷中的骨與關節損傷

第七節 火車創傷中泌尿生殖系損傷

第八節 火車創傷中的皮膚軟組織撕裂(脫)傷

第九節 電擊傷、電燒傷

第三十二章 火車創傷嚴重度評估及火車創傷資料庫的建設

第一節 火車創傷的院前評分

第二節 火車創傷的院內評分

第三節 創傷評分工具介紹

第四節 火車創傷資料庫的建設

第三十三章火車創傷的預防及對策:

第一節 火車創傷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火車創傷的預防措施

第九篇 體育運動損傷

第三十四章 體育運動損傷總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運動損傷的原因

第三節 運動項目與運動損傷的關係

第四節 運動損傷的生物力學

第五節 運動損傷的分類

第六節 運動損傷的預防與康復

第七節 損傷後身體各主要部位的康復訓練方法

第八節 常見運動創傷的處理原則

第三十五章 體育運動損傷各論

第一節 肩部的運動損傷

第二節 肘關節的運動損傷

第三節 腕及手部的運動損傷

第四節 腰部損傷

第五節 骨盆及髖關節運動損傷

第六節 大腿損傷

第七節 膝關節的運動損傷

第八節 小腿部的運動損傷

第九節 踝關節及足的運動損傷

第十篇 燒傷與冷傷

第三十六章 燒傷

第一節 燒傷原因分類

第二節 燒傷嚴重程度的估計

第三節 燒傷早期處理

第四節 深度燒傷創面的修復

第五節 燒傷休克

第六節 燒傷感染

第七節 燒傷內臟併發症處理

第八節 特殊原因燒傷

第九節 燒傷營養

第十節 燒傷康復治療

第三十七章 冷傷

第一節 非凍結性冷傷

第二節 凍結性冷傷

第十一篇 災害性創傷與大量群體傷的救治

第三十八章 發生災害及造成群體傷的情況分析

第一節 災害和災難的概念

第二節 災害性刨傷的特點

第三節 大量群體遭受災害性創傷的救治特點

第三十九章 群體傷的急救程式

第一節 現場急救

第二節 途中救護

第三節 醫院(有條件的醫院)救治

第四十章風暴災害所致群體傷及醫學救援

第一節 風暴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節 風暴災害的現狀

第三節 風暴的危害等級

第四節 風災造成群體創傷的特點

第五節 風災造成群體創傷的醫學救援

第四十一章 地震所致群體傷的醫療救援

第一節 地震災害現狀

第二節 地震烈度、震級與地震災害等級劃分

第三節 地震引起的主要傷亡情況分析

第四節 大量群體遭受地震創傷的醫療救援

第十二篇 創傷的預防及救援醫學現狀

第四十二章 創傷的預防與控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創傷影響因素

第三節 創傷預防策略和措施

第四節 青少年創傷的預防與控制

第五節 地震災害性創傷的預防與控制

第四十三章 院前急救

第一節 院前急救人員的組成及急救的程式

第二節 院前快速有序地檢查傷員

第三節 現場基本的創傷救治

第四十四章 創傷自救

第一節 自救的一般概念

第二節 創傷自救的主要措施

第四十五章 建立急救中心

第四十六章 救援醫學的發展現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發展和現狀

第十三篇 創傷麻醉與鎮痛

第四十七章創傷麻醉的特殊性

第一節 創傷患者的特點

第二節 創傷患者的病理生理特點

第四十八章 創傷患者的麻醉

第一節 麻醉前的準備

第二節 創傷麻醉

第四十九章 創傷麻醉中的監測

第一節 呼吸功能監測

第二節 心血管功能監測

第三節 體溫監測

第四節 全身麻醉深度監測

第五節 肌松藥作用的監測

第六節 胃腸黏膜pH監測

第五十章 創傷病人的鎮痛

第一節 創傷鎮痛的臨床意義

第二節 超前鎮痛的理論與方法

第三節 病人自控鎮痛與病人自控鎮靜

第十四篇 創傷與營養代謝

第五十一章營養物質及其代謝

第一節 碳水化合物

第二節 脂肪

第三節 胺基酸

第四節 中鏈甘油三酯(MCT)

第五節 酮體

第五十二章營養代謝狀況的測定方法

第一節 身體測量及生化指標

第二節 能量消耗的間接熱量測定法

第三節 動脈血酮體比(AKBR)

第五十三章營養管理的實際方法

第一節 能量需求量

第二節 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

第三節 外傷

第四節 重症感染

第五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

第六節 呼吸功能衰竭

第七節 肝功能衰竭

第八節 多臟器功能衰竭

第十五篇 創傷臨床用藥

第五十四章 骨、關節和軟組織損傷用藥

第一節 鈣劑與維生素D

第二節 鎮痛藥

第三節 非甾體抗炎鎮痛藥(NSAID)

第四節 消炎止痛外用藥

第五節 抗凝劑、抗血栓形成劑和纖維溶解劑

第五十五章 脊柱脊髓損傷用藥

第一節 皮質類固醇激素

第二節 莨菪鹼類藥物

第三節 作用於神經肌肉系統的其他藥

第五十六章 創傷中醫藥套用研究

第一節 閉合損傷的治療

第二節 開放性損傷的處理

第三節 損傷分類

第四節 筋傷的治法

第五節 骨科常用藥

第六節 骨傷科膏藥

下卷目錄

第十傷六篇 頭面部損傷

第十七篇 軀幹損

第十八篇 下肢損傷

第十九篇 上肢損傷

第二十篇 周圍神經損傷

第二十一篇 血管損傷與斷肢(指)再植

第二十二篇 顯微外科在創傷學中的套用研究

第二十三篇 兒童創傷特點

第二十四篇 老年創傷

第二十五篇 病態機體創傷後處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