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漁獵民族赫哲族,由於從古到今長期過著捕魚狩獵生活,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網灘和山林中,因此,他們的飲食以生食為主。天長日久就產生一道赫哲名菜——“剎生魚”。剎生魚是赫哲族人逢年過節、待客、婚嫁時必不可少的一道有名的下酒菜,因為吃起來酸辣鮮涼爽口,味道清香,百吃不厭。所以被烏蘇里江沿岸人們譽之“天下第一菜”。[1]
基本做法
1.將新鮮的魚放血後用刀颳去魚鱗。在魚脊樑處下刀,沿著脊骨剔下完整的魚肉;
2.把單片魚肉用刀豎切改刀,每片要切的薄厚均勻,不可以將魚皮切斷。左手按住魚尾處,右手握住菜刀勻速用力快速片下縷縷魚絲;
3.將去掉肉的魚皮,用熱水焯熟,切成絲兒,與開水焯過的土豆絲、綠豆芽、冬粉及白菜絲、黃瓜絲等放在一起攪拌均勻,加上適量的醋、鹽、少許味素、生薑絲及辣椒油等調料,充分攪拌後裝盤。[1]
發展過程
赫哲人最初吃剎生魚時,基本以魚肉為主。當一年之中捕魚或獵獸的淡季到來後,捕得的魚或獵得的野獸數量很少,有時會出現揭不開鍋的情況。這時,一些赫哲婦女為了使全家人一日三餐吃得好、吃得飽,就帶著子女去山上採集一些野生植物或其塊根,以補充魚獸肉的不足。赫哲婦女在採集過程中,發現江蔥(赫哲語“赫吉克特”)、姜以及山辣椒等都可以拌著剎生魚吃,而且往剎生魚中添加這些山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十分爽口。從此,江蔥等成了赫哲人做剎生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在剎生魚中添加一些野果汁,同樣是赫哲婦女智慧的結晶,在中原各種調料沒有傳人這裡前,缺少調味品的剎生魚有食之無味的感覺。赫哲婦女在採集中發現,山上的野果酸甜可口,如果擠出野果中的汁液,倒入拌好的剎生魚中,不但能起到調味的作用,使剎生魚口感更佳,而且能夠起到調色的作用。於是,赫哲婦女上山除了採集野菜外,還有意識地從山上採集野櫻桃等山野果,然後把山野果中的汁液擠出來,藉助果汁的酸甜味來調和剎生魚的口味。山野果不但有調味的功能,而且還能調製果酒。勤勞智慧的赫哲婦女把山梨、山葡萄採集回家後,取出野果汁進行簡單加工,使其發酵後釀成甘甜的美酒。每當赫哲人水中捕魚、林中獵獸以及舉辦重大的喜慶活動時,他們吃離不開剎生魚,喝離不開果酒,果酒成了赫哲人交流感情、自娛自樂的重要形式。[1]
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間,由於黨和政府對赫哲人實行口糧定量供應,糧食成了赫哲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一日三餐基本做到有主食,有副食,有葷,有素,有稀粥或湯,有米飯或麵食。然而,無論餐桌上擺上幾道菜,無淪是煎炒烹炸,都不能沒有剎生魚這道菜。剎生魚仍然是赫哲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人們頓頓離不了它。[1]
相關傳說
關於剎生魚,赫哲族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遙遠的古代,一個剛過門的赫哲族新媳婦聰明伶俐,尊老愛幼,善持家務,似有巧婦能做無米之炊的過人之處。老公公有意想考一考兒媳做菜的手藝。一天,老人家把她叫到跟前,讓她去做一道魚菜,要求魚做好後看似生的,吃起來口感又是熟的。新媳婦立刻明白老人的意思,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但見她兩手很麻利地抓住了兩條活蹦亂跳的魚,開膛破肚清洗乾淨,然後把生魚切成絲,放在樺木盆上,用醋泡上,接著把魚皮往火上一烤,一抖落,魚鱗全掉了,魚皮烤得焦黃脆香。她把魚皮也切成絲放在盆里,再加上一點佐料攪拌均勻。經過這樣幾道工序後,一盤清涼爽口的剎生魚就做好了。當她把做好的剎生魚端上餐桌,恭恭敬敬地請老人品嘗時,老人眼睛為之一亮,因為他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製作生魚的方法,老人吃過幾口後更是讚不絕口,連聲說“做得好,做得好啊”。從此,剎生魚這道名菜就這樣在赫哲人之間流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