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前鋪村共有 630戶,2387口人,耕地面積4010畝。近幾年來,村兩委立足村情,把發展果品生產當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主渠道,不斷強化措施,搞好科技服務和示範引導,帶領民眾大力發展果品生產,發展果園 1500畝,農民人均年增收800多元,走出了一條依靠林果業致富的新路子。
強化措施,實現產業規模化發展
我們前鋪村是峽山水庫庫區移民村,人多地少,土地沙性,有機質含量高,適合果品生產,民眾也有栽植果樹的習慣。但由於發展規模小,品種差,加之缺乏管理技術和經驗,產量低,無外銷路子,導致果品銷售困難,經濟效益不很突出,民眾出現了毀果種糧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召開黨員幹部會,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認為要想使全村的農業經濟加快發展,必須立足本村實際,通過大力發展林果生產,帶領民眾靠林果業致富。目標確定後,我們堅定地走規模栽植的路子,向科學化管理要效益。一是進行了科學規劃,把適合栽植果樹的地塊規劃為桃樹栽植方、蘋果栽植方、梨樹栽植方。二是搞好示範引導,把帶領民眾發展果品生產作為“黨員富民帶動工程”的主要內容,倡導黨員幹部帶著民眾乾,做給民眾看,每位黨員幹部至少發展不少於5畝的果園作為示範園。在村兩委的倡導下,村幹部首先帶頭髮展果園60畝,先後有10多名黨員建立起了自己的示範園。三是抓好典型帶動。通過實施示範帶動,全村果園發展到1500畝,實現了果品栽植規模化,進一步拉長了產業優勢。
搞好科技服務,不斷增加科技含量
規模發展起來了,科學管理是關鍵。村兩委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加大科學指導上下功夫:一是成立了果品生產協會,聘請山農大辛培剛教授、煙臺果科所劉志堅所長等果樹生產管理專家教授定期深入果園指導栽培、修剪、管理,為果農提供全過程果樹管理技術指導。果樹生產協會經常組織技術能人、專家到各自的地塊互相交流、切磋,總結的小經驗、好方法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保證了果農的技術需要。果品生產協會還為果農訂購了果樹管理科技報刊,定期出版科技信息,指導果品生產。二是加大科技改造力度。一些老果園,由於樹齡長、品種老化,產量低、經濟效益差。我們積極實行高枝換頭等新技術,縮短了生長期,改善了品種,提高了果品的經濟效益。三是推廣套用了壁蜂授粉、果品套袋、貼字等新技術。為克服授粉不好、座果率低的問題,我們積極推廣壁蜂授粉新技術,保證了座果率。同時積極推廣果品套袋技術,減少了噴藥次數,節省了勞力和投入,避免了果品跟藥物的直接接觸,提高了果品質量。為提高果品的經濟效益,我們積極推廣了蘋果貼字新技術,在蘋果上貼上“福祿壽禧”等字、詞,既提高了果品的觀賞價值,又提高了果品的價格,每個蘋果價格提升到3元以上。通過加大科技投入,使果品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果品產量和效益明顯提高,2005年我村果品產量達到60多萬公斤,實現經濟收入70多萬元。我村生產的紅富士、喬納金蘋果榮獲山東省優質果品金獎和銀獎。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積極搞好銷售服務
為提高果品的知名度,促進果品的銷售,我們統一申請註冊了“濰河香”果品系列商標,進一步加大果品產業的宣傳,前鋪村的果品有了自己的品牌,使我村的果品生產遠近聞名,一些銷售業戶接踵而來。我們積極為民眾搞好銷售服務,在村內設立了果品銷售市場,拿出3人對市場進行管理,保證了公平有序交易。同時積極為民眾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在市場上設立了市場信息專欄,幫助民眾及時了解市場信息,村兩委還積極外出跟運銷客戶聯繫,推銷果品,保證了我村的果品不出村就能賣到好價錢。我們了解到今年果品市場短缺的信息後,積極向民眾宣傳,民眾實行地窖儲存一月後,價格由原來的一元錢一斤,上升到1.50元一斤,維護了民眾的利益,增加了果品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