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前杭愛省(Өвөрхангай аймаг)始建於1931年,位於蒙古國中部、杭愛山主脈東支脈區,以及戈壁阿爾泰山脈的小博格多山和阿爾茨博格多以北的平坦地段,面積6.34萬平方公里。
前杭愛省南面與南戈壁省、北面同後杭愛、布爾根省、東面與中央、中戈壁省、西面與巴彥洪果爾接壤。省會距烏蘭巴托430公里。
前杭愛省有21個行政單位,人口10多萬。該省西面、西北部是杭愛山脈的眾多支脈;西南面聳立著連綿起伏的戈壁阿爾泰支脈;南部是平坦的乾草原,在此可見到砂質和粘土質的戈壁地段。鄂爾渾河流經該省北緣,其上游穿過凝固的熔岩石流,奔騰而下,形成深峽谷、石灘和瀑布。這一帶還有眾多的熱礦泉。
前杭愛省(Өвөрхангайаймаг)轄有1市18個縣,省會阿爾拜赫雷市(Арвайхээрхот),18個縣是哈拉赫林縣布爾德縣呼治爾圖縣巴特沃吉勒縣烏彥嘎縣準巴彥烏拉縣桑特縣鄂勒濟特縣額深朱伊拉縣巴彥溫都爾縣巴彥格勒縣塔拉格特縣海爾汗杜蘭縣納林台勒縣巴倫巴彥烏蘭縣古沁-烏蘇縣特格勒格縣博格多縣。
氣候
該省氣溫南北差異較大,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北部+15℃,南部 +2O℃,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北部-2O℃,南部-16℃。年平均降水量為135.4毫米。經濟
前杭愛省的自然資源豐富,森林占全省面積的5%,主要生長落葉松、雪松、白樺和楊樹等樹木。野生動物有母盤羊、野山羊、野騾、野駝、黃羊、鹿、沙狐、猞猁、豹等。地下資源主要有有色金屬、金屬、煤、油、岩鹽、建築材料、工業原料等。
畜牧業是前杭愛省的主要經濟產業,計有210萬頭牲畜,其中約 1%為綿羊,22.2%為山羊。近幾年,種植業發展很快,耕地面積有4.38萬公頃,主要種植穀物、蔬菜和飼料作物。
前杭愛省的主要工業企業有巴彥特格的煤礦、鎂礦,阿爾拜赫爾和哈爾赫林熱電廠,以及麵粉飼料廠、印刷廠、食品廠、生產牆壁材料、加工木材的木材加工廠、制磚廠等。
該省有不少名勝古蹟,有景色迷人的24米高的烏蘭瀑布,有能醫治各種疾病的水溫達+92℃的呼吉爾特溫泉等自然風景區。境內還有烏楊嘎縣的石碑、古城遺址、哈爾赫林古都、十六世紀末建的額爾敦召、馬尼特、突厥文史地、古代維吾爾古都、哈爾吉特、13世紀蒙古古都、哈拉赫林遺址、額爾登昭等古代和中世紀蒙古建築以及文化歷史古蹟。
旅遊景點
哈拉和林(Karakorum or Qara-Qorum)簡稱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蒙古國首都以西384公里,前杭愛省鄂爾渾河右岸呼舒柴達木之南20公里。
是蒙古帝國(13世紀1206~1271)的首都,蒙古國的故都。第二代大汗窩闊台所建立(1235年)。在蒙古國的地位就像西安在中國的地位一樣重要。現在蒙古國紙幣上經常出現的那棵神樹,就在哈拉和林的皇宮中。
1220年成為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首都,中國元朝皇帝--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稱汗時,在這裡登基。由於蒙古帝國的強盛,成為當時世界最著名最繁盛的大城市,是世界上陸地貿易最發達的國際大都市。忽必烈遷都大都後,此地為和寧路治,仍為漠北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樞紐,為蒙古本部重要都市。
元朝滅亡後,北元政權以之為首都。1368年毀於明朝軍隊手裡。15世紀初期蒙古諸部分崩離析,和林也逐漸沒落。在這裡的額爾徳尼召開始建於1586年是用哈勒和林遺址上的石頭築成的,是蒙古國第一個喇嘛教及佛教中心。最多時,額爾徳尼召有108座房屋住有1000多名喇嘛僧侶。在20世紀30年代遭受嚴重破壞,現重新修建並向遊人開放。其周圍的108塔舉世聞名。哈勒和林是蒙古國最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歷史上的繁華重鎮。
1889年,俄國學者H.M.亞德林采夫考察了哈拉和林廢墟。1948~1949年,蘇聯考古學家C.B.吉謝列夫領導的蘇蒙考古隊進行發掘,為研究蒙古國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的蒙古唯一人類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2年蒙德聯合考古隊對窩闊台可汗萬福宮遺址進行了挖掘,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
現在是蒙古著名的旅遊聖地。
和林古城作不規則的長方形,南北約2500米,東西約1300米。周圍有土牆,四面設城門。在城西南部發現宮殿址,宮殿圍牆呈不規則方形,長255米,寬220~255米,內有5個台基。中央台基高約2米,上有大型殿址,面積為55米×45米,有人根據花崗石柱礎的位置,推定殿內共有75根木柱。地面鋪設綠琉璃方磚。在殿南面發現用花崗岩石板砌成的門址。
周圍4個台基的建築都面向中央大殿,類似唐宋宮殿的布局。一般認為這群宮殿建築系1235年窩闊台所建之萬安宮。宮址下的地層中發現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佛教彩繪壁畫遺蹟。城中央為商業和手工業區,建築遺存集中在東西、南北兩條大道附近,發現煉鐵爐和陶窯等手工作坊,出土大量鐵農具(犁、鏵、鐮)、武器及生鐵鍋等。
城址內出土的大量北宋錢幣、鈞窯和磁州窯瓷器,以及漢式銅鏡、磚瓦等,反映出漢文化在當地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