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色楞格省是蒙古中北部的省。北鄰俄羅斯。面積約為4.2萬平方公里。人口8.69萬。包括2市、13縣。1931年設省。首府蘇赫巴托。位於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流域。地勢較低,海拔650米左右。溫帶大陸性森林草原氣候,年降水量115毫米。鐵、煤和森林資源較豐富。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工農業均居全國首位。以種植小麥為主,牧養牛、馬、綿羊等。有發電、木材加工和食品等工業。工廠沿鐵路線分布。始建於1931年,原名為“塔萊楞(意為農業)”,1934年改為現名,拉丁文名稱Selenge。色楞格省地處蒙古北部,東面與肯特省、西面與布爾根省、南面與中央省為鄰,北面同俄羅斯接壤。全省土地面積4.28萬平方公里,是全國面積最小的省份。全省人口9.37萬,大多數為哈拉哈蒙古族,在阿勒坦布拉格、伊洛、呼德爾、沙瑪爾等地居住著布里雅特蒙古族,在澤勒德爾河河谷帶居住著額魯特蒙古族。省會蘇赫巴特爾市(Sühbaatar、Sukhbaatar),人口2.12萬,距首都311公里,位於該省最北點,通往俄羅斯的火車經過這裡。2002年在該省的阿拉坦布拉格縣設立了首個自由貿易區。
地理環境
色楞格省位於色楞格河漫灘的最低處。該省山脈最高峰為德勒格爾汗和博格多山,海拔1427—2226米。環繞肯特山脈的有鄂爾渾、圖拉、伊諾、寶日嘎力泰、蘇倫、蒙赫泰、沙林等大小河流,從不同方向注入色楞格河,形成一條大河流出國境。
該省具有強烈的大陸性氣候,最冷的1月份氣溫-2O℃,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為+16℃,年平均降水量為300—400毫米。
產業經濟
全省土地面積的47%為(草)牧場,2%為打草場,8%為耕地面積,其餘43%的土地面積為森林所復蓋。植被有落葉松、雪松、銀松等針葉林和白楊、榆樹、柳樹、白樺等闊葉林。因為這裡水草豐茂,各種野生動物、飛禽很多,野生動物有熊、狼、四不象、野豬和猞猁等。河流中魚類繁多,有白肚鱒魚、狗魚、細鱗白魚等。該省礦藏儲量豐富,有煤、鐵、金、銅、鉛、雲母、石灰石及各種礦物染料。
色楞格省是一個農牧業和工業綜合發展的地區。農牧業的主要部門是種植業,鄂爾渾、色楞格、哈拉、布爾嘎勒泰河谷、恩赫塔拉、柴達木、索奇平原為農業區,全省耕地面積28萬多公頃,居全國首位,13個國營農牧場耕種的面積約占全省耕地面積的98%以上,年平均收穫穀物近30萬噸,土豆5萬噸,蔬菜1萬噸,產量占全國的35—40%,是全國的主要產糧區。該省的打草全國20%,占全國儲草量的50%。全省有45.66萬頭牲畜,綿羊占64.8%、山羊占7.9%、牛占20%、馬占7.2%、駱駝占0.1%。同時,這個省己種植了大量的蘋果樹和漿果樹,也開始大量養殖蜜蜂。還培育出“鄂爾渾”抗寒小麥品種和產毛型“鄂爾渾”新品種綿羊。
色楞格省的工業,無論是在蒙古中部區,還是在全國都占特殊地位。主要工業企業有火柴廠、酒精和糖廠、木材聯合企業(包括造紙廠、膠合板廠、房屋製造廠)、麵粉飼料廠、伊洛儲木廠、食品聯合工廠、熱電站、沙仁高勒煤礦等。該省的達爾汗市屬於大型工業和文化中心城市,下轄有酒精和糖廠、機修廠、木材加工廠和農業科研所等機構,這些機構均在該省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般說來,色楞格省的大批工業企業分布在鐵路沿線的城鎮。色楞格省的鐵路、公路、航空運輸都很方便,烏蘭巴托一納烏什基的鐵路貫串這裡直達俄羅斯,公路運輸四通八達,從烏蘭巴托到蘇赫巴特爾有公路相通,並有水上運輸線。該省己具備了現代化的各種通訊手段,省會與世界各地城市可以通話。省會和縣所在地都有舒適的賓館。目前,色楞格省己經從一個農牧業—工業省發展戍為工業—農牧業省。
色楞格省的文化教育也發展很快,有30所普通教育學校以及中等專業學校和職業技術學校。文化福利設施比較齊全,全省居民基本上都能收看到電視節目阿勒坦布拉格(革命前稱錫伯一恰克圖或買賣城)曾是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的中心,是全國歷史名城之一,城內有蘇赫巴特爾博物館,著名的阿瑪爾巴雅斯嘎朗寺院在蘇赫巴特爾市西南200公里的地方。
阿爾丹布拉格
阿爾丹布拉格(亦稱為阿勒坦布拉格)自由貿易區是蒙古自1992年政治經濟改革後對外資一直是持開放、歡迎的態度,但在國家經濟的發展上,卻一直未能看出有明顯的進展,為求突破,蒙古政府早在開放初期即開始著手研究在蒙古境內建立經濟特區的計畫,直到2002年春天蒙古國會終於在十多位國會議員的積極推動下,順利通過了《自由區法》,以及《在阿拉坦布拉格建立自由貿易區辦法》、《阿拉坦布拉格自由貿易區的許可權與職責》等二項相關法案,並在同年6月28日正式公布施行。至此,蒙古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便在蒙古北方蒙俄邊境上的一個小鎮──阿拉坦布拉格正式誕生。亦稱買賣城。
宗哈拉縣
宗哈拉縣舊譯“東哈拉”。蒙古北部城市,剛剛成立不久的縣級市。烏蘭巴托與達爾汗之間的重要鐵路站。人口1.2萬(1980)。酒精廠全國著名,還有木製構件廠、食品廠等。有農業研究所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