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眼反射

常見檢查項目

評價前庭眼反射的眼球運動有:眼震電圖、自發性眼震的檢查、激發性眼震檢查、視眼動系統功能的檢查、半規管功能試驗。

英文對照

vestibulo-ocularreflex:前庭眼反射

前庭眼反射檢查

是將頭抬起30°,用50ml冰生理鹽水或水沖洗鼓膜。腦死亡時前庭眼反射消失,對耳刺激反應時不發生眼偏離。每次耳刺激後應觀察病人1分鐘,每側耳檢查之間應等待5分鐘。有些藥物可減輕前庭眼反射,包括鎮靜劑、氨基糖苷、三環類抗抑鬱藥、抗膽鹼能藥和抗癲癇藥。有累及外耳道和岩骨的面部創傷也可抑制這些反射。

前庭眼反射(溫度試驗):

向外耳道注水後觀察1-3min,若無眼球震顫表示前庭眼反射消失。即使沒有明顯的眼球震顫,但有輕微的眼球運動就不能判定為前庭眼反射消失。本實驗方法與耳鼻喉科使用的溫度實驗不同,後者用20℃的冷水或體溫±7℃的冷熱水交替刺激,不能用於腦死亡的判定。

前庭系統解剖與生理

1、前庭系統周圍部分:包括前庭器官與前庭神經。
前庭器官由三個半規管(外半規管、上半規管和後半規管)和前庭組成。半規管與前庭連線處的一端膨大形成壺腹,內有壺腹嵴,其上有頂端長有纖毛的前庭毛細胞。前庭內部的橢圓囊和球囊上有與壺腹嵴相似的囊斑結構,稱為橢圓囊斑和球囊斑,其上覆蓋一層膠質膜,膜上嵌有耳石也稱為位覺砂。壺腹嵴與耳石是構成人體主要的外周平衡感受器。前庭神經的末梢來自前庭神經節所發出的周圍支。
2、前庭系統中樞部分:包括前庭神經核、前庭的皮質下中樞、前庭在大腦皮質的代表區,以及前庭神經核與脊髓、眼肌運動核、小腦、網狀結構等緊密聯繫的傳導束。前庭核分為前庭上核、前庭下核、前庭內側核和前庭外側核等四個核團,與其它神經核團在中樞發生廣泛聯繫,形成特定的神經反射通路,見圖。
3、前庭神經反射
前庭動眼反射:前庭神經核團發出的上行纖維經內側縱束分別與同側和對側的Ⅲ、Ⅳ、Ⅵ顱神經核團產生聯繫,因此前庭感覺可立即產生反射性的眼球活動。
前庭脊髓反射:前庭脊髓束纖維分別由前庭外側核、前庭下核和前庭核心發出的纖維構成,到達同側或對側的脊髓前角細胞,對軀體肌肉進行調節。
前庭小腦通路:前庭下核發出與小腦蚓部聯繫的纖維,可感受體位變動時的前庭衝動。同時小腦蚓部和頂核也發出纖維至前庭神經核,調節前庭功能。
前庭植物神經通路:前庭核團與迷走神經建立有廣泛的神經聯繫。前庭神經核與脊髓、眼肌運動核、小腦和大腦的聯繫中,也有側支與網狀結構聯繫。
前庭大腦通路:聯繫不清。一般認為前庭神經纖維與聽神經纖維伴行,在丘腦換元後發出纖維至大腦皮層的前庭功能代表區,但此區的確切位置仍有爭論。
由於核團在中樞的廣泛聯繫,當前庭感受器受到病理或人為刺激時,都會通過中樞間的廣泛作用而引起:眩暈、眼球震顫、傾倒以及植物神經性反應等症狀。
4、前庭的血管與淋巴系統
1)前庭淋巴:內耳又稱迷路,外有骨迷路,內有膜迷路,膜迷路內含有內淋巴,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間充滿外淋巴。內淋巴液來自血管紋、橢圓囊、圓囊及半規管上皮細胞的分泌,其功能是當頭部活動時流動,刺激感覺細胞調節軀體平衡。
2)內聽動脈:為供應內耳的終末動脈。80%從小腦前下動脈發出,也有少部分來自基底動脈。主要供應球囊、橢圓囊、半規管和Corti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