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場開街節

可見,今天的前場鎮政府所在地新街,歷史上在開街節之前,未曾有過像樣的街市。 也就是說,昔日作為交通要塞完全有理由形成繁華街市的前場關,不是為當地的老百姓而存在的。 可見,因為祭天祀神的緣故,很早以前就在高峰寺形成了固定的廟會。

饒雲華
這是一個有文字記載由官方確定的節日。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姚安縣政府決定:舊曆每旬逢一、五、八為前場街期,於當年二月初一始行。自此,每年舊曆二月初一即為“開街節”。
因為開街節,街期所在地有了“新街”這個既直觀又通俗的稱謂並沿用至今。可見,今天的前場鎮政府所在地新街,歷史上在開街節之前,未曾有過像樣的街市。沒像樣的街市,是因為這片土地山谷縱橫,綿延不斷,形似書頁相連,故又俗稱八十四頁地。可以想像,要在書頁似的大山皺褶里往來,那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儘管這裡世世代代生活著勤勞勇敢的彝、漢人民,但因為生活在八十四頁地里,相互往來簡直就是一種奢求。生活空間的相互阻隔,不僅阻擋了他們相互交流的腳步,同時也擋住了他們投向繁華之地的目光。他們無法意識到,崇山峻岭逶迤無邊的八十四頁地里,文明的步伐還是踩出了一條從姚州府通向外界直達省府的驛道。伴隨著驛道,文明的足印一代代在這裡積澱,在這裡累積人氣孕育繁華。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在今天的新街設定前場巡檢司。巡檢司,一個相當於今天的稅務工商的行政機關,與一定的戰略要塞和人流物流相聯繫,是統治者的觸角,是統治勢力的延伸,是形成特定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帶動集市貿易發展的機遇,只是這樣的機遇不屬於當地百姓,而屬於官方。也就是說,昔日作為交通要塞完全有理由形成繁華街市的前場關,不是為當地的老百姓而存在的。既然這樣,形不成繁華街市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不能因此而斷定前場沒有其他貿易。事實上,官方的街市沒有熱鬧起來,民間的集市卻熱鬧了起來,只不過屬於民間廟會性質的那種,在前場境內最高的山峰進行。這座最高的山峰本來沒有名字。但因為一個傳說,這座山成了四山八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山。又因為在山頂上建了寺,這座山才有了“高峰寺山”之名,只不過山名與寺名融為一體。這是當地老百姓的生活態度,既簡單又包容,正所謂高峰有寺,寺在高峰嘛!
傳說中,正是春耕播種時節,走馬皇帝出巡,途經前場,見河道乾涸,田地不犁不耙,百姓懶洋洋地閒在家裡,既生氣又奇怪,就問是怎么回事。百姓說,我們等老天下雨呢!走馬皇帝隨手一指遠處的山峰,山峰陡然增高,一下子鑽進了雲彩中。走馬皇帝對百姓說,不要等了,到山峰頂上祭天吧!果然,祭天的當晚,大雨傾盆,流滿了河溝,蓄滿了壩塘,百姓們終於完成了春耕播種。從此以後,到山峰頂上祭天成了習俗。再後來,山山嶺嶺冒出了清洌的泉水,山箐淌出了汩汩不息的溪流,文龍河石者河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從此不再乾涸。為了感謝天神的恩惠,百姓們又在山峰頂上建寺宇,塑神像供奉,也讓天神下凡時有個歇腳的地方。就這樣相沿成習,一代又一代,高峰寺成了當地百姓頂禮膜拜燒香還願的地方,成了心靈慰藉的精神家園。
高峰寺山位於今天的前場鎮王朝村委會東部,海拔2757米。據縣誌記載,高峰寺山山峰巍峨,可東望鸚岩屏壁,西瞻點蒼峻秀,南眺靈鷲高聳,北顧曇華積玉,實為區內群峰之冠。上祀天神,二月初一,土人往祀者常千數百人。可見,因為祭天祀神的緣故,很早以前就在高峰寺形成了固定的廟會。趕廟會,是人與神靈溝通並祈求風調雨順安康幸福的絕好機會,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物資交流感情交流的大好時機。因為如此,藉助趕廟會這個載體,民間集市也就應運而生了。不僅如此,高峰寺遠離村寨,人不留客山留客。通宵達旦地在弦子聲中跳左腳舞在火塘邊上對調子也就成為一種大眾娛樂方式。結果,物資交流從偶然走向必然,彈弦子跳左腳舞從陪襯變為主流。最後,物資交流、跳左腳舞與祭祀活動一樣,成為廟會活動不可或缺的主角,共同演繹延續著這個古老神秘的高峰寺民間廟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隨著物資交流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日益重要,以廟會形式出現的民間集市顯然是力不從心了。因此,前場開街取代高峰寺廟會,跳蚤集市讓位於固定街市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高峰寺廟會也作為前場開街節的前身成為人們記憶中的一段歷史。
時至今日,前場開街節已經成為一個遠近聞名的民族民間傳統節日,成為對外經濟交流和民族文化交流的一個發展平台。屆時,遠山近寨的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扶老攜幼匯集新街,賣土特產品,買生產生活用品,看文藝演出,彈弦子跳左腳舞娛樂。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既洽談生意又感受民族風情,還可以參加跳左腳,與彝家阿哥阿妹對對調子,喝喝蕎酒。雅興來了,還不妨到文化中心看書畫展,參觀從民間蒐集上來瀕臨滅絕的生產生活器具及文物,讓你對前場的感覺與眾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