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滎陽郡鄭氏章龍堂【源流】
1、上古傳說史中三位聖王“三皇”的各種說法
伏羲,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記》中稱伏犧,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君主。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中國神話中與女媧一樣,龍身人首、蛇身人首。
女媧,又稱女媧氏,媧皇,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上古氏族首領,後逐漸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根據神話記載,女媧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媧的主要功績為摶土造人,以及鍊石補天。其他的功績包括發明笙簧和規矩,以及創設婚姻。後世女媧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祇,被作為人類始祖和婚姻之神來崇拜。
神農,又稱神農氏,漢族神話人物,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戰國以後。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穀王”、“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等。
黃帝(中華人文始祖):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二十四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
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中華人文之母),她教人民養蠶縲絲,織出絲綢做衣裳,故有“先蠶”的稱號,生玄囂、昌意、龍苗;
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
三妃彤魚氏,生姞及夷彭;
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禺陽。
納四妃十嬪,生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據《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西經、大荒東經,北方的犬戎、西方的北狄、東方的東夷都是黃帝後裔。
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一百一十歲,傳子玄囂。
顓頊:父昌意,封於若水,娶蜀山氏之女昌仆為妻,生顓頊。顓頊性格深沉而有謀略。十五歲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二十而登帝位初封高陽(今河南杞縣東),故又稱其為高陽氏,都於帝丘。創製九州,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絕巫教。改革甲歷為“歷宗”。所居玄宮為北方之宮,北方色黑,五行屬水,因此古人說他是以水德為帝,又稱玄帝。以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都城,以句芒為木正、蓐收為金正、祝融為火正、玄冥為水正、句龍為土正,合稱五官。
生子窮蟬(舜之高祖)、鯀曾、古蜀王、稱、魍魎、檮杌。春秋戰國時的楚王為其後裔,屈原在《離騷》中自稱為帝顓頊之後,屈原與楚王為同族。
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
嚳:姬姓,名俊,號高辛氏,殷人稱夒。生而祥靈。祖父玄囂,黃帝正妃高皇后嫘祖長子。父蟜極,母陳酆氏裒。伯父帝顓頊。
帝年十五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三十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辛,故號高辛氏,都於亳(今河南偃師),以木德為帝。共工氏實力強大,不滿嚳繼帝位,怒撞不周山,天柱折,大地傾東南,並進而發動反叛。帝令火正黎平亂,敗而歸。帝處死黎,以黎弟吳回繼任火正,再次出兵,終平定叛亂,殺共工氏。帝亦能知人善任。以羿為射官,賜彤弓與蒿矢,不負帝望,一舉平定白難反叛;任鹹黑、柞卜為樂官,創《九招》之樂與鼙鼓、笭、管、塤、簾等新樂器。曹植作《帝嚳贊》頌曰:“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聖靈賓,教訖四海,明並日明。”
帝四妃: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與帝禮祀上帝而生棄(后稷)。姜嫄墓位於陝西武功老城南側小華山上,《武功縣誌》載:“姜嫄墓在南門外,南去三百六十步,又西四十步,墓在坎上,與東原梅家莊通。”
次妃陳酆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十四月,而生堯(唐堯)于丹陵。
次妃有娀氏女(姊妹)曰簡狄、建疵,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商契)。
次妃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
四子後裔皆有天下。子摯嗣立,九年後摯禪讓給放勛,即帝堯。
帝在位七十年崩,年一百零五(一說九十二歲),葬於濮陽頓丘城南台陰野中。
堯:姓姬又姓祁,又雲姓伊耆。陶唐氏,名放勛,起初被封於陶,後遷徙到唐(今臨汾和襄汾),所以又稱唐堯。傳說出生於“三阿之南”。道教中為天官大帝,誕日為上元節。
繼位時二十一歲(一說十六歲),以唐縣(今河北唐縣)為都城,以火德為帝,人稱赤帝。性格仁慈,聰明有為,不驕不慢。勤於政事,禮儀簡單,生活儉樸。
妣富宜氏,生子:監明、丹朱(出房氏)、鷲(劉氏始祖)。生女,娥皇、女英,兩女皆嫁舜,以考驗舜成績卓著,傳位於舜。
在位十八年,享壽八十二歲。葬平陽東原。
舜:有虞氏,名重華;生於姚墟,故姚姓,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濟)。父瞽叟,母握登。顓頊生窮蟬,窮蟬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橋牛,橋牛生瞽叟,瞽叟生二子:長子舜、次子象。
舜自幼喪母,父親續娶,生子象。舜為《二十四孝》中第一孝“孝感動天”。舜孝長悌幼,其父性格頑固,寵後妻和幼子,三人都想殺舜,舜則躲而避之。
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受堯“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國號“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舜將天下劃為並、冀、幽、營、兗、青、徐、荊、揚、豫、梁、雍十二州,以河道定州界。
帝妃娥皇、女英,娥皇無子,女英生子商均。另有庶子八人。
舜知弟象與子商均都不成器,於是禪讓給禹。
十七年後,舜於南巡蒼梧途中逝世,葬於蒼梧山南側,終年一百零一歲。
2、古文獻記載的周族先祖
《山海經》第十六《大荒西經》:“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弟曰台璽(一作“漦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慶節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聖瑞。……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
按照兩本文獻,整理周族先祖人物世係為:
帝嚳與元妃姜嫄,生子:長子后稷名棄(帝嚳嫡脈之首),次子台璽(生子叔均);
后稷(周族夏朝世襲先祖)……→不窋(周族夏朝末任后稷官職的先祖)……→鞠→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古公亶父
古公亶父與妃有邰氏之女太姜,生子:長子泰伯,次子虞仲,少子季歷;
季歷娶太妊,生子:長子昌(周文王),次子東虢仲,三子西虢叔,四子煇(耀);
(1)周族先祖有記載的第一位女性——姜嫄
姜,姜水(居地名);嫄,本義為“起初”。“姜嫄”是後人對先祖的一種後加稱謂,體現人類的尊母情懷。而圍繞周族始祖母姜嫄的歷史爭議焦點無異於“后稷遭棄的原因”。
《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拆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后稷呱矣。實覃實訏,厥聲載路。”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關於后稷遭棄的原因,史上有數十種觀點,其共同之處,即均認為后稷遭棄乃因其生而無父或不能確定其乃姜嫄與帝嚳所生。其中,以肇始於漢代王逸的“生而無父”觀點影響最大、從者最眾。而只有一種觀點最客觀反映歷史和體現歷史文獻。南通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紀曉建《后稷無父遭棄說質疑》有明確論證,摘要如下:
《楚辭•天問》:“稷維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鳥何燠之?
何馮弓挾矢,殊能將之?
既驚帝切激,何逢長之?
……王夫之《楚辭通釋》釋“既驚帝切激,何逢昌之?”云:“驚帝切激,謂稷為高辛所駭異,激怒而棄之,何卒逢天佑,而福澤之長如此?天祚有德,禍福不測,存乎其人而已。”
……著名神話學家袁珂先生說,《天問》之後四句“是后稷降生神話之異聞。似后稷之初生,即有‘馮弓挾矢’之奇才異能,而此‘馮弓挾矢’又似對天帝反抗之表現,故後雲‘驚帝切激’。后稷雖使天帝受‘驚’而至於‘切激’,然天帝仍使之繁榮昌盛。……惜此神話古己佚亡,……其詳不可得知”。
……以《楚辭•天問》中保存了不見於其他任何典籍的后稷生而能“馮弓挾矢”的神異武功的記載。
因此,后稷遭棄的原因既不是“生而無父”,也不是為了“彰顯靈異”,更不是“生而不呱”(“死活不定”)或“時代習俗”(“體質檢驗”),而是因為其“生而靈異”。后稷出生時無論在型體、力量和智力上都大大超出了一般的新生兒,從而使其父帝嚳驚恐萬分,認為這是一個怪胎,於是才出現屢屢遭棄而又屢遭神靈庇護的神話傳說。
(2)周族先祖有記載的第一位男性——后稷姬棄
“後”本義為號令四方,與“司”相對。“稷”為種植五穀,“后稷”也就是種植五穀的主管負責人。后稷是“農官之君”,相當於主管;農正為“后稷之佐”,相對於是副主管;農師則相當於辦事員。
周族先祖“后稷”以官職代指“姬棄”是中國傳統的稱謂習慣。姬棄則既是穀神,又是戰神。姬棄任過武官的根據:
《楚辭•天問》:“何馮弓挾矢,殊能將之?”結合上下文,是說后稷生下來以後就能拉弓射箭乃極為特殊奇怪之事。
《史記•周本紀》:“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
《詩經•魯頌•悶宮》鄭玄箋:“后稷生而名棄,長大堯登用之,使居稷官,民賴其功。後雖作司馬,天下猶以后稷稱焉。”孔穎達疏引《尚書•刑德故》:“稷為司馬。”王充《論衡•初稟篇》:“棄事堯為司馬,居稷官,故為后稷。”
《史記•周本紀》:“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附:姬姓-【麒麟圖騰】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雄性稱麒,雌性稱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而麒麟為天上神物,神之坐騎,伴神乃出,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主聰慧、祥瑞。另,麒麟幼時不能飛,成年方能翱翔。鄭氏溯源姬姓,圖騰相承麒麟。麒麟圖騰的緣由,如下:
《詩經•大雅•生民》曰:“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王國維解:“帝者蒂也,像花萼全形”,“武”即獸類足跡,故“帝武”就是花萼形的獸類足印,即圖騰獸麒麟。
白話釋譯:姜嫄(炎帝後代有邰氏之女,為黃帝曾孫帝嚳元妃)踩在麒麟的足跡上有感致孕,生下一個男嬰,取名后稷,后稷長大後,以他為首領的部族便以麒為圖騰。
後麒字“鹿”旁改作“女”旁,成“娸”,以此為族姓,姬、娸二字古文相通,故“姬”字為“麒”字變形,因而姬姓以“麒”圖騰為象徵。
《詩經》又在《國風•周南•麟之趾》中以“麟之趾”來喻稱周文王子孫。“西狩獲麟”,孔子因獲麟而絕筆。唐詩人李白傷感時事,於《古風詩》中哀嘆“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
(3)周族先祖有記載的最後一任后稷——不窋
不窋,夏朝孔甲時期(公元前1708~前1677年)周族部落首領。本義為“不出門”,引申為“沒有什麼事情可做”。
到不窋時已是“夏後氏政衰”,從姬棄到不窋,其間相距三百多年(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1年。傳十九王,記471年),因此,“不窋”顯然不是棄的兒子,應為最後一位擔任過夏朝后稷的先人。
《史記•周本紀》:“不窋末年,夏後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
《國語•周文》:“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弗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翟之間”。
公元前1600年前後,周族開始時隨夏人遷移,大抵在不窋之父逝世後,“不窋以失其官”即周族與夏分開了,“而自竄於戎狄之間”即在不窋的帶領下周族獨自向東南遷移。
《周本紀》正義引《括地誌》:“不窋故城,在慶州弘化縣南三里,即不窋在戎狄所居之城也。”唐代的慶州即漢時北地郡、清代的甘肅慶陽府。此時,周族遷到了甘肅省慶陽附近,並居住下來。
(4)周族先祖遷移後的改行者——鞠
鞠,又作“鞠陶”。夏朝末期周族部落首領。據《元和姓纂》及《名賢氏族類稿》等古籍記載,周族祖先后稷的孫子叫陶,生下來時手上的掌文很象古文“鞠”字,因此起名叫“鞠陶”。
《史記》載“鞠”是“不窋”之子。其父不窋率領周部族遷徙到北豳(今陝西省慶城縣)的戎狄之間。鞠放棄了祖先的農業,和戎、狄學習畜牧業,直到其子公劉才恢復。
鞠陶,又是鞠氏的命姓始祖,周族在北豳的第二代首領,人稱“周老王”。鞠陶在開拓北豳事業中,功勞卓著,死後被當地人稱為“三聖”之一(西周建國後為了紀念這段歷史,把慶陽一帶稱北豳,把為北豳開發建立不朽功勳的周人先祖不窋、鞠陶、公劉並稱為“三王”或“三聖”)。
(5)周族復興的開拓者及首位稱“公”者——公劉
公,爵也;劉,名也。劉,本義是斧鉞一類的兵器,引申為“征服”。
公劉時期,周人經常受到戎狄侵擾,所居領地的自然環境也比較惡劣,故公劉將國都南遷到豳。到達豳後,周人開始有計畫的建設房屋,開墾荒地,不久就出現了繁榮的景象。周族的貴族們擇吉日飲酒聚會,祭祀祈禱,正式推舉公劉作宗主和國君。
《史記•周本紀》載:“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之後周人開始制訂曆法並著手建立軍隊,亦積極發展農業,人口大增,以致四周人民紛紛前來歸附。孟子肯定了他帶領周族人勤勞致富的功績,稱“公劉好貨”。
《詩經•大雅•公劉》中公劉在北豳時候:“篤公劉,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積迺倉”,國於豳後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篤公劉”,讚揚他勤勞忠厚。且周族祭祀時“執豕於牢”,即公劉時周族有了家畜養殖。
(6)周族居豳都時還有記載的首領
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即慶節至公叔祖類八位是周族在公劉遷都於豳後,在古公亶父之前的周君,皆為父死子繼。《史記•周本紀》僅載其世系而無載事跡。
毀 隃,《史記集解》:世本作“榆”。索隱系本作“偽榆”。
公 非,《史記索隱》: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謐云:“公非字辟方也”。
高 圉,《今本竹書紀年》:“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即祖乙十五年(前1389),冊命邠侯高圉。高圉死後,被商王追命,褒稱其德。高圉死後,由他的兒子亞圉繼立。按商朝體制,邦邊境和邦境內的君長,被分別稱為侯、伯,說明此時的“周”部族已經受命於商朝,稱“邠方(即方國)”。卜辭亦有“侯邠”的記載。《今本竹書紀年》:“冬,王歸自東都。立高圉廟。”高圉和周太王是能遵循后稷功業的人,周人報祭他們。周成王七年冬,立高圉廟。
亞 圉,《世本》作“亞圉雲都”。《今本竹書紀年•盤庚》:“十九年,命邠侯亞圉。”即盤庚十九年(前1283),盤庚冊命邠侯高圉。亞圉死後,由兒子公叔祖類繼立。
公叔祖類,《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史記索隱》:系本云:“太公組紺諸盩。”三代世表稱叔類,凡四名。皇甫謐雲“公祖一名組紺諸盩,字叔類,號曰太公”也。《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十三年,西戎來賔,命邠侯組紺。”即商祖甲十三年(前1169)。
(7)周太王——亶父
亶 父,又稱“古公亶父”。因廣施仁政,令不少部落歸附,奠定了周滅商的基礎。周滅商朝後,認為“王氣”始於亶父,故追尊為太王。《詩經•魯頌•閟宮》:“后稷之孫,實維大王。居岐之陽,實始翦商。”民皆歌樂頌其德業,周朝興久之因也。古公亶父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岐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
王國維的《今本竹書紀年》:“武乙元年,邠遷於岐周。”商王武乙(公元前1148~前1113年)。
《後漢書•西羌傳》中也載有:“戎犬寇邊,周古公亶父逾梁山而避於岐下”。
《詩經•大雅•緜》載:“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箭括嶺)下的周原。因地處周原,定國號為“周”。而“自土沮漆”,“率西水滸”又可知周族全部遷移路線為:邰→敦煌—北豳—豳→土(杜,杜水)→沮(沮水)→漆(漆溪)→梁山—岐下。
古公亶父國於岐後,採取了新措施,《史記•周本紀》:“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開始了姬姓和姜姓的世代聯姻——“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孟子曾贊太王不娶妻妾,專愛妃子太姜,故而“內無怨女,外無曠夫”。古公長子泰伯,次虞仲;少子季歷。季歷娶太妊,皆賢婦人。太妊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
太 伯,亦作“泰伯”,《史記•太伯世家》:“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歷”。荊蠻領袖,吳國先祖,故後人稱“吳太伯”。
仲 雍,字仲雍,荊蠻領袖,吳國先祖。與兄太伯同避荊地。武王滅商後,因其後人分別受封於“吳”和“虞”,故後人又稱他“吳仲”、“虞仲”。
(8)殷牧師加封西伯——季歷
季 歷,字季歷,商朝牧師(地方長官,掌管西部地區的征伐之事),故尊稱“公季”。修古公遺道,篤於仁義,諸侯順之。關於公季事跡,《竹書紀年》記載有:
①(商王武乙)三十四年(前1115),周王季歷來朝,武乙賜地三十里,玉十珏,馬八匹;
②武乙三十五年(前1114),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③太丁(即商王文丁)二年(前1112),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師大敗;
④太丁四年(前1110),周人伐余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⑤太丁七年(前1107),周人伐始呼之戎,克之。
⑥《今本竹書紀年•文丁十一年(前1103)》記載:“周公季歷伐翳徒之戎,獲其三大夫,來獻捷。王殺季歷。王嘉季歷之功,錫之圭瓚、秬鬯,九命為伯,既而執諸塞庫。季歷困而死,因謂文丁殺季歷。”
公季伐戎有功,商王文丁忌憚,先嘉其功而後監禁之,遂死。周武王滅商後,又追尊“王季”。
公季娶太妊,生子:昌(周文王)、東虢仲、西虢叔、煇(耀)。卒葬鄂縣之南山,壽九十八歲。
(9)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姬姓名昌,商末周部落首領。繼承其父季歷的伯爵,故稱“西伯昌”。
任用太顛、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國力日盛,卻為紂所忌,囚之於羑里,囚禁期間,寫下周易一書。後獻“有莘氏之女”、“驪戎之文馬”等寶物及疏通朝臣始得獲釋。
先解決虞、芮兩國的爭端,出兵進攻犬戎、密須、黎、邗,又擊滅崇,修建都城豐邑,並擴充勢力到長江、漢水、汝水等流域,作滅商準備,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臨終前囑其次子姬發早圖滅商。發繼位後,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武王見時機己到,發兵行都朝歌,討伐紂王。兩軍戰於牧野,商軍大敗,紂王自焚於“鹿台”,商朝亡。周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親為“文王”。武則天改國號周時,自稱武家為周文王后代,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劉恕《資治通鑑外紀》曰:“紂囚昌於羑里,昌為《易》卦辭。”蘇轍《古史》曰:“文王方幽囚憂患,乃因古八卦為六十四,為之卦辭、爻辭,謂之《周易》。”傳說現在通行之《易經》及《後天八卦》(故又名《文王八卦》)皆為文王所著(先天八卦則屬於遠古河圖洛書)。
3、周文王之胄——鄭氏章龍堂世系譜
昌伯(周文王)→武王發→成王誦→康王釗→昭王瑕→穆王滿→共王伊扈→懿王囏→夷王燮→厲王胡→宣王靜(周宣王母弟——鄭桓公姬友)
鄭桓公〔鄭國始君〕〔友〕(?~前771),姓姬名友,厲王少子,宣王母弟。妣陳、馬氏,生子三:掘突、岌、清。
為周司徒,封於鄭。從平王東遷,建國於新鄭。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周宣王姬靜封弟姬友於都城鎬京附近的鹹林,在今陝西省華縣西北一帶,國號為“鄭”。
姬友,史稱鄭桓公,又因為鄭國是三等諸侯國,國君為伯爵,鄭桓公也叫鄭伯友。
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姬宮涅即位,因為鄭桓公是他的親叔叔,就封他為司徒,掌管全國土地和戶籍。
周幽王九年(前773),鄭桓公派長子掘突帶上豐厚的禮物向虢、鄶二君借地。二君貪圖禮品豐厚,合計各獻五座城池,鄢、補、歷、華、丹、田柔、蔽、苑、函、依。鄭桓公聞訊大喜,即將鄭國東遷,由長子掘突執掌國政。
鄭武公〔掘突〕(?~前744),妣姜氏,生子三:寤生、共叔段、子呂。長庶公子原〔原氏始祖〕。
建立新的鄭國,定都新鄭(今河南新鄭)。鄭國在春秋初年為強國,後漸衰落。共傳二十三君,歷時431年,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鄭國遺族從此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姓。
鄭莊公〔寤生〕(前757~前701),武公長子妣鄧、雍氏,生子:忽、突、子亹、子儀、子人(子人氏始祖。突之同母弟)。長庶公子曼伯。
即位時封其弟段於京,因為段與母親武姜共謀襲鄭而討伐段。而後把母親遷到城穎,以“不及黃泉,毋相見”為誓。既而悔,從穎考叔謀,掘地及泉,遂相見,母子如初。
繼武公為周平王左卿士,掌朝政。後因周桓王去其職,不朝於王。桓王伐之,率軍大敗王師,射傷桓王。在他繼位時,鄭國達到鼎盛。所以史書有“鄭莊公小霸”之稱。在位四十三年。
鄭國直系世系:鄭桓公→武公→莊公→厲公→文公→穆公→襄公→成公→僖公→簡公→定公→獻公→共公→幽公→……
鄭幽公〔已〕〔前423~前423〕,在位一年,即周威烈王三年。妣柳氏。生子:魯、儒。退韓兵,復領兵征韓,戰死。
魯公(鄭姓第一人)→璩公→安平→徽公→紹公→昌公→榮公→當時→韜公→仲公→房公→季公→奇公→稚公→賓公(居山東高密)→……
魯 公,幽公子。諱謂之。仕魏為新築大夫。襲南里君,遷陳宋間,以國為姓,鄭姓自此始。後世追認為得姓始祖。妣夏氏,生子璩。鄭為韓並滅,公乃遷於陳之淮陽,號南里君,則於陳宋之間以“鄭”為姓自茲始。
賓公(居山東高密)→ 興公→眾公→安世→綝公→熙公→泰公→褒公→質公→疇公→庠公(渡江始祖)→昭公(入閩始祖)→……
泰 公,字公業。漢尚書侍郎加奉車騎都尉,征東大將軍,遷揚州刺史。與荀攸謀誅董卓,《後漢書》有傳。夫人宋氏。子二:澄、褒。後尊為南遷鄭氏始祖。
渾 公〔泰公胞弟〕字文公。居開封。三國時為魏馮翊、鳳翔二郡太守。後遷滎陽開封,開創鄭氏中原世系。《三國志》有傳。夫人王氏。子七:崇、談、烈、集、哲、竣、節。即浦江義門鄭祖。
庠 公(渡江始祖),疇公長子。字文序。少有高操,敏藝多材,為吳孫權車騎長史平難將軍,遷東安太守,值晉惠帝時劉淵之亂,徙居壽春。懷帝永嘉元年丁卯八月十九日,挈家渡江居于丹陽郡秣陵縣桑梓里,長平寺東有遺址在,江蘇江寧縣城東南五十里秣陵橋東。是為渡江祖。夫人徐氏。子二:平、昭。即揚州丹陽第七房鄭。按:古譜載,公因劉淵石勒相繼作亂,不返滎陽。晉愍帝建興四年又任信安縣令,卒於官。墓在信安縣之西門泉南坊。
昭 公〔入閩始祖〕庠公次子。字元質。永嘉隨父渡江。仕晉為龍驤將軍,又為南郡建泉溫處杭蘇等州郡尉,持節都督平南將軍,廬陵內史,封開國侯,後改建州刺史,遂定居福州,又改泉州刺史,道經莆城,見南湖山聳翠環拱,遂卜葬祖墳十二坵於南湖山之陽。子孫又有居泉州者。年七十四卒,葬於長樂縣西北白田龜山。子孫廬於墓側。又有居長樂霍童里及水際安樂里者,清溪諸鄭皆其裔。夫人徐氏。子三:衡、銓、慮。
昭公(入閩始祖)→衡公→璣公→昶公→訓公→旻之→瀚公→子璡→涉公→運公→仲之→伯純→膺公→孝仁→滿公(遷連江始祖)→
……孝 仁,膺公次子。居福州南台白沙塘。字德本。妣林氏,生子滿。泉州惠安霞坂《譜》作,孝仁公妣朱氏。
滿 公(連江始祖),孝仁公之子。即錦鱗鄭祖。由福州而遷連江之東導村。配彭氏,子二:長初、次X。甘棠前街《譜》云:滿公,授招討檢判任連江東導。
初 公〔福寧始祖〕諱永,字有初。授武功郎。配謝氏,生三男三女。公卒連江。妣聞長溪霍童山川幽閒,遂遷居焉。甘堂里街《譜》載:汾溪分支。
滿公(遷連江始祖)→初公(遷寧德霍童始祖)→有一公→有三公→可封公(居郭村)→唐公(移居福首)→慎公→筠公→仁儲→槩公→南公(宋徽宗朝駙馬)→碩公→懷公(浦源鄭氏一世祖)→廷珏(即仲七公,遷居周寧浦源)→乾八→甲六→乙四→丙九→盛八→晉十(中華鯉魚溪創立者)→……
可封公(谷口始祖)諱壽,行一。授內廷博士。配黃氏,生六子:長唐、次宏、三龜、四樞、五坦、六有四。公與二子居郭村,更四子於梁太祖乾化間(911~915年)遷居谷口,後改弗首,今又名福首。
唐 公(居九都福首),行鄭二。官僉判。譜《序》載:谷口後改弗首,今為福首,原系莊所。長子唐,娶馬氏,生子二:長諱慎、次諱丕。甘堂里街譜載:汾溪分支。壽寧鳳陽後壠譜作:於後周廣順間(951~953年)自連江東導村遷居福首。
南 公,字明仲,行五。官兩浙提刑中奉大夫。配陳氏,生子碩。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釋褐第一名。趙王佶招為駙馬,尚公主趙氏名玉,字璽。宋興國七年建墳寧德九都白蓮寺山尾,立庵一所名白蓮寺。
懷 公,碩公季子。遷矽嶼。字國珍,行廿八。配呂氏,子三:廷璋、廷珏、廷珪。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進士,官朝奉大夫。建墳東洋鄉埔源鄭家莊,立庵一所,四至俱田。大元至正丙戌六年(1346)葬,即今麻嶺尾路上。按:明進士鄭廷實撰《里街鄭氏世系》載:……時遭紅軍(史稱香軍)擾攘,各房分居散徙於先人之海塘者——奎嶼則懷公也,碧洲則廷璋公也,外塘上鄭則志文公,下鄭則志斌公也;其餘則居埔兜、松岸、貴村、坑源、下浦、前廊各處抑又不少焉。
廷 珏(居貴村,遷浦源),字元昆。配魏、徐、陳氏。生子一。墳塟墩頭月山寨,土名前場後,即湯厝後門。
晉 十,諱模(見《周墩區志》),字懿顯。公生於洪武(1368~1398年)時。身授鄉飲耆賓。元配八蒲嶺頭彭氏,生子一:念九;女一,適萌村蕭姓。繼配許氏,生子四:楚一、楚三、楚五、楚九。公生於洪武(1368~1398年)時。公塟杜家阪蟛蠏右眼穴。彭氏塟山尾厝坪後。許氏塟上洋油塆嶺頭。洪武十八年,寧德知縣賜進士出身吳伯宗贈匾曰:義門濟美。
晉十(中華鯉魚溪創立者)→楚五(下十甲房)→侃四→催四→仁三→挺八→紩八→效五→儒贊→毓田→紫應(遷福安鹹福,鄭氏章龍堂始祖)→……
紫 應(遷福安鹹福,鄭氏章龍堂始祖),字彩玉,行金三。生雍正乙巳年(1725)正月初八戌時。配林氏鳳使,生乾隆庚申年(1740)十月初九子時。生子二(長得開、次得正),女三:長蘭英,適龍潛岡岳景元;次娥英,適蟾溪吳孔馨;三銀英,適繆志珍。公卒乾隆壬寅年(1782)七月十三酉時,享壽五十八。妣卒乾隆甲寅年(1794)十一月十四,享壽五十五。墳在十九都,土名下埯山,坐巽向乾加巳亥。公於雍正年間,由峬源遷居福安縣十九都;乾隆初,卜居鹹竹塆。為肇基始祖,立業俱出其手。
附1:滎陽郡鄭氏章龍堂志
滎陽鄭氏,天下望族。黃帝首嫡,姬周其源,文王貴胄,桓公世裔。魯公得姓,莊公受郡。漢唐以來,連榮不衰。四大貴姓,五大郡望,簪纓世家,質實相符。興眾二公,父子經學;通德玄公,譽號鄭學。泰公南謀,渾公北歸;兩房子孫,功勳九州。庠公渡江,昭公入閩,帶草留香。南湖三賢,開莆來學;樵公通志,並稱史記;英雄成功,復台開台。續滿公遷連江,初公徙霍童,唐公居福首。枝開寧德,葉茂閩東;宋季進士,史志盛隆。雙廌峯下,富貴蟬聯;提刑之族,駙馬南公。惟朝奉懷公(字國珍),掛冠懷梓,殷切遺願,訓不為仕。系居士仲七公,胥宇峬源,鯉魚文化,中華奇觀。
及清雍正,六齡孤兒金三公(諱紫應,字彩玉),姑母抱養,撫育成人。背井離鄉,臥雪眠霜。林門傭工牧牛,林君妻之以女。靈醜指引,馨肇章龍,置產基業,具出其手。內助林氏,淑賢遂意;嗣二子生六孫,蕃十四曾孫,衍三十七玄孫,發九十一來孫。五世其昌,思營宗祧,妥祀先靈,光前裕後。迄今二百八十年,承傳十一字輩。孝子慈孫,功名成就;名校碩博,代代不乏。欣逢盛世,修繕拓展,繼往開來。謹此物斯志,永矢弗諼,實臨鑒之。
宗祠鼎建於清光緒廿七年(1901)辛丑六月初八壬寅日卯時,僉舉輝卿、輝揚、輝寬、輝常、震鍾、步華等董其事;歷代栗主於民國六年(1917)丁巳十月十九己卯日卯時登祠;合族譜牒興修於民國十一年壬戌六月十三卯時;重修於公元二零零三年癸未十一月初三。
癸巳開冬初七朝奉公廿五世裔孫鄭敐拜譔
附2:鹹福鄭氏世系圖(前五代)
二、鄭氏章龍堂風物
鄭紫應,清雍正末年(1735)入居鹹福,至清光緒辛丑年(1901)始建宗祠時,已繁衍子孫400多人。鹹福鄭祠系鄭紫應的第五世孫集體修造,建築地基除取兩旁道路、曠地外,深十有二丈(36米),闊六丈五尺有奇(19.7米)。清·乾隆初,一個周寧浦源村的六齡孤兒(鄭紫應,字彩玉,行金三),寄養福安十九都章龍境的姑母家,之後便立業於此;與其子孫三代人置辦產業,已擴展至毗鄰都統;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家族,並無大富大貴,但也五世其昌,開基一百餘年創建了分支宗祠。
據考證,鹹福鄭氏老宅具有規模的達14棟、今存9棟,這些清代民居建築面積在一畝上下,主要有“五柱卯、七柱卯(八柱假九柱)、九柱卯”三種規格。早期的個人獨自建造,晚期的有兄弟聯合修造,最遲的建造年份在光緒年間,今存最晚的一棟位於鄭祠西後邊,與祠基對換修建。此後,近百來年間,鹹福居村鄭氏幾乎沒有再修造動土過,從而保留著清末村貌。
1、鄭氏章龍堂婚嫁習俗與福安當地的差異
按福安習俗,女兒出嫁臨行之前與各兄弟有個“分家契”儀式,唯獨章龍堂鄭氏沒有這種儀式。究問緣故,無人知曉。而查考清代遺留賬本,發現鹹福鄭氏的女兒閨居時有分配到田產的使用權,出嫁後則被其兄弟收回。如,賬本記載:“土名南洋上塅田,載租捌秤小,此田抽與蘭英姑婆油□使用,今歸鄭家子孫管業。”
2、備受尊敬的鄭氏章龍堂先祖
結合實際與鄭氏譜,發現鹹福鄭宅有古匾十副,最早的為清道光元年(1821),最末的為民國庚申九年(1920)。本世紀初被盜五副,2012年元旦再次發生夜盜事件,所幸發現及時,尚未有損失。
【淑德凝芳】鄭宏泰妻楊鳴娥六旬榮壽,戊辰恩科舉人鄭夢祥贈匾。
按:此匾被盜。清光緒《福安縣誌•選舉中》載:“鄭夢祥,字維新,後壠人。”
【冰節松齡】鄭宏國妻繆大蓉,嘉慶壬申年春五旬壽,舉人鄭夢祥譔文伸祝;潘覲光旌以匾,署“福寧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節婦鄭母繆氏立,道光元年(1821)歲在辛巳正月穀旦”。
按:《澎湖廳志》載:“潘覲光,江蘇無錫人,監生,遵川楚例報捐縣丞。二十年十二月署。”
【天賜純嘏】鄭祐光與妻五秩雙慶,乙酉科拔貢生林楷贈以匾。
按:此匾被盜。《福安縣誌•拔貢》載:“林楷,字志義,穆陽人。與修續志。道光乙酉科。”
【松柏常茂】鄭祐齊與妻謝氏六秩雙慶,乙酉科拔貢姻家弟林楷贈匾。
【鹿門集慶】鄭祐盛與妻六秩雙慶,舉人姻眷侄黃高翬贈匾。
【籌添鶴算】鄭從因六旬壽,署惠安縣儒學姻眷侄黃鳴西贈匾。
按:此匾被盜。《福安縣誌•除授》載:“黃鳴西,字棲梧,坂頭人。廩生。加捐訓導,署惠安學。”坂頭即今蘇堤。
【盛世耆英】鄭從蘭八旬壽,丙子科舉人姻眷黃錦燦贈匾。
按:《福安縣誌》載:“黃錦燦,字朴夫,北辰人。”
【福澤綿長】鄭從榮光緒八年七旬壽辰,舉人鄭霖濟贈匾。
按:鄭霖濟,庚午科舉人,屏南汾溪派居夏地人。詳見《屏南縣誌》。
【康強逢吉】鄭輝仲六十壽慶,丁酉科解元鄭書祥贈以匾。
按:此匾被盜。閩方誌:“光緒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解元鄭書祥榜”。
【高密耆英】鄭步章六十壽辰,清舉人特授江西東鄉縣知事鄭宗霖贈匾。
按:鄭宗霖(1874~1951年),字守堪,霍童人。清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入民國,任福建省公署科長。
3、鄭氏與鹹福商品經濟
清末民國初,北至曉陽,西達蟾溪、竹洲山等一帶旅客匯集鹹福成市,商品經濟繁榮一時。據鄉民口述,當時鹹福有2條街,18茶行,耕牛99頭。
清乾隆初,自周寧浦源遷居鹹福的鄭氏開基始祖紫應公,其子孫以買村道做功德,使村內再無霸道攔路之人,促進了村居和睦,此後村道兩旁形成了商業街。關於18茶行,今可悉者唯記載同治年間的“同春號”、“聚升號”,健在耆耄記憶猶新的“信譽號”、“街頭茶行”和“街尾茶行”則為晚期。從舊地契知悉,鄭氏立足鹹福後,產業迅速向外延展,廣布在蟾溪、龜鳳、南山、下南、黃儒、玉林等鄰村,及南溪與東源(設倉房)、象地等鄰近村,這便是鹹福人要養99頭耕牛的原因。僅宏國公之孫鄭從榮公賬本記載看,田山園坪賣主有黃、吳、楊、周、鄭、謝、李、陳、岳、張、葉、繆、雷、林、孫、詹、彭、江、丁、藍、范、邱、王、阮等廿四眾家直接或相互倒手後最終變賣給鄭從榮公。
鄭氏章龍堂至金三公四世孫“從”字輩時,十四位公可謂群英具起,尤其鄭從榮公(乳名裕樹,字品耀,行琬六,號祿齋),是鹹福鄭氏首位捐銜入仕者。據從榮公賬本得知,首先肄業於監生,後以二百兩捐義倉議敘九品職銜,最後再捐百餘兩取得貢生(舉人副榜)頭銜,《福安縣誌•例貢》備查。據賬本記載得知,從榮公除田租收入外,居村經營有“同春號”和“聚升號”二個雜貨店並經銷茶葉往福州,居家又養殖豬崽,判買木材等。在祖籍浦源的聚會中,從榮公結識了屏南汾溪宗親庚午科舉人鄭霖濟。光緒八年(1882),公七旬壽辰,自署舉人宗侄霖濟贈匾“福澤綿長”前來慶賀。
續後興起的是滿房的鄭從因公系,自從因公及其子、孫,祖孫三代十六男丁而十五功名,尤其從因公之次子鄭輝仲公生八子,個個皆有作為,至今鄉間仍以“八員代”稱之。鄭輝仲公秉承“章龍堂”開基初始三代祖的“文教興家”之道,勉勵子孫續祖“詩禮傳家”遺志,發揚“書香門第”之風,專設“育賢田”貲供子孫教育費。
4、男女平等的鄭氏章龍堂字輩歌
鄭氏章龍堂原本沿襲祖籍周寧浦源鄭祠的字輩歌,但人丁發展後,漢語字數有限,祖祠字輩歌各房有區別且比較亂,於是從祖祠25世(鹹福鄭氏第九代)開始使用新的字輩歌。不僅按照五行相生順序,而且男女平等,打破了舊社會只給男兒取字輩,而不給女兒取字輩的慣例。
【男】字輩歌——白話文解釋
元侖延緒習,匡貞聖則曼;——根本的倫次,務必要承繼、順從去研習;自古聖賢都堅定的去延展、糾正它。
紀明安拯邦,憲章詒宣奐;——公開的法度是為了能拯救與振興邦家;故而根本的律法需多多給與子孫普及。
科志攸席帛,聿呈允敘斐;——所樹定志向應崇高、高尚的那種;而展示、追述先人德業則客觀顯著地敘述。
共際惟宗文,胤俊逸胥備;——不論誰,彼此之間唯有重教崇文;子孫後代才會超眾出群,具有出類拔萃者。
可致怡偲賓,克晟永紹熙。——家族方可實現愉悅和睦,才能者相敬如賓;這樣就能夠永遠旺盛,連續興隆。
【女】字輩歌——白話文解釋
岑晗燕青影,玥瑤嵐序冕;——天將明,門前的山安逸在青色的光影里;光明潔白的神珠放佛冠冕在霧氣下。
欣晴昶春暉,語彤婉秋瀾;——那晴朗的天氣猶如舒暢的母愛讓人喜歡;古語會用朱桿筆簡約記錄言行好壞標準。
謹凡韻詳品,格執依紓函;——恭敬那莊重、安詳的風格都是同聲相應;孝於親做到匡正、遵照、寬緩、容納。
其珍艾素妍,宜端齊晨妝;——珍貴的、美好的質樸是不加修飾的養護;這樣整潔身心的晨妝才適合去齋戒。
嘉聆爰秀子,簡寧嫻靜晚。——細聽那被稱為品德美好的女子;她們樸實,嫁後常省親,性格柔美文靜、謙卑不輕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