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釋義
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後面有人圍著保護。舊時形容官員出行,隨從的人很多。
出處
元·高則誠《琵琶記》第三十二出:"倘或他駟馬高車,前呼後擁,見奴家這般藍縷,不肯相認,可不擔閣了奴家。"
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二折:"想為官的前呼後擁,衣輕乘肥,有多少榮耀。"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胡氏乘轎在前,石匠騎馬在後,前呼後擁,來到制使府。"
成語例句
1.馮苓植《神秘的松布爾》:“駱駝像發現了什麼不祥之兆,焦躁地哞哞叫著,~亂了行列。”
2.放學了,同學們~地走出了校園。
近義詞
前呼後應、一呼百諾、一呼百應
相關連結此唱彼和
此唱彼和
拼音
cǐ chàng bǐ hè
內容
彼:那裡。這裡唱,那裡隨聲附和。比喻互相呼應。
出處
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簽序》:“與前七子隔絕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近義詞
夫唱婦隨、前呼後擁
反義詞
前後矛盾、自相矛盾
語法功能
聯合式;作謂語;指相互呼應
示例
當下~,無不贊成。 ◎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第九回
相關連結首尾相應
首尾相應
拼音
shǒu wěi xiāng yìng
內容
頭和尾相互接應。指作戰相互接應。也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出處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近義詞
前呼後擁
反義詞
橫衝直撞
語法功能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詩文結構嚴謹
示例
可將隊伍擺成長蛇之勢,~,循環無端:如此則不愁地理生疏。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四回
相關信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英譯:1. with many attendants crowding round; with a large re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