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前儒林莊位於海陽市西北部,發城鎮南部,地處東經120°59′,北緯36°57′。東與八夼村相鄰,西與東宋格莊相接,南與北埠後村相連,北與中儒林莊交界。2000年12月,北埠後鄉撤銷後,隸屬發城鎮。 本村交通方便,距309國道5公里,距煙鳳一級公路7公里,距市政府駐地35公里。村邊有通往青島、煙臺、威海、萊陽的公路。
全村轄區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7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芋頭等。 2002年,全村有255戶,670人。有鄒、許2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鄒姓。
大事記
1938年日軍大掃蕩,搶走村民騾子3頭,搶劫財物一大宗,姦污婦女數名。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發生水災,全村有40多戶房子進水,糧食大幅度減產。
1943年11月15日晚本村壞人勾結國民黨趙保原部,抓走村民兵27名,當場被擊傷1人,乘混亂之時逃出4人,其餘23人被押到萬第。民兵副村團長鄒成香被打死,村農救會長鄒太芳被打殘,其餘每人以300元錢方贖回。 1948年在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中,本村出子弟兵團16人次。
1950年發動民眾捐錢物,支援抗美援朝。
1951年鎮壓反革命。經上級核准,本村被判死刑的1名,判有期徒刑2名。
1954年成立8個互助組。1955年合併成立3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6年前儒林莊、中儒林莊、後儒林莊、吉林等四個村,聯辦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畝產92.5公斤,總產12.68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達到224公斤,總產達到23.74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提高到538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642公斤,總產達到36.96萬公斤;有蘋果3.3公頃,葡萄1公頃,芋頭6公頃,收入達15萬元。 20世紀90年代末,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2000年,全村有奶牛38頭、羊236隻、豬480頭、肉食雞3000隻。 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511萬元,其中農業395萬元,畜牧養殖業111萬元,林業5萬元。
第二產業1958年以來,先後建起豆腐坊、粉坊、麵粉廠、油坊、掛麵廠、焦油廠、鋁合金門窗加工廠等。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8人,收入107萬元,其中工業53萬元,建築業54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後,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辦商店2個、加油站1個、摩托修理部1個、液化氣站1個、芋頭加工點3個,另有工商戶18戶。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2人,收入90萬元,其中運輸業18萬元,商飲業32萬元,服務業4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96年,前儒林莊、中儒林莊、後儒林莊、吉林等四個村出資新建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育質量有很大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0多名。 村重視科技教育,每年聘請農技站的技術人員來村傳授科學種田和果樹管理知識。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50公斤左右,全村有10多戶上關東,30多個長工,40多戶討飯的。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人均糧食450公斤,人均存款餘額21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33輛、機車46輛、電視機216台、電冰櫃16台、腳踏車363輛、手錶238隻、縫衣機166台、電話66部。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建房808間,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8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5年,村集體投資5175元,購置電影放映機1部,自放電影。1983年,投資16萬元,用上電網供電。1997年,投資15萬元,吃上自來水。2000年,投資14萬元,進行電網改造。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鄒化亭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6年,成立黨支部,鄒化亭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19人。2002年,有黨員29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鄒化亭、鄒太璞、鄒化奎、鄒化坤、鄒化秀、鄒和遜、鄒和旭、鄒化林、鄒化希。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鄒太田任第一任村長。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鄒太田、鄒太希、鄒和全、鄒化亭、鄒太生、鄒和京、鄒太善、鄒化勝、鄒和新、鄒化敬、鄒化月、鄒海章、鄒和遜、鄒化坤、鄒和忠、鄒化林、鄒成建、鄒成旭、鄒波、鄒化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