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刻貼發明以前,唐人要取得王羲之墨跡的複製品,須將半透明的“硬黃”蠟紙蒙在原件上,映著窗戶外的陽光,用手工雙勾出字的輪廓,再填墨而成,其法謂之“向拓”(向同向)。費時費工,無法大量生產。唐高宗鹹亨三年(672年),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將王羲之寫在紙上的行書逐字綴集成唐太宗的文章《聖教序》,摹勒上石,刻成一碑,世稱《集王聖教序》。拓本流傳,對推廣普及“王體”書法起了巨大作用。此舉實開刻帖技術原理之先河,只不過它的載體形制還是“碑”,不是“帖”而已。
宋代開始有了真正的刻帖。現存最早的刻帖,是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趙炅(匡義)命翰林侍書王著摹刻的《淳化閣帖》(簡稱《閣帖》)。該帖共十卷,收入法書400餘件,在歷史上非常有名。
宋太宗開創刻帖風氣以後,由於宋代金石學的興起,世人喜好石刻,翻刻古人墨跡叢帖的很多,使宋代產生了多部大型,叢帖石刻。後代也一直延續下來。
相關詞條
-
叢法刻貼
叢法刻貼 叢法刻貼又稱叢刻,叢拓(集拓)。古代書法藝術作品, 叢法刻貼..."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難買得"之句。但現存最早的墨拓本實物,即原存敦煌...帖》為基礎增刪後翻刻的叢帖更多、更複雜。主要有: 《潭帖》 (又名《慶曆...
叢法刻貼 -
布貼與紙刻藝術
內容介紹《工藝繪畫小品:布貼與紙刻藝術》主要內容:人們不難發現,紙刻、紙貼、布貼同樣有著很豐富藝術表現力,它既可以創造出情節比較複雜,具有主題性的畫或情...
內容介紹 -
龍泉窯青釉刻花貼龍紋折沿大盤
龍泉窯青釉刻花貼龍紋折沿大盤厚胎、墊燒、硃砂底是元龍泉青瓷典型特徵。造型端莊秀美,做工精緻,是元龍泉青瓷中的精品。
簡介 相關條目 -
牆貼
牆貼是已設計和製作好現成的圖案的不乾膠貼紙,只需要動手貼在牆上,玻璃或瓷磚上即可。第一代牆貼是PVC材料,電腦刻字機加工,屬於半手工化生產的,所以在尺寸...
概述 材質 顏色搭配 使用地點 質量鑑別 -
青釉貼刻牡丹花卉紋碗
青釉貼刻牡丹花卉紋碗所屬宋朝時期文物之一,該碗內心採用模壓印花兼以刻花之手法,飾兩朵盛開的牡丹花,中間襯以花葉,刻工老練流暢。
-
御刻三希堂法貼
十一世紀的《冊府元黽》,十五世紀的《永樂大典》,十八世紀的《四庫全書》等堪稱中華文化史上的典範圭皋。 《智品藏書》的內容分為文學類,史學類,哲學類,雜學...
內容介紹 -
貼
貼 ,是一個漢語辭彙,總筆畫是9筆,是一個多音字,漢語拼音為tiē,tiě,tiè,部首是貝。貼字可表示為切近,挨近,補償費 。
基本信息 漢字演變 釋義 古籍解釋 字源字形 -
元耀州窯系青釉貼刻牡丹花卉紋碗
元耀州窯系青釉貼刻牡丹花卉紋碗,文物,斂腹,大圈足,足心突起一雞心。施青釉,釉色泛黃,開有細密之紋片,外部釉不到底,足內無釉,是典型的元代河南窯口的產品。